犯罪客体

第十章 犯罪客观要件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行为对象 第四节 危害结果 第五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思考题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 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具

犯罪客体Tag内容描述:

1、第十章 犯罪客观要件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行为对象 第四节 危害结果 第五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思考题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 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具有以下几个特 点: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法定性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客观性 (三)犯。

2、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n犯罪心理结构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n一、概念: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 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 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是 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 ,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

3、第九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 犯罪心理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一、智能犯罪的定义 智能犯罪,是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 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 罪行为。 二、智能犯罪的类型 (一)通讯领域中的犯罪 (二)计算机犯罪 (三)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犯罪 三、智能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的特征 1.动机的多。

4、第十一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 第一节 信仰型犯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心理 第三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 第四节 邪教犯罪心理 第五节 封建迷信犯罪心理 第一节 信仰型犯罪概述 n一、对信仰的理解 n所谓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思想、宗教或迷信的 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信念来支配行动。 n信仰这种心理现象具有如下几种特点: n1.信仰的形成,是外界信息与个体的心理诸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n2.。

5、第十三章 变态心理犯罪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变态心理与犯罪 第三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 一、变态心理概念 (一)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 (二)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 1.经验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社会适应性标准。 4.病因、症状标准。 (三)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 1.身心疾病。 2.轻度的心理变态。 3.人格障碍与性变。

6、第十七章 过失犯罪心理 第一节 过失犯罪概述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 第三节 影响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第一节 过失犯罪概述 n一、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 n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 概念。 n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n(一)法定类型 n1疏忽大意的过失。 n(1)应当预见。 n(2)没有预见。 n(3)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原因是行为人疏忽大 意。 n2过于。

7、第十一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 第一节 信仰型犯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心理 第三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 第四节 邪教犯罪心理 第五节 封建迷信犯罪心理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信仰型犯罪概述 n一、对信仰的理解 n所谓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思想、宗教或迷信的 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信念来支配行动。 n信仰这种心理现象具有如下几种特点: n1.信仰的形成,是外界信息与个体的心理诸因。

8、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 女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第二节 女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n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 n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n1.最多的犯罪类型为抢夺、抢劫、盗窃、杀人、 伤害、强奸等。 n2.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 n3.流窜犯罪比较严重。 n4.团伙犯罪突出。 n5.犯罪前主要为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 n6.低学历者。

9、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 女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第二节 女性犯罪心理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n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 n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n1.最多的犯罪类型为抢夺、抢劫、盗窃、杀人、 伤害、强奸等。 n2.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 n3.流窜犯罪比较严重。 n4.团伙犯罪突出。 n5.犯罪前主要为农民、辍学无。

10、第十五章 不同犯经历的犯罪心理 第一节 初犯心理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第三节 职业犯心理 第一节 初犯心理 n一、初犯的概念 n初犯是相对累犯和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 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 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n二、初次违法犯罪的原因 n三、初犯的心理特点 n(一)动机特点 n(二)认知特点 n(三)能力特点 n(四)初犯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11、第八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 犯罪心理 第一节 初犯和偶犯的心理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第三节 职业犯心理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初犯和偶犯的心理 一、初犯、偶犯的概念 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 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 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偶犯是相对于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那 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 行为的。

12、第十五章 不同犯罪 经历的犯罪心理 第一节 初犯心理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第三节 职业犯心理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初犯心理 n一、初犯的概念 n初犯是相对累犯和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 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 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n二、初次违法犯罪的原因 n三、初犯的心理特点 n(一)动机特点 n(二)认知特点 n(三)能力特点 。

13、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国外关于犯罪行为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 (一)机制的概念 在心理学研究中,也经常使用“机制”的概念 , 一般地是将产生心理或行为的生理化学过程统称 为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18691。

14、死刑、犯罪与正义:杀害江歌的陈世峰是否该杀林垚 选美 欢迎点击上方“选美” ,关注选 美公众号这是选美的第 899篇文章林垚老师(微信公众号林三土,ID: linsantu)选 美iAmElection的联合创始人,陪伴选美走过一段路的读者朋友们对他想必都十分熟悉。之前如林垚:如何理解政治正确这个概念?堕胎权漫谈(一)惩罚医生还是惩罚孕妇美国的枪支问题(一):第二修正案之争等篇目,都是深入浅出,别有洞见的作品。他最近参加腾讯大家的作者组队打擂活动,撰文死刑、犯罪与正义:杀害江歌的陈世峰是否该杀,结合中国情况与最近的江歌案,探讨。

15、移民带来犯罪?错 | 小密圈摘选Original: 选美编辑部 选美 Trump在大选中的一个招牌卖点就是“ 移民带来犯罪、混乱” 。而事实并非如此。移民带来犯罪?错Trump在大选中的一个招牌卖点就是“ 移民带来犯罪、混乱、抢走我们的职位,我们要驱逐他们”。但近日,华府新闻网站The Hill报导,根据本周发表的两份独立研究报告,移民犯罪和被监禁的比率,远低于美国公民。刑事司法研究组织量刑计划(The Sentencing Project)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国出生的居民,比本地出生的公民较少犯罪。(http:/www.sentencingproject.org/publications/immigrati。

16、驱动力、制胜因素、运营模式及未来竞争格局出行市场的下一个五年香港彭波(Bill Peng) 合伙人+86-10-6533-7512 bill.pengstrategyand.hk.pwc.com彭波先生(Bill Peng)是普华永道思略特战略咨询在汽车领域内的思想领袖。作为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汽车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彭波先生拥有14年为汽车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和三年整车企业工作经验,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包括擅长移动出行、电动车、数字化等前瞻业务,也是产品、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战略制定专家。本文亦感谢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顾问杨睿公的贡献。联系方式作者简介3 +移动互。

17、ics 35.020A 906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398.9-2002经济犯罪案件管理信息代码第9部分:犯罪主体类型代码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de on economic crime casePart 9: Codes for criminal object2002一11一22发布2003一01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GA 398.9-2002前言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GA 398经济犯罪案件管理信息代码,分为22部分:第1部分:案件编号;第2部分:案件来源代码;第3部分:案件督办级别代码;第4部分:初查审核结果代码;第5部分:侦查工作阶段代码;第6部分:补立案件原因代码;第7部分:撤销案件原因代。

18、第九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 第四节 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思考题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并且为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一)犯罪客体是一种社会关系 (二)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三)犯罪客体是被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客体的意义 (一)有助于。

【犯罪客体】相关PPT文档
第十章犯罪客观要件.ppt
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ppt
第09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心理.ppt
第十一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ppt
第13章 变态心理犯罪.ppt
第十七章 过失犯罪心理.ppt
第十一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 (2).ppt
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ppt
第十五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ppt
第08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ppt
第十五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 (2).ppt
第04章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ppt
第九章犯罪客体.ppt
【犯罪客体】相关DOC文档
【犯罪客体】相关PDF文档
【犯罪客体】相关其他文档
标签 > 犯罪客体[编号:687615]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