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网上被传的最神乎其神的书是《素书》,想必很多人不会反对吧。
《素书》又名《钤经》。“钤”是兵书的意思,作者黄石公,生卒年不详,秦末隐士,与鬼谷子齐名。《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黄石公为躲避秦末之乱,隐居东海下邳,正值张良谋刺秦始皇失败,流亡下邳。偶遇老者,三约夜间都桥见面,并故意将破鞋丢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介以试验人品。见张良胸襟开阔,忍人所不忍,以《素书》相传。黄石公告张良,十年之后天下将乱,让他寻良主灭秦,而后张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为第一谋臣。张良受封后,功成身退,随赤松子云游天下。四百多年后,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盗贼挖掘张良墓,在棺内玉枕中发现一本书,上有符咒: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宋史·艺文志》记载:张商英曰: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张商英为北宋学者,王安石变法追随者,宋徽宗时期曾任宰相。)世俗何知贫是病,神仙可学道之余。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苏轼《素书》共分六章,包含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四大思想体系。重在总结现实社会中具体的规律,告知人性基本原理,指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开篇第一章“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明确告知我们,修身是为人处世第一要义。道不可以无始,人生在世,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义,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道理。一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道,即人所遵循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按它来运行,但往往不能为人所认知。
顺应事物发展规律行动,是保证行动正确第一步,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做事,第一步就走错了。
《庄子·至乐》篇中讲到鲁侯得到一只海鸟,十分喜欢,他把海鸟放庙里供养,还安排乐师每天奏乐,结果海鸟受了惊吓,滴水不进,三天就死了。家长强迫孩子的意愿,商人追求眼前利益,人类过度开放自然,都是不遵循规律行事。
《遥远的救世主》其中有句话很出名:“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真正的难是“道非恒常,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只有适者生存。
二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欲,是欲念,这里指想得到的或想达成的愿望。德,即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使欲望求得满足的能力,它支配世间万物,使得他们各种的欲求得到满足。
这里可以借鉴《道德经》的思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推崇本性,不刻意修德,因此不失本性;贬低、抑制本性,不忽视修德,反而失掉本性。
王阳明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其中第一是“立德”。出处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志不朽。”最上等的,是确立高尚的品德,而失德,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三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其中“恻隐之心”出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所谓仁,是所有人都重视和向往的,只有具有慈悲、恻隐之心,人就会产生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也就形成了“仁”,
《论语》中数次提到“仁”,其中我最喜欢孔子教导颜渊实践仁德说的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大意是颜渊请问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实践礼节就是仁德。只要能做到这个地步,天下人都会称呼你为仁者,实践仁德要自己下功夫,难道还要靠别人嘛?
颜渊接着问实践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要看,不合礼的话不要听,不合礼的话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以上,你做到几点?
四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义,即人所遵循的于事理适宜的原则。义要求奖赏善行、惩罚恶行,以此建立功业。
中国自古以来不缺“义”。为了仁义,可以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生命,汉代董伸舒将其定义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
文天祥临终绝笔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是气节,是大义,是一个有原则人应该坚持的正气和骨气。大义不说,小义都做不到,制作假货、诈骗公司都不缺员工,价值取向成了金钱和资本奴役。
恪守原则,坚持正确的事,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都能勇敢去实行。方为义者。
五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夙兴夜寐”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形容早起晚睡,非常勤奋。
所谓礼,即人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在礼制的规范下,每个人都克勤克俭,按照各自的社会角色行事,也就形成了社会秩序的核心。
工作多年我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地位高的,越德高望重,和蔼可亲,而一般底层、中层领导却扯高气扬,盛气凌人,民间有句俗语“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如果你洞悉了这套规律,也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处世、如何为人。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道、德、仁、义、礼是做人五项根本原则,修身立业缺一不可。
贤明之人,有德行的君子,都明白世间万物兴盛、衰败的道理,通晓事业成功、失败的规律,知道社会太平、纷乱的局势,懂得把握进退的尺度。所以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写在最后:
有人评论《素书》,一理通百事,百事证一理,当你戴上《素书》这副眼镜,带来洞察身边的人事物,就会变得无比透彻。
我读第一段,就陷入了沉思,曾仕强教授曾说:读《素书》,琢磨十年,领悟其中秘诀,定有所获。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