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锈钢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报告模板(园区申请).docx

上传人:老北京 文档编号:1565851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锈钢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报告模板(园区申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不锈钢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报告模板(园区申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不锈钢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报告模板(园区申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不锈钢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报告模板(园区申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不锈钢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报告模板(园区申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死角都消掉,同时,由于森达美港外堤起到防波作用,波浪对基地外围堤坝的稳定性 影响较小。 4.34.3 内海岸线优化方案水流及泥沙淤积数学模型试验的相关结论 内海岸线优化方案水流及泥沙淤积数学模型试验的相关结论 (1)优化方案相关结论 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水体交换问题, 规划对填海方案进行了形态上的优化, 并仍由交通运 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对方案的水流及泥沙淤积情况 进行了数学模型试验,相关结论如下: 本方案度假区内整体水体交换速率较以往方案有很大提高, 位于基地内主流路上的水体 交换很快,但西北、东南侧仍有弱流区。 在打开白浪河闸、老虞河闸,A、B、C 闸口全开,白

2、浪河正常流量时,本方案度假区 的水体交换率整体上呈先期快,后期慢的特点,4.5 天完成 37%的水体交换,6 天交换 50% 左右,30 天后基地水体交换可达 90%。 新填海方案水体初始状态示意图 新填海方案水体 37%交换时状态(4.5 天后) 新填海方案水体 50%交换时状态(6 天后) 新填海方案水体 75%交换时状态(10.5 天后) 表 1 内海水体交换情况对比分析 闸开启情况 不同水体交换率对应天数 老虞河 闸 白浪河 闸 闸 A 闸 B 闸 C 达到 37%天数 达到 50%天数达到 75%天数 30 天时交换 情况 新方案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4.5 6 10.5

3、90% 原方案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5 11 30 不能达到 原方案水体 11 天后交换时状态(50%)与 新方案水体 10.5 天后交换时状态(75%)对比图 (2)泥沙淤积 优化方案整体水体交换速率较原方案有很大提高,虞河闸口及闸口 A、B 附近淤积会得 到有效改善。 (3)最终填海方案 在此基础上, 结合度假区现状填海施工的实际情况, 对内海形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 化,尽可能减少水体交换的弱流区。 规划建议:度假区西北角处预留水体交换管涵,以保障内海水质。 5、 优化方案用地价值分析 5.15.1 内外岸线价值分析 内外岸线价值分析 塑造滨水区形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岸线塑造,

4、规划首先对内外海岸线进行梳理总结, 根 据景观视线、生态敏感性、游艇驳靠等要求分为港湾岸线、黄金岸线、生态岸线和较差岸线 四类不同岸线。 对应每一类岸线设置不同功能要求, 为下一步区块用地综合价值提供判断依 据。 黄金岸线布局高价值开发用地,如高端酒店群、水城核心商业区、渔人码头商业区等。 生态岸线包括在海水与河水交汇处的湿地公园、滨海林带、滨海公园等。港湾岸线可设置码 头区,用于内外海船只停靠,可设置大型出海码头和内海游艇社区。较差岸线包括临近森达 美港工业码头、虞河滩涂,由于缺少理想的远海景观,这些岸线作为一般价值用地,可以开 发普通住宅类项目, 以及养老社区、 大型主题乐园等占地较多,

5、对外部景观要求不高的项目。 内外岸线价值分析图 5.25.2 区块用地综合价值分析 区块用地综合价值分析 在研究建设用地范围地质特征后, 根据地基承载力分区、 海洋水体交换能力、 滨海后退、 内外海景观等级、 建设项目的合理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等用地综合价值分析, 将区块 内不同用地划分为生态高敏感用地、限制开发用地、可开发用地和高开发价值用地。 根据内外岸线价值以及交通区位、水循环程度、景观价值、总体布局结构等,确定港湾 区高价值用地、高价值开发用地、一般价值开发用地、海岸林带、组团间绿地等多种用地功 能价值类别,在空间方案中加以落实,从而导出未来度假区基本的功能布局、土地利用、景 观控

6、制、配套服务、市政设施和开发项目类型,为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提供规划指引。 区块用地综合价值分析图 作为该项目的关键技术环节, 通过区块用地综合价值分析后, 对于整个度假区的结构控 制已经比较精确,生态空间包括河流、浅滩等严格预留,建设区域包括功能、用地、规模、 布局、强度等内容进行科学引导,形成下一步方案的重要支撑。 根据各区块用地价值进一步明确项目类型和布局形式。明确控制节点,如各门户区、主 要道路、 重点景观区域等提出控制要求, 从而对规划区内的总体风貌、 建筑形态、 开发强度、 天际线控制、绿地系统等逐步产生要求,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符合空间自然生长逻辑的 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潍

7、坊滨海水城规划方案数学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天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12 2. 潍坊滨海新城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报告R.潍坊: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青岛环 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2010 3.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勘察R. 潍坊: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1 4.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R. 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5. 潍坊滨海度假区海岸线景观设计R. 青岛:青岛景观市政建筑设计院,2011 6.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城、欢乐海概念规划R. PHILLIPS DEVELOPMENT

8、 COMPANY,2011 面向灾害移民的安全社区建设:中斯经验比较面向灾害移民的安全社区建设:中斯经验比较 1 1 摘要:摘要:从城市安全与灾害防御角度切入,采用案例比较研究的方式针对中斯两国面向灾害移民的安全 社区建设模式与规划策略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切实的基础信息。首先,提出构 建安全社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其次, 对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斯里兰卡的创新型社会发展项目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及其构建安全社区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工具进行系统探讨、分析与总结;再次, 针对我国汶川地震后的非自愿移民社区重新安置及建设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最后,基于两国在灾后社区非 自

9、愿移民问题上所呈现出的社区重建经验特点,着重从公众参与视角提出适用于我国以灾害防御为目的的 安全社区建设框架及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 灾害防御 非自愿移民 安全社区 公众参与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安全社区”逐渐成为了灾后重建领域中的又一新兴议题。作为 灾后重建规划的基础环节, 构建安全社区不仅是使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一种 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无形 之中提醒了我国需加快安全社区建设节奏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在自然灾害面前, 低收入群体 和社会边缘化社区往往更容易受到易损性所导致的恶性循环的侵害, 进而成为最为直接

10、的受 害者(Morrow and Peacock,1997) 。那么如何能够通过切实而有效的措施将受灾民众的角色 转化为最为有利的还击者呢? 当前,面向灾害移民的安全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棘手问题,其中,非自愿移 民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 非自愿移民不仅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同时也是建设 安全社区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 0(UN-HABITAT,2009) 。本文以斯里兰卡的 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与我国汶川地震灾后社区安置与重建活动为例,针对案例 中两国在社区层面的非自愿移民问题进行系统探讨与阐述, 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我国面向灾害 移民的安全社区建设模式进

11、行框架探索, 以期为城市防灾领域的规划应对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与依据。值得指出的一点内容是,虽然斯里兰卡的 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属于工 程移民范畴, 而我国汶川地震灾后社区安置与重建活动属于典型的灾害移民范畴, 但不得不 承认前者所采用的一些创新方法对于我国基于防灾减灾目的的灾害移民社区重建方法的探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8112)和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汶川地震工程破坏与对策”课题 2 的阶段 性部分研究成果 索仍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斯里兰卡面向非自愿移民的安全社区建设方法 2.1 背景介绍: 2.1 背景介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对于非自愿移民问题的

12、关注普遍不足。当时学术界在这一 问题上存在的一个较为鲜明的观点是: 发展诱发移址的正面能量要远远超过其负面影响, 同 时有必要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以维护公众利益。形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生转变,政策 制定者、 规划师以及开发商不仅意识到他们对于重新安置问题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 同时 也表示, 迫使居民迁至异址进行重建活动而又使其成为这一过程的被动参与者的行为是极为 短视的(UN-HABITAT,2009) 。 基于全球形势所发生的以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逐渐意识到了非自愿移民问题与社会整合 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整体性思考与研究。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该 领域的政策研究方面做出

13、了一些调整与改进,但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Cernea 和 Kanbur (2002)就曾指出,发展中国家非自愿移民的补偿机制仍旧存在着结构性缺陷,这将不利于 生计恢复的长期性与彻底性。 可以说, 发展中国家在非自愿移民体系的完善方面还有很长的 一段路要走。关于斯里兰卡 Lunawa 案例的内容分析,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对斯里兰卡非 自愿移民的创新方法等相关外文文献的归纳整理。 2.2 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概况 2.2 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概况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 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 近年来面临着非自愿移民 政策与实践活动不能同步协调的问题。 非自

14、愿移民问题是直接影响社会网络稳定性的一大隐 患,会引起多重社会风险与冲突(姚晓鸥,2009)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了缓解 来自基础设施需求和社区利益的双重压力, 斯里兰卡不断尝试各种兼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的方法,而本次选取的“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便是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在近几十年中,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作为斯里兰卡经济中心、 科伦坡 大都市区的 Lunawa 湖排水区域环境恶化, 同时也致使该区域居民 (人口约达 85000 人, 18000 户,包括低收入平民区、棚户区以及部分中产阶级家庭,其中有 883 户居民根据国家非自愿 移民政策享有

15、重新安置权利)饱受持续频繁的洪涝灾害困扰。在此背景之下,Lunawa 环境 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协助下于 2002 年正式启动(见图 1)。该项目共 包括工程部分和社区发展这两部分内容。 其中, 人居环境和社区发展环节的主要任务囊括了 开展参与式重新安置模式、 优化服务水平低下的居民区等主要任务, 这些任务在联合国人居 署的技术协助之下得以顺利实施。 该项目历时 7 年, 于 2009 年正式竣工 (UN-HABITAT,2009) 。 图 1 Lunawa 环境改善&社区发展项目区位图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整理绘制 表 1 列举了该项目

16、中所涉及的参与式重新安置环节所取得的成就。 截止到 2009 年 3 月, 共有 883 户家庭获得了该项目所提供的重新安置权利,同时几乎所有家庭(880 户)均对津 贴条款表示满意。在这 883 户居民中,有 469 户居民的房屋受到了严重毁坏,因此不得不彻 底迁至异址进行重建活动或是翻新现有住房。 在这 469 户家庭中, 有 333 户家庭没有合法土 地产权。 项目组充基于民众切身利益进行了充分考虑, 制定了以下 3 种重新安置选方式供其 选择: (1)移居到该项目所提供的 4 个移居安置场所中; (2)移居到由受灾民众自行购买到 土地产权的居住区(自行移址重建) ; (3)在条件允许的

17、情况下进行原址重建 (UN-HABITAT,2009) 。 表 1 Lunawa 项目中重新安置行动的最终结果 883 户家庭参与重新安置行动的最终结果 883 户家庭参与重新安置行动的最终结果 已经接受重新安置援助并且定居的家庭数量:850 户 同意并且接受津贴的家庭数量:30户 目前持反对态度的家庭数量:3 户 850 户已经重新定居的家庭面临的选择方案 850 户已经重新定居的家庭面临的选择方案 (1)在该项目所筹备的 4 处重新安置居住区定居的家庭数目:88 户 完善的基础设施, 如:道路,供水、电以及排水设施已经接通。 (2)定居到由受灾民众自行购买到土地产权的居住区的家庭数目:19

18、6 户 (3)原址重建的家庭数目:566 户 在 566 户家庭中,有 185 户住房受到严重损坏,而其余家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结构性损害。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整理绘制 总之,该项目是将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成功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先例,在社区动员机制、 住房赔偿机制、时间框架的制定等方面仍具有突出贡献。 2.3 构建安全社区过程中所用到的创新工具 2.3 构建安全社区过程中所用到的创新工具 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是对斯里兰卡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最为有力的诠释, 也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社区层面非自愿移民问题的成功典范。 该项目将社区的重新安置过程视 为推动

19、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 并在社区发展环节采用了参与式重新安置和优化服务水平 低下住区的方式来改善人居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系统。 这一创新性方法使受灾民众、 地方政府 及项目组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受益,进而营造出了双赢局面。同时,在具体的社区重新安 置环节,该项目共采用了以下十一项工具,有效解决了发展所导致的非自愿移民问题。 发展政策框架 以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政策框架是解决非自愿移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该项目 团队在联合国人居署的技术援助下制定了核心政策框架, 这不仅为所有的项目利益相关者提 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导纲要, 同时也将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成功转化为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 该项目还开展

20、了以“知识、态度与实践”为主题的社会经济调查,这不仅为综合社区发展进 度表的制定采集到更为深入的基础数据, 同时还有助于项目受益人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到 项目实施过程的复杂性。 将非政府组织当作中间机构与社区进行沟通 非政府组织能够有助于提高民众对于经济、 社会及文化产权意识的认识。 因为比起政府 机构,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动员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更为有效。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作为中间 机构与受灾社区进行沟通是该项目重新安置政策的一项战略性工具; 另一方面, 服务于引导 社区发展的非政府组织, 通过国家人民组织座谈会提供了社区动员方面的基础经验。 国家人 民组织座谈会能够充分体现出该项目的公众参与属性

21、。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社会经济调查、 项目受益群体界定、社区会议、社区活动组织安排、阐明重新安置的必须性及津贴发放事宜 等流程为目标社区提供社会基础服务,调动民众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以此确保民众能够 全程参与到重新安置环节的规划编制、实施及管理活动过程。 建立社区组织 社区委员会成立的初衷在于采用加强社区协调与沟通能力的方式, 充分反馈出受灾社区 民众的心声。其具体做法为:首先,建立小型家庭团队,由每个团队挑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社 区委员会; 随后, 社区委员会成员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活动要求, 接受多样化的能力拓展训练; 最后,通过社区发展委员会组织分享各自经验的形式增强社区的协商与沟通能力。此外,

22、该 项目还提倡开展邻里发展研讨会, 这也是社区在咨询方面所做出的又一重要突破, 其主要目 的在于增强并巩固移民团队与邻域原有社区居民及利益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进而为多方利 益相关者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起到铺垫作用。 设立社区信息中心 社区信息中心的设立通过为受灾民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方式使公众参与属性得到进一 步强化, 同时也使受灾民众与项目组之间形成有机联动的合作关系。 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 工具不同于传统方法之处在于:一方面,受灾民众可从社区信息中心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 阐明他们对于重建活动所存在的顾虑,这在无形之中避免了民众走访多重机构所带来的不 便;另一方面,受灾民众走访社区信息中心的时间

23、没有具体限定;此外,受灾民众能够得到 社区信息中心的公平对待。 由于社区信息中心能够为社区受灾民众提供咨询和投诉的一站式 服务,因此该工具能够反映出重新安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根据对受灾民众的咨询情况决定津贴补助 首先, 项目的津贴补助是在同灾民之间的咨询和参与过程中确定的, 而且项目津贴补助 根据受灾民众土地产权的性质差异而有所区别(见表 2) ;其次,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其 对未持有土地所有权的受灾民众在“津贴补助底线”问题上的界定;最后,对于持有土地产 权的受灾民众,其赔偿程序更为复杂且更为耗时,土地需要经国土部门审查,并由审计部门 进行评估,然后由政府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支付。总之

24、,社区咨询有效满足了受灾社区民众由 于人口层次差异性所带来的不同需求。 表 1 根据土地产权差异性所指定的津贴补助类型 类别 1:具有合法土地产权的受灾民众 类别 2:不具有合法土地产权的受灾民众 类别 1:具有合法土地产权的受灾民众 类别 2:不具有合法土地产权的受灾民众 重新安置选重新安置选 择 择 在指定安置场所 重新定居 自行重新安置 在指定安置场所重新 定居 自行重新安置 重置土地 重置土地 50 、 服务设施齐 全的住房 价值 50 、服务设施齐 全的住房 50 、 服务设施配备齐 全的住房 价值 50 、服务设施 齐全的住房 基础住房的基础住房的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 获得住房全额

25、重置成本或 40 万卢比(基本住房的最低成本) 注释:住房以外的其他建筑结构由其重置成本赔偿 地价 地价 获得土地的市场价格 NA 安置津贴 安置津贴 1 万 5 千卢比 2 万 5 千卢比 1 万 5 千卢比 2 万 5 千卢比 收入恢复拨 款 收入恢复拨 款 不少于 9000 卢比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整理绘制 制定申诉赔偿机制 申诉赔偿机制的制定为厘清重新安置的赔偿方式提供了坚固的基石。 民众对于重新安置 政策框架提出的申诉与不满,均可在申诉协调机制中得以体现。首先,受灾民众需要向社区 信息中心的项目负责员工提交口头或书面投诉;其次,在受灾民众咨询项目

26、人事助理之后, 项目主管及高级员工会在 15 个工作日之内对申诉人提供一份公文回复;最后,如若申诉人 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可通过书面形式向国家项目主管提交个案,然后城市发展部需在 15 个 工作日内对其做出公文回复。 总之, 该工具有助于体现重新安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及公正性。 就支付津贴问题与银行取得联系 社区受灾民众与银行就支付津贴问题的互动有助于津贴使用计划的顺利制定。 该项目规 定, 每位受灾民众均需与项目组及他们选出的银行签署三方协议, 以确保受灾民众能够根据 住房建设条件得到适当的津贴补助。津贴发放过程需要接受受灾民众和项目团队的双重评 估。此外,受灾民众、银行及项目负责人共同签署的谅

27、解备忘录不仅能够确保津贴补助以系 统的方式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在其影响下, 银行账户所采取的夫妻联名的开户形式能够促进 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为受灾民众开户的益处在于: 为许多受灾民众进入正式银行业务系统 提供机会; 在受灾民众当中树立节约和资金管理的观念; 防止受灾民众无计划性地使用这笔 资金,以防止住房不能按时完工现象的发生;防止受灾民众出现家庭纠纷,如家庭中任意一 方出现乱花钱的现象。 提供住房与法律程序方面的咨询服务 住房与法律程序方面的咨询服务是重新安置过程中的关键工具。 一方面, 住房咨询服务 能够增加受灾民众在建设实践方面的常识, 在此过程中, 非政府组织为受灾民众提供了住宅 设

28、计与低成本建筑技术方面的重要信息与中肯建议,进而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 法律咨询服务对于受灾民众来讲, 尤其是那些在重新安置住所以外地区购买土地的民众, 是 十分必要的措施, 因为许多之前表示愿意移居到项目组锁定的重新安置区的受灾民众之后更 倾向于采取自行重建的方式,在其他地点购买土地产权。 确保租住权得到保障受灾群众的最大收益 住房保障是确保民生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的重要平衡点。 对于那些过去一直居住在没有土 地产权住房, 并且已经移居到重新安置区的居民来说, 从该项目中所能获取的最大收益便是 住房保障。 该项目对于受灾民众的住房保障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 考虑到获得合法所有权程 序所需花

29、费的时间, 项目组按阶段相继发布了津贴证书 (证实各家庭需要获得地块产权证书 之后才具有合法居住权)与权利证书(以夫妻双方联名的形式发行、有助于保障双方的合法 权益) 。 通过社区合同来决定重新安置的选址 与以往传统经验不同, 该项目在重新安置区的规划与实施阶段均能够将受灾民众的切身 利益放在重新安置区发展的核心位置上, 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工作, 社 区发展委员会还同项目组签署了社区合同。 通常, 社区合同主要是由政府机构或是非政府组 织授予社区组织的一项用以执行社区行动计划的合同。 首先, 由项目组根据工作进程将合同 数额分类存入社区发展委员会的银行账户;其次,由社区发展委

30、员会针对会计核算、储存管 理、建设管理及采购环节进行培训;最后,根据社区发展委员会向该项目所提交的工程支付 数据,将每项款额存入社区发展委员会的银行账户。 恢复生计 一方面, 根据津贴补助程序, 对每位受灾居民的收入/商业损失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 在具有不同技术技能的受灾群众当中建立联营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技术联营应 由非政府组织合伙人、国家人民组织座谈会在挖掘出重新安置区的潜在收益机会后共同承 办。随着住房建设与社区基础设施正式进入施工阶段,繁重的任务量急需木匠、泥瓦匠、电 工、 水管工、 油漆工等技术援助。 这一创新方法的特色之处在于它能够为失业青年提供技能, 并根据重新安

31、置区的具体要求建立技术联营,进而为那些接受技术培训的民众提供生计支 援。 2.4 效果评估 2.4 效果评估 综上,Lunawa 环境改善与社区发展项目是将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原则转化到实践范畴 的先例。该项目在解决非自愿移民问题的具体过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 该项目能够根据时间框架调整重新安置的工作节奏, 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社区行动计 划;其次,该项目根据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将落脚点放在了社区动员任务上,所采用的参与 式重建方式有助于公众参与属性的深化; 再次, 该项目在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战略 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该项目的协调性; 最后, 该项目对于项目受益人的界定

32、标准及赔偿机制 的确立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有助于体现出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1)时间框架的收益 表 3 重新安置计划和时间框架及投入力度分析表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整理绘制 时间框架的合理制定是社区重新安置工作的行动保障。 表 3 针对该项目的重新安置计划 的时间框架及投入力度做出了具体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项目所采用的时间框架具有计 划性和引导性。 在准备阶段投入充足的时间和人力, 不仅有助于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出中间 协调作用,更有助于营造出和谐合作关系以实现各项发展目标;此外,时间框架的合理制定 也能够有效缓解项目节奏拖延的现象。 总

33、之, 该项目是对斯里兰卡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最为 有力的诠释。 (2)合理的社区组织形式有助于深化公众参与属性 将重新安置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社区动员任务上是实现长期减灾目标, 并切实、 有效地改 善受灾民众生计问题的重要基石。 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通过灵活的社区组织形式充分 调动民众参与重新安置的积极性, 进而通过能够切实体现出实施过程透明度和公正性的参与 式重新安置模式,使受灾民众切实融入到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中。与传统模式相比,参与式 重新安置方式在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及最终呈现出的结果上均有着显著区别(见表 4) :一 方面, 参与式重建方式的计划制定者不再是政府机构, 而是改由公众根据社区

34、行动计划决定, 这不仅有助于切实反应出公众的心声, 促进生计和住房保障等问题的合理解决, 同时也能够 将政府对于项目的干预转化为间接形式, 这样既能避免对政府机构产生权责依赖性, 又能促 进多方利益主体的协调关系; 另一方面, 重新安置工作的实施主体由外部承包人员改为由公 众根据社区合同来执行, 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社区在实施过程中的自组织能力, 同时也给 受灾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机会与生活保障。 总之, 参与式重新安置方法不仅能够深化公众 参与属性,同时也对社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表 4 重新安置区发展对比分析表 重新安置的传统方法 Lunawa 项目所采用的创新方 法

35、重新安置的传统方法 Lunawa 项目所采用的创新方 法 重新安置区发展计划制定 重新安置区发展计划制定 由政府机构制定 由公众通过社区行动计划来决定 重新安置区发展计划实施 重新安置区发展计划实施 由外部承包人员执行 由公众通过社区合同来执行 结果 结果 对于政府机构产生 了权责依赖性 对于政府机构的不 满情绪加深 产权意识提高 受灾民众的技能以及自组织能 力得到了提高 提供了就业机会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整理绘制 (3)项目合作者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该项目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在准备及实施阶段均强调了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创新型战 略合作关系(见图 2)。 该

36、项目的核心机构由与政府联系紧密的两个项目管理单元、 地方政府、 捐赠方及咨询服务提供者组成。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联合国人居署引入了人居发展部 门所采用的创新型参与式重新安置模式, 通过提供用以维护社区发展、 安全管理及咨询服务 方式承担起了协助项目管理单元的责任。此外,非政府组织作为中间机构,以直接同社区合 作的方式协助项目管理单元和地方政府完成其各自工作, 这种将政府部门对于社区重建活动 的干预转化为间接形式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受灾民众对项目组的信任。 多方利益相关者在非自 愿移民的政策框架和战略制定环节以及社区重新安置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协调 方法类型方法类型 阶段划分阶段划分

37、 关系,将该项目转为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 图 2 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部门权责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整理绘制 (4)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赔偿机制 赔偿机制关系到受灾民众的切身利益, 是衡量重新安置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该项目 在制定赔偿机制时,切实掌握了关于社会阶层、资源基础、支援行动及移民的技能等相关信 息, 并使得社区受灾民众享有参与协商以及选择赔偿方案的权利,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赔 偿问题所引发的潜在冲突,同时也能使赔偿机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及可操作性。在解决非 自愿移民这一问题时, 传统的赔偿方式往往是将项目受益人锁定在那些持有土地/住房/

38、商业 /财政合法权益的居民身上,也就是仅有这部分居民能够享受到全额赔偿,而本项赔偿机制 结合斯里兰卡国家非自愿政策做出了适当的政策调整, 在原有基础之上又新增了另外两种收 益群体:一种是不具有正式土地合法权利,但具有获得土地权利资格的民众;另一种是在该 项目社会经济调查中所确定的那些不具有可识别性的合法权益的居民或是对其持有土地提 出要求的居民。 这两类群体也被纳入到了项目的收益群体之中, 进而使得他们的切身利益在 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考虑。 3 我国汶川地震灾后安置行动与社区重建 3.1 研究背景 3.1 研究背景 灾后恢复与重建是一个涉及到社会、 经济及技术等不同维度的复杂过程,

39、 但对于发展中 国家和次发达地区来讲, 这也恰好是改善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推动城乡体制改革的一次良机 (Ye,2002) 。512 汶川地震所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及社会网络的破坏为灾后阶段的恢复与 重建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作为构建安全社区的重要类型之一, 灾害移民社区重建也成为了 影响重建工作节奏与民生问题以及社会关系修复的关键环节。 512 汶川地震所造成的移民现象虽然是自然因素所迫,但也属于非自愿移民范畴。一 方面,妥善解决涉及到灾害性移民的社区安置与重建问题,不仅有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同 时也有助于改善城镇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针对地震灾后移民 安置与社区重建内容

40、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极为鲜见, 即便有往往也是从社会学或是民族文化角 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切实从规划角度对灾害性非自愿移民 的社区安置与重建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具有迫切性与现实性。 基于这种目的, 下文将以目前所 收集到的调研资料为基础,对我国灾害性非自愿移民的社区重建现状情况展开分析与总结。 3.2 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安置行动与社区重建项目概况 3.2 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安置行动与社区重建项目概况 图 3 邛崃市南宝山安置点示意图 图片来源:根据文献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及 google 截图并整理绘制 512 汶川大地震所涉及到的移民问题属于灾害性非自愿

41、移民范畴。地震发生后,四川 省邛崃市南宝山成为了其重要的永久性异地安置点, 它也是四川省唯一跨市州的异地安置点 (杜丽红等,2011) 。 邛崃市位于我国四川省成都平原的西南部, 作为成都下辖的县级市之一, 全县面积约达 1377 平方公里,人口约 65 万,共辖 33 个镇乡。南宝山位于邛崃市西部的南 宝山乡与油榨乡境内, 地质结构较为稳定, 距邛崃市主城区约 40 千米, 距成都市城区约 112 千米;南宝山共分为 A、C、D 三个永久性安置点(见图 3) ,2009 年 9 月,该地先后接收了 来自汶川、青川两地由于失去土地而选择异址安置的 1202 名受灾民众,总计 285 户(其中

42、A 区安置 171 户,含羌族 116 人,汉族 528 人;C 区安置 29 户,羌族 125 人;D 区安置 85 户,羌族 433 人) (杜丽红等,2011;张世均等,2011) 。 3.3 社会经济调查分析与总结 3.3 社会经济调查分析与总结 为了解接受南宝山安置行动的移民群体的基本情况, 分析本次安置行动的特点以及其对 于当地移民所产生的影响,笔者结合杜丽红(2011) 、张世均(2011) 、王俊鸿(2011)几位 学者在以 “非自愿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非自愿移民地域变迁对民族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以及 “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后的升级方式转变” 等视角对于邛崃市南宝山安置行动

43、所收集的调 查资料为基础,从侧面概括总结出了南宝山安置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 具体如下: 从产业发展和生计方式角度来看,南宝山安置点(原为农场)地形较为复杂(属高寒山 区) ,可利用的农业用地面积有限,而且降水量和土壤成分也决定了适于该安置点移民种植 的作物种类具有一定的限定性(移民在原居住地多以农业、牧业以及副业维持生计,而重新 安置基地的土壤与气候仅适用于种植高山茶,其他作物很难达到理想产值) 。这些因素一方 面导致了移民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主导经济产业及社会结构所发生的改变; 另一方面也决定 了移民就业模式和收入来源的单一性(杜丽红等,2011;张世均等,2011)。 从住房条件情况来看,在政府的资助下,移民获得了人均面积为 35 (原人均面积为 40 )且配套设施齐全的房屋,羌族建筑风格有所保留,并且住房结构由震前阶段的土坯、 木质与砖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