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话教程 第5版PPT第7章.ppt

上传人:bubibi 文档编号:2001425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教程 第5版PPT第7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普通话教程 第5版PPT第7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普通话教程 第5版PPT第7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普通话教程 第5版PPT第7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普通话教程 第5版PPT第7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七章第七章 朗朗 读2第一节 朗 读 概 说F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一、定义F正确的朗读方式,可以给听者以美的享受;错误的朗读方式,只能给听者以虚假、厌烦之感。现将不科学的朗读方式分述如下,以引起初学朗读者的注意。朗读者要以“使人愿意接受”为准绳。二、四忌(一)念字式F念字式是一种单纯念字、照字读音的朗读方式,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声调平直或任意高低,顿连位置和时间都差不多,没有重音,没有内在感受,更谈不上语气和色彩,只是机械地把文字变为声音,听者很难听懂朗读的内容。3第一节 朗 读 概 说(二)念经式F念经式朗读方式,其特点是声音小而速度快,没有停顿,没

2、有起伏,没有重音,更谈不上感情和声音上的变化。(三)八股式F八股式是不从作品内容出发,一味地从声音上刻意追求的朗读方式。其特点是腔调固定,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声音一顿一顿的,没有语气变化。这种“八股式”的朗读方式,初学朗读者一旦形成则很难纠正。(四)固定式F固定式朗读方式,过分强调作品的体裁,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无论内容如何,都用一种腔调去读,以不变的声调格式,去应万变的作品内容,形成千人一腔。这种固定的朗读方式一旦形成,要想摆脱则十分困难。4第一节 朗 读 概 说F朗读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生活语言,但它又不等同于“拉家常”式的自然语言,它比自然语言更规范、更典型、更生动、更具

3、美感。朗读使用的语言,过分夸张会给人虚假的感觉,过分平淡则显得乏味无彩。“不火不温”,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三、语言F朗读者的任务,是把文字作品的精神实质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传播给听者。因此,朗读者的身份只能是朗读者自己。朗读者既不完全是文字作品的代表或化身,更不能充当演员去扮演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分角色朗读除外)。四、身份F朗读要忠于原作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错读字音;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但从朗读目的、作用来要求,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五、朗读要忠实于原作品5第二节 重 音F着意加重句子中某些词语读音的现象叫重音。重音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

4、生指出:“轻读重读如果处理得不对,语意就不可能正确。”F语句的重音有三类:意群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F“意群”就是一口气能说出来的、有比较完整的意义的几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短句,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词。长句子必须分作几个意群说出,一个意群必定有一个词在说话人的意念中是比较重要的,它就成了意群重音。有时意群中包括并列的成分,当然就不止一个重音了。F意群重音都不太重,只是在原来词的重音节上再稍微加重,它绝不会转移词的重音节的位置,使原来非重音的音节变重,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它为语句的“一般重音”。一、意群重音6第二节 重 音F意群重音和强调重音不同,它只是出现在平常的说话里,一个意群说完就完,

5、自己独立成一个片段,其中的重音音节并不要突出、显示什么,或和什么相比,以及衬托什么。它和“感情重音”也不同,这些语句都是在心情平静时说出的。它没有后两类重音那样重的音量。意群重音所表达的语气是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是中性的。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都要在这个语气的基础上加重。F意群重音和语法的关系较为明显,可按语句成分讲讲它的规律,但是又有些是语句成分约束不住的。成分相同的,可能还需要再从词性上甚至词义上加以区别。本书所讲的强调重音也包括一般所讲的“逻辑重音”。其实,意群重音也是受逻辑支配的,通过语法规律,以一般重音体现思维中的逻辑关系。语法与逻辑两者不可对立起来。7第二节 重 音(一)短句中的意群重音

6、F(1)谓语稍重。F(2)主语如为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则主语稍重。F(3)主语虽为指示代词,但谓语是疑问代词或指示代词,谓语仍重。F(4)谓语前如有能愿动词,主要动词重。F(5)谓语为“是”字结构,“是”字不重,后面的词重。F(6)谓语为“是”字结构,主语如为疑问代词,则主语重。F(7)“把”字句谓语重。1主语主语+谓语谓语8第二节 重 音F(1)宾语重。F(2)宾语为人称代词,则谓语重,宾语反显得轻。F(3)双宾语,后一宾语重。F(4)“无主句”中宾语重。F(5)主语如为疑问代词,则主语重。F(6)“把”字句谓语后的宾语重。2主语主语+谓语谓语+宾语宾语F(1)补语重。F(2)结果补语如为“

7、死”,则不重,前面谓语重。F(3)“数量补语”如果是用“一”组成的动量词(年、月、日等表时间的量词除外)多不重,前面的动词重。F(4)“把”字句仍是补语重。3主语主语+谓语谓语+补语补语9第二节 重 音F(1)宾语重。F(2)“无主句”仍是宾语重。F(3)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就重。4主语主语+谓语谓语+补语补语+宾语宾语F(1)一般定语都重。F(2)定语如为人称代词,不重;后面的名词重。F(3)疑问代词作定语,如不是希望回答的,而是“某某”一类的泛指,那就不重,而是后面的名词重。F(4)以“一”组成的数量词不重,其他数量词都重。(“两”有时表少数,也不重)。F(5)词组作定语,重音即落到词组中

8、。F(6)几个词或词组连用作定语,距中心语最近的词(包括偏正式词组)重。但是其中的疑问代词要占优势。(是指要求针对疑问作回答的。如这个疑问代词只是泛指,重点不在它,那么重音节要退到后面去。)F(7)其他成分有用疑问代词的,定语就不重,疑问代词重。F(8)如果主语、宾语等都有定语修饰,句子就长了,读时要分为几个意群,每个意群只是一个词组,再按规律把词组中的重音加以处理。5定语定语10第二节 重 音F(1)一般状语都重。F(2)数词“一”作状语,不重而轻,后面的动词重读。F(3)“否定副词”作状语,不重,后面的动词、形容词重。F(4)如有宾语,状语即不重,宾语重。F(5)宾语如为人称、指示代词,不

9、重读,状语仍重读。F(6)“无主句”句首状语不重,宾语重。F(7)介词结构作状语,介词不重,后面的名词、代词重读。F(8)几个词连用作状语,最后的重读。F(9)有些范围、时间的副词作状语,在这里只起联系作用,原来表范围、时间的意思反而轻微了,那就不重读,和重读的语意有别。F(10)词组作状语,重音即落到这个词组中。F(11)如果是既有定语又有状语的长句子或复句,读时要分为两个或几个意群;每个意群就是一个词组,再按规律把词组中的重音加以处理。6状语状语11第二节 重 音F(1)兼语后只有谓语,兼语不重,后面的谓语重。F(2)如有修饰成分,修饰成分重读。F(3)兼语后有谓语、宾语、补语等,重音即按

10、以上短语各例处理。如稍复杂,即可分为几个意群,分别处理。7递系式句子递系式句子F主谓结构的词组(句子形式的)作为句中某一部分,整个句子长了,就要分开,把包孕的词组以及其余部分按上述短句各例同样处理。8包孕式句子包孕式句子12第二节 重 音(二)长句中的意群重音F长句分为几个意群(意群实际上常是一个词组),每一个意群有下列各种关系,按上述短句各例处理重音。F(1)主谓关系。F(2)动宾关系。F(3)补充关系。F(4)联合关系。F(5)修饰关系。F(6)辅助关系。(三)复句中的意群重音F复句中有连词的,除把复句分为若干单句或意群外,连词不重读。13第二节 重 音F强调重音和意群重音相对而言,也可称

11、为“特别重音”。这里所讲的包括一般所说的“逻辑重音”,音量比词的重音、意群重音都要强。它可以重叠在词的、意群的重音之上;也可以在词的“非重音音节上”加强,使原来词的重音受到影响,仿佛把重音转移了。比如说:“我买了两个茶碗。”“碗”是词的重音(“茶碗”是“中重”格式)。但是如果说:“你怎么买了茶碗了?我不是让你买饭碗吗?”这时“茶”“饭”是强调重音。而强调重音后面的“碗”,就显得不重了。强调重音的位置也可能不是意群重音的位置,那么,原来的意群重音就要适当减弱音量,以突出这个强调重音。F强调重音也是不固定的,它的作用有:夸张、殊异、肯定、特指、并比、照应。二、强调重音14第二节 重 音F意群重音、

12、强调重音都体现在一两个有关的音节上,而感情重音常常是一句话、几句话的每个音节都加强音量。有时也只是一个词,或是一个音节。感情重音都是在情绪激动时出现的,情绪激动也许是快乐、兴奋,也许是愤怒、激昂。例如:F(1)今年高考,又夺了全省第一。F(2)这些坏人胡说八道,我们就不能容许!F(3)“打!”方志敏忍不住了,对着洋奴才喊起来。F(4)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愤怒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三、感情重音15第三节 语调、停顿、快慢F“语调”与“字调”相对而言,是指全句的高、低、抑、扬,和“字调”同是“音高”的现象。“语调”不只汉语有,各国、各民族的语

13、言都有。汉语的语调,特别显示在语句末尾的音节上。“语调”跟“字调”的关系,是在“字调”的基础上,稍扬或稍抑,但是不能把字调完全改变。一、语调F升调表示情绪激动,或等待回答,或句中暂停有待继续,末字语调上扬。F(1)疑问。F(2)惊异。F(3)命令。F(4)呼唤。F(5)句中暂停。1.升调升调16第三节 语调、停顿、快慢F降调表示情绪稳定,或平淡、沉重,或表示坚决、肯定。句末音节短而低,如果是阴平,就不再是高平,可能变为中平;如果是上声,就变短,像“半上”;如果是阳平,也变短;去声就降得更低一些。F(1)陈述。F(2)肯定。F(3)肯定而反诘。F(4)允许。F(5)祈使。F(6)感叹。2.降调降

14、调F平调表示不明确的意见,或是沉浸在深思中,句末音节拖平延长。F(1)踌躇。F(2)冷淡。3.平调平调17第三节 语调、停顿、快慢F曲调表示情绪激动,表示复杂的情感,把某一音节加强,拖长声音,中有升降,不一定是句末的音节。F(1)意外、惊奇。F(2)夸张。F(3)特殊感情。4.曲调曲调F语句中的停顿有多种多样。写成文章,重要的停顿处就要加标点符号。朗读时看见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省略号、破折号,都应当作长短适度的停顿(如:。?!;:,、)(“”符号表示“大于”),这种停顿多属语法关系,可以叫作“语法停顿”。二、停顿1.语法停顿语法停顿18第三节 语调、停顿、快慢F“逻辑停

15、顿”的作用是显示语意,或突出停顿前、后的词语。停顿处可能就是“语法停顿”之处,暂且不受标点的约束,比如,逗号之后的停顿时间可能超过句号。另外还有原无标点之处即语法上不必停顿的地方,但是逻辑上有必要停顿。2.逻辑停顿逻辑停顿F“气息停顿”多用在长句中,完全是为了调节气息,缓一口气,不必拘泥标点,但要找合适的地方,也就是一个“气群”或“意群”的终止处。一口气说出的一串音节,从发音上说,叫作“气群”。这一串音节常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从意思上说就叫“意群”。“意群”和“气群”事实上是统一的。一个“意群”可能是一句、半句、一个词组,甚至一个词。这也正是为调节气息而停顿的合适之处。3.气息停顿气息停顿F

16、“心理停顿”是表示复杂而激动的心情的,也可以延长或缩短一般“语法停顿”(有标点处)的时间,或是在特殊情况下,猛然住口,说出的可能是不完备的词句,文字间可以用或“”表示。也有需要在说话中间多停一停,以便感情的转化。4.心理停顿心理停顿19第三节 语调、停顿、快慢F说话时吐字的快慢,就是每个音节念得长或短(属“音长”的现象),和音节与音节间连续的紧密程度不同。快慢由说话的情况而定,一般是激动时快乐、急怒、慌乱就说得快,每个音节都短;在心情平静或沉重的时候表示从容、沉着,或悲哀、失望,就说得慢,每个音节也就长。F朗读时吐字的快慢必须与作品内容相适应。如一个急速发展变化的场面,就要快读(当然配合上较强

17、的音量);而一个平静、稳定的场面就要慢读。人物对话,闲谈絮语,就要慢读;争辩、叫喊、欢呼、畅谈,就要快读。作者如有评论、抨击、斥责,有时就要加快。嘲讽,为了批评所作的反语,是委屈的或隐讳的,就不能太快,而以慢些为好,一般的叙述、说明、追忆也不必太快。F朗读时,遇到对话,可以利用快慢的不同来区分人物,如老年人、心思迟钝的人、心情不好的人,他们的说话,一般以读得较低较慢为宜;年轻活泼的人、聪明机警的人、心情愉快的人(或是朗读时要刻画狡猾诡诈的人),他们的说话,一般以快读较为合适。三、快慢20第四节 特 殊 声 音F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有喜怒哀乐,在这时说话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把这种声音加以修饰和表现,会收到较好的朗读效果。一、笑语和泣诉F表现欢快或嘲讽而发笑的情态时,使声音带上一些笑的色彩叫笑语;表现悲伤的情态时,使声音带上一定的呜咽、哭泣的色彩为泣诉。通过笑语或泣诉,表现人物笑或哭的神态。二、气音和颤音F表现惊讶、不安、恐惧的感情时,用到一种气大于声的声音叫气音。表现某种激动或愤怒的情绪时,声音稍作颤抖叫颤音。三、拖音和拟声F表现迟疑、支吾的情态时,有意将声音拖长一些叫拖音。模仿某种声响为拟声,拟声多用拟声词,只求一定的表达效果,不必强求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前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