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476759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龙泉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二O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序言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3一、发展基础3二、存在问题6三、面临形势7第二章 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第三章 主要任务14一、加快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14二、聚力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5三、围绕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19四、打造数字经济生态,激发主体创新活力20五、加强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23第四章 保障措施25名词释义27序 言2020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规划启动的关键时刻,在全球“百

2、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字经济成为保障中国经济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典型业态满足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2021

3、年2月18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伴随着创新技术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数字时代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龙泉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增长动力的关键期,龙泉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数字经济的支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龙泉市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战略选择,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迫切需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

4、度融合,构建以信息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助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龙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以及丽水“两山”发展大会、丽水平台“二次创业”生态工业发展大会、龙泉“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的讲话精神,结合龙泉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一)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近两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5、的决策部署,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高规格的市级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数字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0年,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6.8%;增加值8398万元,同比增长23.5%,在丽水排第3。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69.6,全省排名第66位,丽水市排名第3位,其中产业数字化指标在全省前16位;信息化发展指数97.2,在丽水排第3;两化融合发展指数76.48,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在丽水排第2。(二)产业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深入实施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试点,推进装备和生产线的数字化

6、改造,12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创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家,有效推动企业建立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深入实施省“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近四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1250余台套;实施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项目180余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6.36亿元,三田压缩机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深入实施“企业上云”行动,累计上云企业840多家,实现工业规模企业“上云”全覆盖,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上云标杆企业。深入开展数字企业培育,建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检测、跟踪帮扶,成功培育2家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加快构建数

7、字经济发展平台,工业园区入选浙江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芳野小微园入选省级数字示范园区,建设了全市首个行业云汽配云大数据服务中心,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数字应用新业态蓬勃发展。一是打造电商集群。建成龙谷青创园一期、二期、网智信息园、甲乙电商园、网鑫农村电商园等5个电商集聚发展平台,形成了“四园+1”集聚发展园区布局,集聚网商342家(企业170家);创成中国淘宝村 3个、省级电商专业村 5个、市级农村电商示范村 2个,电子商务销售额近七年年均增长67%。二是推动传统企业触网。与阿里巴巴合作在1688首页开通“龙泉产业带”站点,组织企业参与“聚商营”和“百行诚企”等活动,三年来培育“国内B2B 线上商

8、贸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国内 B2B 线上商贸3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6家。三是促进数字新消费。以数字生活新服务为抓手,积极培育疫情期间兴起的“云消费”“云购物”“云逛街”等数字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各行业电商企业持续开展网络直播带动销售;举办龙泉“非遗老字号”直播活动;发放健康农产品、剑瓷产品电商消费券,带动青瓷宝剑、农产品电商交易笔数增长约30%。四是发展新型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成龙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积极推广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新零售模式和移动支付、线上订单、线上点单等服务模式,疫情期间实现快递零接触服务。组织企业参加云展会,搭建线上贸易渠道,举办了全省

9、首个县市级汽配专场网上交易会。(四)治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省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试点,大力推进检验检测服务数字化,汽车空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获得国家 CNAS 认可、省 CMA 资质、吉利认可实验室资质,检测项目达到 157 项,基本实现“一站式”服务企业。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互联网+文化创意”,完成16所学校同步课堂建设,实现医疗费用“扫码”结算,积极推进瓯江文化产业带数字化建设。二是推进农林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林业”。全面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创成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1个、示

10、范基地1个,农产品追溯率达100%。率先全国启动公益林数字化管理,推动林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公益林数字化管理面积占林业用地的43.5%,累计林权流转113.28万亩,流转率28%,占全省的13%、全市的67%。三是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实现率达99.93%、掌上办实现率达99.89%、跑零次实现率达99.74%、即办率达94.57%,均列丽水前3位。推进数字政务,“浙政钉”应用覆盖各部门,实现激活率100%。深化“互联网+监管”运用,“执法人员库”入库率达100%,使用掌上执法实施检查的比例占98.82%。大力推进“花园云城市大脑”建设,有效整合水利、气象涉

11、及的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应急调度一体化管理。(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龙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网络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共建铁塔基站900多个,排名丽水第3,实现了市区及乡镇及重点农村区域热点覆盖;光进铜退工程全面推进,主城区光纤接入率超过90%;建成了广播电视并重,农村城市并举,无线、有线、卫星、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综合信息覆盖网络体系,城市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农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98.5%,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达到100。编制发布了龙泉市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20-2025),对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统筹部署,2020年改造建设5G

12、站点380个,基本实现了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高度重视信息惠民工程,连续三年建成公共场所免费WIFI项目一、二、三期,在全市115处公共场所建设了588个AP,实现城区重点场所、重要景区及美丽乡村全覆盖,同时还建设了衢宁铁路(龙泉段)站前区块公共WIFI网络,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二、存在问题(一)数字产业化规模不大。2020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规上软件及其服务业企业只有1家,增加值只有500多万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上企业只有2家,增加值只占全市GDP比重的0.5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为2.96亿元,而莲都区、缙云县分别为31.17亿元、13.89亿元,约是莲都区的

13、1/10、缙云县的1/5。我市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短时间赶超压力大。(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较多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主要采用跟随和模仿战略,核心技术缺失,共性技术不足,研发投入少。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规上企业(规模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信息化投入约为2700多万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只覆盖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而使用信息化进行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的普及率仅为56%、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和15个百分点。(三)数字化融合发展质量不高。目前我市的工业生产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数

14、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主要还是以电子元器件等基础类配套行业为主,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硬件等产业相对薄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深度广度不够,几乎没有生产人工智能配件的企业。2020年规上企业设备联网率仅为22%,在丽水排第5,与发达地区、先进县(市区)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为主的工业制造、电子商务、政务服务等方面,缺少服务外包、共享经济等带动力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数字经济发展要素支撑不强。我市区位条件不如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资金条件也不如大城市充裕,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数字人才难度大,造成人才想来又不敢来,来了又

15、留不住的尴尬局面。同时人才平台建设仍然不充分,人才研发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人才及研发转化的功能就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研发能力较弱成果较少。三、面临形势(一)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传统经济发展持续低迷,数字经济则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第三经济形态。全球主要经济体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增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数字经济地位日益凸显。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总量超30.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40%。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德国、日本、英国紧随

16、其后。80%以上国家数字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全球电子信息制造技术加速创新,存储器、射频器件等ICT基础技术实现突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5G商用全面提速,带动相关芯片和产品加速研发。互联网创新衍生新业态新模式,视频类APP等移动应用迅猛发展,游戏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公有云市场快速崛起。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ICT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日趋明显。工业互联网成为各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17、发展应用加速推进。(二)中国数字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期。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9.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到38.6%,比上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13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万亿元,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2020年全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到7.5万亿元,占GDP比重7.4%,产业数字化规模31.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1.2%,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

18、济渗透率分别为40.7%、21%和8.9%,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信息通信、软件等行业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软硬件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不断扩张,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5G商用全面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日益深化。各省竞相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浙江省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广东省实施数字经济“128”发展战略,贵州省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省战略行动推进,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市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三)浙江省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浙江省委推出了数字化改革重大部署,掀起数字化改革浪潮,出台了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深入实施数字

19、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呈现快速、均衡的发展势头。数字产业引领增长。2020年,实现数字经济总量30218亿元,居全国第4位,占GDP比重的4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20亿元,同比增长13%,占GDP比重的10.9%,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4.9%。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居全国第3位,软件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16家企业入选202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据居全国第2。产业数字化加快转型。2020年,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全国第1,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49家,培育未来工厂12家,supET平台、supOS操作系统入选国家十五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上云”企业达43万

20、余家。 浙江省2014-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四)龙泉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期。当前,龙泉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找准并培育发展新的增长动能,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近年来龙泉积极组织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机器换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市校合作等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政府服务、电子商务、创新平台等发展,大力实施企业上云、机器换人等政策措施,同时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大湾区等战略均将数字经济合作作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素流动、政策溢出和合作网络将进一步强化。龙泉应把握一体化大机遇,打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深化数字经

21、济飞地、探索生态休闲型研发模式,力争外部资源的内向转化、内部生态优势的外向虹吸,以双向共进改变龙泉的数字经济竞争力边缘化格局。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的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以“丽水之干”创新实践“两山”理念,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加快建设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夯实基础,为迈向龙泉复兴、奔向共同富裕

22、注入强劲动能、提供硬核支撑。二、基本原则(一)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经济新活力。(二)融合赋能,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赋能引领作用,促进效率提升和产出增加,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三)业态创新,培育动能。鼓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

23、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破除限制新业态发展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新业态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四)基础先行,安全保障。优先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强化数字经济基础支撑。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累计推

24、广工业机器人300台以上,累计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创建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到80以上,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实现全市园区数字化服务全覆盖,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打造3个省级数字化小微企业园;累计建成5G基站1000座以上,各项主要指标在丽水位居前列。“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单位2025年综合发展数字经济总量亿元10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0信息化发展指数/98两化融合评估指数/80数字经济发展指数/75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产

25、业数字化工业机器人数量台(套)300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个5网络零售总额亿元65治理数字化掌上办公比例%8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0公共数据开放率%25数字科创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占营收比重%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新增件25数字新基建5G基站数量个10005G基站乡镇以上覆盖率%1005G基站行政村覆盖率%90第三章 主要任务一、 加快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1.加快建设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聚焦精密制造、健康医药等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短板,高标定位打造“科创+特色产

26、业”的浙西南科创基地。围绕智能计算、新一代通信与智能网络、新一代智能芯片、量子科技等重大科学问题和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基础研究专项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着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积极推进supET平台、supOS平台等大型工业操作系统的应用,大力培育工业信息工程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市场主体,提升工业软件、关键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工业软件支撑能力。2.打造创业创新最优生态。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改进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27、方式,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深入实施科技企业、科技项目双倍增行动,大力引育各类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主体、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化全链条、专业化的科技公共服务,激发创新动力、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依托网上技术市场3.0,开展科技创新成果交易。 (二)布局发展融合型产业1.布局未来产业。以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为契机,积极探索培育智能传感、工业软件、人工智能、5G、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营造创业创新的数字化氛围。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优势产品(装备)深度集成,培育智能化新产品新装备,发展智能化“产品+服务”,如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等。培育发展在线新经济,发展灵活用工、“副业创新”

28、、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2.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引入“数字文化空间”理念,整合龙泉青瓷刀剑、菌菇、竹木等特色资源,推出云看展、云直播、云娱乐等新业态,发展数字博物馆、数字景区、虚拟现实体验馆、超高清全景视频、VR游戏等数字文旅产品;建设网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实现文创产业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能力,打造龙庆经典文创示范区。二、 聚力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推进工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1.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重点围绕精密制造、经典时尚、健康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浙江省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龙泉汽配云大数据平台示范效应,支持龙头企业

29、联合高校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研发,面向重点行业,整合发展符合企业需求、具有龙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5年,累计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2.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聚焦精密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与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的高端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加快一批高端精密制造企业落地,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和增材制造等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打造国际级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聚焦健康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医药药品、保健食(饮)品、健康器材,加快推进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面部署和优化升级,推动国镜药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健康医药产业基地;聚焦经典文创产业,重点推进青

30、瓷刀剑制造、竹木用品精深加工、高端青瓷的智能化改造,推进生产过程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大力提高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度,发展智能装备、汽车电子等融合产业,催生新型商业模式的服务业门类,全面推进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促进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3.培育新智造企业群体。完善建设机制,建立新智造标准体系,按行业分层次建立新智造企业库。按照“先试点、再验证、后推广”的总体思路,遴选行业代表性强、基础条件好的企业,推进企业工艺装备、生产过程、终端产品及生产运维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构建“自动化设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未来工厂”的梯度改造机制,到2025年

31、,力争实现规上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创建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个。(二)推进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1.推进智能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做强做优“竹茶菌蔬”等主导产业,做精做特“蜂果药渔”等新兴产业,提质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争取建设国家数字化赋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具有农业数字化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推进本地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全力提升粮油、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发挥“农智链”项目等信息智能技术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到2025年,示范建成3个数字

32、农业工厂、20个数字化改造种养基地。 2.提升智慧农业平台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省益农信息服务平台和省土壤农情物联网监测系统作用,加强农业基础数据采集,建立土壤农情监测系统,有效监测农田土壤和环境,实现涉农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体系的深度融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结合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构建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可控、问题可追、责任可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3.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样板。积极与天猫、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合作,采取网上农博会、微信小程序、抖音等直播带货营销手段,为创业网商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高效运营农产品供销e城、浙闽赣食用菌交易

33、中心、竹木电商园等,鼓励农业主体打造适销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完善线上线下营销平台,持续扩大龙泉红茶、龙泉黑木耳、龙泉灵芝等产品市场影响力,拓宽优质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工程,到2025年,农村电商网络销售达到65亿元,建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236个以上村级服务站点。积极打造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区,发展现代农业仓储物流,到2025年,建成大型综合电商中心和综合型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三)推进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1.推进服务信息化。发挥信息化助推作用,加快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支持竹木企业、农产品企业“触电上网”,构建集“产品提供+网店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创

34、新营销”为一体的全方位园区服务模式。整合全市物流资源,确定第三方云仓合作公司,由云仓企业管理园区的智能仓储中心,负责园区的快递运输服务,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推进旅游服务、文化服务和健康服务,打造数字化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2.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大力推进新零售、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借助我市电商营销平台,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渠道融合发展。探索建设智慧商圈,以龙渊新天地、城市会客厅、万达广场为中心,打造3个以上城市智慧商圈;加强商贸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推进打造城乡5分钟便利店+10分钟

35、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生活服务圈。3.打造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龙谷青创园、网智信息园、甲乙电商园、网鑫农村电商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成综合电商中心,持续推进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青瓷商城平台等建设提升,创建一批省内乃至国内著名的服务品牌。积极培育共享经济主体,盯紧一批正在起步、成长快速、极具潜力的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创新共享型服务产品,培育一批共享型服务平台和“双创”平台。三、 围绕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一) 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有效对接省、市级平台,强化市县统筹一体,构建全市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

36、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应用系统,持续迭代业务协同模型、数据共享模型,打造一批富有龙泉特色的多跨协同应用“升级版”。聚焦“创新成果+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推动各部门各系统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流程再造、协同高效、标准规范,加快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数字化改革龙泉样板。 (二)推进数字政府场景应用。立足“场景化”“一件事”协同应用需求,联动推进县级数字政府综合应用,实现全市政府履职在“制度”“治理”“智慧”方面的整体跃升。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逐步实现花园码“一码通”和“i龙泉”全面落地;启动建设CIM全生命周期

37、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数字孪生;建立“一件事”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建设生态金融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打造“益林富农”创新应用场景;整合全市森林资源信息,开展“数字碳汇”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研究,探索“碳达峰、碳中和”龙泉样板实现路径;深入推进GEP核算和应用,高效推动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交易。建设推广GEP全域动态“一张图”、GEP动态核算及成果可视化、生态产品交易等应用场景。(三)推进数字社会场景应用。以落实民生实事年度任务为重点,梳理一批健康、教育、就业、社保、养老、救助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进数字化创新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打通民生服务堵点。集成建设“银龄卫士”“便捷通”“5

38、分钟社会应急救护圈”等应用场景;贯通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平台,加快推进智安小区、智慧消防、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等应用场景建设,运用企业安全风险评估、事故知识图谱、管控力指数等大数据分析,实现风险精准识别、高效处置、有效防范,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在全省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统一框架下,集成社会事业领域公共服务,落地“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四、 打造数字经济生态,激发主体创新活力(一)积极引进培育多层次数字人才1.柔

39、性引进数字人才。深化“背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战略举措,实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倍增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北上广深等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地”。强化柔性引才,支持市外高层次人才在龙泉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实践基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完善数字人才培育机制。优化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和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实施青年人才引育工程,在全国布局一批龙泉籍高校师生人才联络点,优化政策加大招聘优秀毕业生力度。谋划启动万名大学生创业“蓄水池”工程,实施青年人才举荐制度,拓宽青年人发现、培育机制。加强从业人员数字技能培训,探索

40、数字人才资源共享,培育一批复合型“数字工匠”。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实施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工程,造就一支具备战略视野的企业家队伍。3.优化数字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个性化人才服务、人才引育投入评估考核机制。全面落实人才科技新政,推动人才科技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双招双引”机制,用好人才科技基金,健全创新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若干人才之家、人才公寓。(二)积极培育数字企业.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培育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平台化战略,加强科技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异地搬迁技术改造扩建等方法做大做强。.推进企

41、业梯次培育。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放水养鱼行动”“雏鹰行动”“凤凰行动”“雄鹰行动”等,推动企业结构优化、制度创新、层次提升,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壮大数字经济企业群体。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开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提升行动,持续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打造浙西南营商环境最优县(市)。健全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强应用场景供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平台1.推动产业平台智慧化升级。分梯队推

42、进“1+3+X”园区数字化建设,将经济开发区打造为智慧工业园区,完成查田工业园区、八都工业园区、安仁工业园区信息化改造提升,促进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园区数字化服务全覆盖,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创建3个省级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成精密制造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2.打造开放型数字化商贸服务平台。建设开放型数字化商贸服务平台,整合商贸、物流、交通等行业数据,推动地区商贸高质量发展。打造开放型服务品牌,促进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交流共享,推动与沿线国家或城市建立经贸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开放型招商数据库,推广应用全省招商产业、境外投资风险地图,应用人工智能

43、等前沿技术,实现招商项目的精准分析与推荐。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跨境贸易全链条、全流程网上办。3.打造开放型数字化产业协作平台。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监测产业链主要企业运行态势,整合汽车空调、竹木加工、青瓷宝剑、健康医药等行业数据,建立行业综合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服务“龙商鞋产业”、“孔山工程机械产业”回归工程,促进在外龙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回归。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创新“双向双飞”飞地建设新模式,争取在大湾区新区、高能级平台建设“科创飞地”“产业飞地”,推动与萧山、秀洲等山海协作结对市县开展产业对接,争取发达地区开发区(园区)与创新平台结对共建,加快推进竹木家居生产基地、医用

44、注射器及输液管生产线等山海协作产业项目。五、加强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一)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1.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光网城市”建设,推动10G PON网络大规模应用部署,推动重点门户网站、云平台、数据中心等的IPv6改造和规模化应用。推进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微基站+智慧杆”5G微基站点建设,梯次实现重点区域、城区和重点乡镇、乡镇5G网络接续覆盖。支持在全市重点领域和行业建设5G专网,在5G+工业互联网、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场景开展一批融合示范应用。面向中小企业用户、农村脱贫户,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基础通信费减少、套餐种类精简、宽带资费折

45、扣等方式实现精准降费。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000个以上,实现乡镇、3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90%以上;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乡镇万兆到楼、千兆到户,普通乡镇实现千兆到村。2.建设融合型智能化基础设施。推进交通、能源、商业、物流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部署NB-IoT基站和物联感知终端,构建城市级的感知网络。规模化部署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搭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引导公用、专用、自用充电设施接入平台,创新局部集中改造、智能充电管理、多用户分时共享等运营模式,实现车桩协调发展。推进车联网建设,开放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丰富测试场景。(二)打造严密可靠的网络安

46、全防护体系1.强化网络安全。健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体系,健全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制度、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建立工控安全指南,分行业开展重点企业工控安全检查,引导区内工业企业对表自查自评自改,提升企业自主防御意识和风险甄别能力。加强对重点行业、电子政务、工业控制系统、新基建等领域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提升安全态势感知、主动防御、监测预警、安全防护能力。2.强化数据安全。推动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边界安全,形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立政务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提升数据加密脱敏、用户行为分析等安全能力,防范数据泄露、滥用、篡改风险。加强数据处理活动的

47、风险监测评估,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强化利用公民隐私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治理。24第四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在市数字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推动下,大力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建立数字经济目标责任制,将各项考核指标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的评价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推进落实机制。 二、完善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调整和优化现有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结构,研究出台扶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重点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8、和重大项目的引进、培育、推广应用,以及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高端人才引培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三、加强选商引资。将数字经济的选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中的“一号工程”,围绕云计算、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培育方向,细化招商目录和产业地图,建立重大项目信息库,通过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每年引进数字经济领域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不少于2个。吸引更多浙商尤其是龙泉籍人才回归 ,在京、沪以及珠三角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进行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策划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市场前景较好的重大项目。 四、开展试点示范。围绕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型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等,积极培育省级、市级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