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28120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4(一) 发展基础4(二) 发展环境9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0(一) 指导思想10(二) 发展目标10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13(一) 重点推进科技创新13(二) 建设工业强市15(三) 建设服务业强市17(四)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19(五) 大力培育骨干企业19(六)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9四、坚持港口引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一) 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20(二) 着力加快港口建设21(三)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21(四) 加快临港新城建设22五、坚持城镇统筹,推进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建设22(一)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23(二) 加快小城市和建制镇发

2、展24(三) 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26六、坚持强农富民,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27 2 (一) 发展高效现代农业28(二)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29(三) 完善农村发展机制30七、坚持普惠共享,增加公共服务供给30(一) 实现教育现代化31(二) 建设文化强市31(三) 建设“健康临海”33(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5(五) 提高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36(六)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37(七) 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38八、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9(一) 加快落实主体功能区39(二)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40(三)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1(四)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42九、坚持改革推动

3、,激发区域发展活力42(一) 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42(二)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43(三) 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43(四) 深化行政审批和中介市场化服务改革44(五) 参与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44(六) 参与国家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45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45 3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 年) 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临海市委关于制定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认真落实市委战略 部署,明确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依 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 关

4、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 ) 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千年古 城新崛起”的总目标,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以富民强市、社会 和谐为根本,稳步推进各项重大任务的实施,奋力推进海洋经 济发展示范区、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建 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1.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5 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完成 463.5 亿元,年均增长 7.4%1;财政总收入 67.8 亿元,年 均增长 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8.0 亿元,年均增长

5、 11.4%;外贸自营出口总额 26.5 亿美元,年均增长 8.4%;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201.9 亿元,年均增长 12.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 次 产 业 构 成 从 2010 年 的 8.7:52.3:39.0 调整为 2015 年 的 8.8:44.5:46.7,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经济、健康养老、文 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 极推进“四换三名” 、“两化融合” ,工业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产1 因台州电业局搬迁,2014 年起其数据不在我市统计,现统计局对外公布数据年均增长为 6.6%。 4 业增长的科技含量提升显著,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 (R

6、D)活动的经费占 GDP 的比重达 2.68%2,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 42.3%。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9.95 万亩,现代农业园区 33 个,荣获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 (市 ) 和果品强县 (市 ) 称号。2. 沿海开发取得突破,引领效应初步呈现。头门港顺利开港,建成疏港公路及跨海大桥、首座 2 万吨 级兼靠 3 万吨级码头和头门岛供水供电等设施。头门港新区产 业聚集初具规模,共入驻企业 178 家,投产 126 家,其中,上 市公司7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6 家,初步形成医药化工、 汽车机械、合成革等 3 大集群产业。2015 年,实现规模以上 工业产值 2

7、24 亿元, 占全市比重为 33%,引领作用开始显现。 海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加快,临港产业城基础设施努力推进。 临港新城建设框架拉开新格局,新城核心区块全面启动建设。 洞港渔业产业示范区和红脚岩一级渔港等海洋渔业平台稳步 发展。3.城乡建设整体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成功创建中国宜居城市,成为首批“浙 江美丽县城”试点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通过构建 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促使中心城 市集聚承载、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完善,主城区“一 城五组团”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景观不断美化亮化。城镇 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优化,杜桥小城市

8、2 此为 2014 数据。 5 培育不断推进, 白水洋、东塍、桃渚中心镇加快发展。“美丽 乡村”建设加快,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 一景观的新格局。4.环境建设持续加强,生态临海优势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 市。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五水共治”等重点工程,加 大大气治理工作力度,城乡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基础 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专 项整治,有序推进眼镜、彩灯、休闲用品、电镀、熔炼、砖瓦 窑等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关停水洋化工区。部门与司法联动 机制初步建立,违法违规项目得到有效清理,环保历史欠账加 快解决;

9、开展环保网格化管理试点,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医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有序推进,工业 废水排放集中整治成效显著,成为全省首批绿色安全制造信息 化示范区。5.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 升,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的认定。加快发展文化 体育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获得省首批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县和省体育强市荣 誉称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全面改善, 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成功创建了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各类社会保障待遇逐步提

10、高。食 品药品安全整治、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 6 区矫正等工作继续加强,连续 10 年获评省“平安县(市、区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 10%和 11.3%,农村 居民收入增幅继续快于城镇居民。6.重点改革取得成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经济、 民主法制、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逐步推开。成为全省资源要素市场化综合 配套改革首批扩面地区,两评价七差别九配套体系框架形成。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积极展 开,商事登记、联合审批、网上审批、模拟审批等制度改革稳 现实效。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出台政府性资金竞争

11、性存 放管理等八方面制度。有序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 农村金融和农村确权赋权改革。总体上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大部分任务完成较好,为 “十三五”时期及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看到,我 市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GDP 、工业 总产值、自营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市场主 体总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等级的科技创新平台 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与其 他先发港区相比,头门港在港口建设与运营、做强临港产业等 方面都面临较大挑战;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城镇功能有待 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压力仍较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不

12、足,文教卫事业存在短板,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这些挑 战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 决。 7 表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指 标 名 称单位“十二五”预期目标“十二五”实际完成绝对值年均增速绝对值年均增速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5012463.57.4其中:第一产业亿元45.5540.62.5第二产业亿元344.513206.27.0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30013.5171.76.9第三产业亿元26013.5216.6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5000011388466.02工农业总产值亿元1560121079.64.1农业总产值亿元606

13、66.67.6工业总产值亿元15001310153.9其中2000 万元以上企业产值亿元100015677.27.8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0016286.615.2其中:工业性投资亿元18516140.79.8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015201.912.85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291026.58.46财政总收入亿元701267.8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391238.011.4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046.78R&D 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22.68二社会发展9城镇化率%58591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0不考核1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9612每千人医护人员人/

14、千 人4.54.513新入学预期受教育年限年13.513.8三人民生活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3967610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52097311.3 8 指 标 名 称单位“十二五”预期目标“十二五”实际完成绝对值年均增速绝对值年均增速16城镇登记失业率% 4317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45.718人 口 自然增长率 7.76.5四资源环境19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下降)%141220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未下达指标21主要污染物 排放 ( 削减 )化学需氧量%12.210氨氮%13.89二氧化硫%1110氮氧化物%5422耕地保有量公顷367073684023

15、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5209461619024水功能区断面达标率%75持平75持平注:(1) 地区生产总值及分项指标绝对值按 2015 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因 台州电业局从 2014 年起数据不再统计在我市,统计局对外公布数据:“十二五”时期,我市生 产总值年均增幅为 6.6%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 2.5%。(2) 工农业总产值及分项指标为现价增速。(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有调整。(4) R&D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数据到 2014 年。(二) 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内外部宏观环境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国 际看

16、,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投资贸易规则、产业分工格局、新 科技革命、地缘政治环境都会发生较大调整,发展的不确定因 素增多。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发 展方式、产业结构、发展动力都加快调整和转换,“中国制造 2025”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战略、特色小 镇建设、台州市“一都三城”战略,有利于我市培育发展新优势, 打开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力,同时也对我市发展提出了 9 新挑战。从我市看,近年来,三大示范区战略深入实施,各功 能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巨大潜力不断释放,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平台更加广阔,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处于人

17、均 GDP 从 6000 美元向 10000 美元 跨越的阶段,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建 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金台铁路及头门港支线、沿 海高速、台州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和头门港建设深入推进,区位 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我市与台州同城发展,与仙居、天台、 三门协作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更大平台上实现更 快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 以创新、协调

18、、绿色、 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接轨 台州“一都三城”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 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全 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乡村绿色 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千年古城 新崛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二) 发展目标。按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全力推进三大示范 10 区建设,力争经济稳健发展,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民生稳步提升、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台州副中心城市地 位更加凸显。 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19、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 确保比2010 年翻一番,努力实现人均生产总值也翻 一番。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 步提高,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 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港口引领更显著。港口和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吞 吐量显著增长,台州中心港区地位基本确立。临港型产业加速 集聚,新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港产城联动发展展现新面貌。城乡区域更协调。全市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新型 城镇化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功能明显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建成美丽县城。人民生活更幸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公

20、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配置公平、发展均衡 的社会事业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 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水环境和大气质量明 显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更完善。五年累计投入 600 亿元,建成台金 铁路及头门港支线、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方溪水库、大田 平原排涝一期等一批重大工程。 11 表 2 “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期末值年均增幅(%)属性( 一 ) 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657.5预期性2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48预期性3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345.0预期性4城镇化率常住人

21、口城镇化率%681.8预期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83.7 个 百分点约束性( 二 ) 创新驱动5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2.9预期性6发明专利授权量件36011.5预期性7互联网普及率%4520预期性8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1.59.0预期性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40预期性( 三 ) 民生福祉10居民可支配收入元480009.5预期性1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40.2预期性1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50000预期性13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平方米 12约束性14人均预期寿命年80预期性15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 医生数人3.5预期性16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

22、老床位数张40预期性17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 18约束性( 四 ) 生态文明18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 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上级下达指标约束性19细颗粒物 (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35约束性2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 80约束性21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上级下达指标约束性 12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期末值年均增幅(%)属性22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上级下达指标约束性2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上级下达指标约束性24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平方米上级下达指标约束性25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64.2持平约束性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750 134约束性注:(1) 地区生

23、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绝对值按 2015 年价格计算。(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 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 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 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现代医药、汽车机 械、时尚休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临海优势产业,促进产 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一 ) 重点推进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立高新技 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 计划,到 2020 年,

24、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20 家、省级科技型企 业达到230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达到 17 家。推动企 业建设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引导企业联合设 立研发联盟或研发中心。加大科技合作,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 校、科研机构结成创新利益共同体,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超过 2.9%。搭建创新平台。充分依托头门港新区和临海经济开发区, 13 构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临海科创中心和东部科 技产业园,争取现代医药、汽车机械、时尚休闲等平台提升为 国家或省市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时,探索建立功能完备的生 物医药、节能环保、时尚休闲行业及军民科技合作

25、等公共研发、 成果转化、检测检验、孵育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集群。建成龙 头企业工业园 10 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园 8 家,众创空间 3 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为创新提供资源 和空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构建一批低成本、便 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客空间,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打造 良好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围绕科技创新,依托现有 产业基础,加快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知识 产权战略,重视商标发展战略,做好商标质押贷款工作。壮大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高层 次

26、创业创新人才、新兴产业急需人才、转型升级紧缺人才和社 会事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争取引进 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 10 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高 校、科研机构、行政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机制,健 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加强人力资源载体和平 台建设,进一步做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团队等的管 理服务工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整合现有各类教育培训 资源,加强专业领域的职业化能力培训,着重培养适应我市产 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4 (二) 建设工业强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 浙江 行动纲要,以竞争力提升为核心,

27、以平台建设为阵地,以融合 发展为主线,以集群发展为抓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到 202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争取突破 1500 亿元。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着力推进工业“智造”,深入 实施“四换三名” 、“两化融合”工程,大力打造支柱产业,优化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支柱产业:支柱 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十三五”时期,重点是 鼓励现有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要从扩大产业规模和延长 产业链两方面入手,着力引进和培育上下游企业,迅速扩大产 业规模。同时不断提高现有企业的装备水平,着力扶持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重点产业项目,提升产业丰厚度

28、,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至 2020 年,单个产业总 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30%以上。做强做优主导产业: 现代医药、汽车机械、时尚休闲等主导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 中坚,要集中扶持,重点培育,实现有中生新、有中生高、有 中生优、有中生强。要突出龙头引领,实施强企工程。鼓励骨 干企业突出主业,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订,围绕核心技术持续 推进研发攻关,打造拥有核心专利权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核 心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强区域品牌建 设,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坚持市场主导和政 府扶持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

29、重点突破和协同推 15 进相结合,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到 2020 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 40%。专栏一:工业主导产业现代医药产业:聚焦“高端智造”, 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为发展方向,加强 产业深度发展。进一步增强高端原料药、制剂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有国 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和大型医药集团。推广现代制药模式,做优做强制剂产业; 加大生物医药开发,打造制药设备行业品牌。汽车机械产业:聚焦“两端智造”,全面实现整车产业高端化,零部件全产业链 化,建成较有影响力的汽摩及零配件产业集聚中心。鼓励现有企业主动加强技 术改造,主动应用现代

30、信息技术,加强研发新型机械产品,促进科研成果落地 转化。积极引进机械制造业配套企业,逐步介入成套机电设备和先进装备制造 业。时尚休闲产业:聚焦“时尚智造”,以“时尚休闲产业小镇”创建为契机,加强产业 跨度建设,强化延伸增值环节,提高工艺品与合成革档次,培育家居休闲用品 系列,拓展节庆用品系列,形成量质双高的国内休闲用品生产出口基地,打造“休闲用品看临海”的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工业产业发展平台。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 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构建产业空间布局框架,逐步形成 定位清晰、导向明确、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临海经济开发区:完善研发、物流、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平 台功

31、能,促进产业提速与增质发展,努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头门港新区: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创新 能力的骨干企业落户、实现要素的集约与优化配置,成为台州 湾临港产业新高地。小微企业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 力提升发展环境,打造以中小企业集聚为主导功能的现代化工 业园区。 16 壮大建筑业。坚持质量兴业,鼓励大企业实行集团化经营, 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力、聚集力和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形成 2 家以上一级工程总承包企业,晋 升特级资质企业 1 家以上。坚持“走出去”战略,拓展国内外市 场,到 2020 年累计完成省外产值 1600 亿元。推广建筑工业化。(

32、三 ) 建设服务业强市整合优化服务业布局,按照“主城区优化提升、头门港新 区培育发展、各镇街协同推进”要求,加快发展区域竞争力较 强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区域性专业 市场、金融业等行业,提升发展面向居民生活的服务业。着力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台州物流中心和台州服 务业副中心,争创省服务业强市。加速发展优势产业。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发展布局,使关 联产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形成相得益彰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加强产业关联,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企业 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专 业性强的本地企业。加快发展和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及信息网

33、 络,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迅速提高服务业的信息 化水平。加强区域内外分工合作,构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加 快推进新城区城市综合体、物流园区、古城文化旅游区、桃渚 景区、牛头山-灵湖度假区、时尚休闲用品博览城、浙江国际 眼镜城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 17 专栏二:服务业重点行业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快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实现主 要区块核心业务的错位发展。 完善以港口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与城乡配送为核 心,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大物流信息枢纽平 台,打造成长三角物流枢纽重要节点,建成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业:加快浙江世通商贸物流园

34、、临海科创园、杜桥电子商务园、涌泉 鲜果电商园区、东塍电子商务园建设,积极培育淘宝村和淘宝镇。金融业: 以台州获批国家级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 以金融支持实体 经济为中心,深入推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市、省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创新城。休闲旅游业:紧紧围绕 “发展大旅游、建设大项目、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 的思路,树立 “全境景区、全域旅游”的理念,突出历史文化旅游、运动休闲 旅游、海洋海岛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结合美丽临海建设,打造成 “悠闲生活、 休闲度假、清闲乡居”的主客共享型的长三角地区最佳悠闲旅居目的地。现代商贸业:优化城区商贸布局,创新商贸模式,提升商贸

35、业态。 完善区域特 色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丰富销地型专业市场业态,优化生产资料专业市场 布局。文化创意业: 以古城文化、山海文化、制造业设计创意为基础, 以培育大企业、 大项目、大园区为重点, 以推动文化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主线, 以特色文 化小镇的培育与建设为抓手,激活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打造成临 海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器。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积极发展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 共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城镇 社区服务业,推动文化创意、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的健 康发展。优化城区商贸布局,创新商贸模式,提升商贸业态。 切实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36、。构建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快平台整合与提升,提升产业 发展层次。靖江商务区主要打造成功能完善、布局优化、引领 商业时尚的城市商业中心。洛河区块要着力培育商贸、金融、 休闲等业态,加快总部商务区建设,努力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 18 化城市新核心。整合电子商务资源,积极引进专业电子商务运 营服务商,成为台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区的重要支撑、甬台 温地区电商物流中心,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 四 )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聚合高端要素,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形成一批产业、文化、旅游和 社区功能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积极培育头门港新区现代医

37、药小镇、时尚休闲产业小镇、杜桥 时尚眼镜小镇、东塍彩灯小镇、涌泉橘香恬蜜小镇、河头茶韵 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争创省级 1 个,台州市级 2 个,临海市 级 3 个。( 五 ) 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利用骨干企业的带动力实现产业大发 展。加强企业家培养,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精细 化水平,增强战略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鼓励企业进 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 组加快做大做强。实施大企业培育“513”行动计划,到 2020 年, 培育工业销售产值超百亿元以上企业 (集团) 5 家,超 50 亿 元 10 家,超 10 亿元 30 家。( 六 )

38、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招商选资。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地位不动摇,强 化精准招商、服务招商,着重依托港口、产业、城市开展招商。 发挥异地商会优势,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创新回归方式,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加强与央企、国企、军企的战略合作,积 19 极引进一批产业大项目。大力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培育 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外贸出 口品牌, 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健全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和贸易监 测机制,增强壁垒应对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 合作,实现市场多元化。鼓励境外实业投资和跨国并购,建立 生产基地、商品市场和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

39、子商务。四、坚持港口引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融入舟山江海联 运服务中心和全省港口一体化建设,推进港口开发开放,加快 港航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大力发展海洋 经济,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一 ) 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 。积极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头门港开放口岸申报 工作,完善港航服务和大通关体系; 以保税物流中心 ( B 型 ) 建设为依托,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 口,争取在“十三五”期间申 请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头门港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谋划国际大宗商品基地。围绕油气、煤炭、建材、有色金 属等品

40、种,打造集战略物资和大宗商品中转储运、贸易加工和 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成为浙江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储备 加工交易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区域开放合作。积极参与浙江“五港一体化”战略,主 动对接宁波 舟山港的溢出效应,积极融入海上丝路港口联 20 盟,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喂给港、产业港、能源港、物 流港。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强同周边地区和城市的 广泛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立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 的有效共享机制。(二) 着力加快港口建设。加快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起步码头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 5 万吨级通用泊位 2 个,推进专用泊位建设,逐步形 成港口规模效应。建成投用起步

41、码头后方堆场围填海、南侧进 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头门岛南北侧造陆工程。优化港口服务, 启动查验机构建设,大力打造服务优质、机制灵活、高效便捷 的现代化港口。加强港口建设、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建成金台铁路及头门港支线、沿海 高速公路、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台金高速公路东延台州市区连 接线、83 省道杜桥至白沙段工程等项目,加快构建互联互通 的海陆集疏运网络,完善公铁水一体化的对外综合交通。通过 东西向运输干线,向西融入“义新欧”货运大动脉,积极拓展内 陆市场。( 三 )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临港优势产业。立足港口和腹地资源优势,培育 新兴产业和提升现有产业同时推进,加快

42、临港工业集聚升级。 着力推进机车产业园、轻工产业园、制剂产业园等平台建设, 构建产业大平台。积极推进能源建材物流基地建设,力争一批 重大能源项目落户新区并开工建设。深化循环化改造和现代医 药制造模式转型,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加 21 快培育发展制剂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区域绿色安全制造,着 力打造“中国绿色药都”,不断推动医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围绕 吉利豪情汽车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摩托车 及零部件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加快构筑物流发展 平台,打造台州大宗物流枢纽,着力构建大宗交易平台、海陆 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 务体系。积

43、极发展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突出海洋风光和海岛风情,加强桃渚、东矶列岛、白沙湾等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滨海 休闲、海岛垂钓旅游基地,启动游艇基地建设。依托红脚岩国 家一级渔港,建设集渔船靠泊、渔需物资供应补给、水产品交 易、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区。大力发展洞港、东矶列岛 设施渔业养殖基地。( 四 ) 加快临港新城建设。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加快临港新城建设,推进港产城一 体化发展。强化规划引导,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头门港新区环境整治,完成白沙湾 标准海塘、 白沙湾海岸带整治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充满活力、 独具滨海特色的生态宜居诗意小城,构建“山-城-湾-海”的特

44、色 城市空间。加大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信息数据 整合、管理和利用,创建智慧新区。五、坚持城镇统筹,推进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走“以人为本、 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 化传承”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遵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统 22 筹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科学优化城镇体 系,在台州率先建成“美丽县城”,打造台州都市区北部融合中 心。( 一 )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按照“一城五组团”总体格局,强化规划引领,通过科学规划、精品建设、高效管理,优化生产空间、生 活空间、生态空间和服务空间。立足临海经济开发区,以电子 商务和实体经济融合互促为主线,提升城市生产空间层次。坚 持“宜居城市品质化,居住环境景区化”城市发展理念,发挥“历 史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品牌优势,实施一批重点文物和历 史建筑的修缮、历史风貌恢复、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整治工程, 适时推进撤镇设街道,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 施配套建设,优化城市生活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