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28168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7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1-(一)现实基础 1-(二)主要问题 2-(三)发展环境 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愿景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1.坚持创新发展,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2.坚持协调发展,突出产学研结合 5-3.坚持绿色发展,突出海洋生态高技术研发 5-4.坚持开放发展,突出科技合作互利共赢 5-5.坚持共享发展,突出科技资源互惠互益 5-(三)发展目标 6-1.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6-2.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6-3.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6-4.科技投入明显增长 7-(四)发展愿景 8-1. “绿色舟山”建设 8-2. “创新舟山”建设 8-3

2、. “开放舟山”建设 8-4. “共享舟山”建设 8-5. “智造舟山”建设 9-6. “众创舟山”建设 9-三、主要任务 9-(一)构筑海洋科教平台 9-I-21.做精“一城” 9-2.做强“二园” 10-3.做深“三岛” 11-4.做特“四校” 12-5.做优多院(所、中心) 12-(二)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13-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3-2.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 14-3.建立一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重大创新基地 14-4.建设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 16-(三)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 16-1.探索建立海洋科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16-2.集聚科技领军人才 16-3.加快引进

3、培育科技骨干人才 17-4.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17-(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8-1.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五年行动计划 18-2.实施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发展专项行动 19-3.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 20-(五)加快发展民生科技 21-1.探索“科技社区”工程 21-2.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1-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科技示范 21-4.强化防震减灾科技创新 21-(六)加强科普工作 22-1.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2-2.打造科普工作品牌 22-1-3II3.加大科普投入力度 23-(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4-1.加快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4-2.探索科技智能管理新机制 24-3.优化科技考核管

4、理体制 25-(八)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25-1.打造一批新型的创业孵化平台 25-2.着力优化创业创新的服务体系 25-3.大力培育创客人才 26-四、重点产业科技创新 27-(一)赶超产业 27-1.绿色石化产业 27-2.现代航空产业 28-3.港贸物流业 29-(二)培育产业 29-1.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29-2.海洋大数据产业 30-3.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31-4.海洋新能源产业 31-(三)提升产业 32-1.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32-2.水产品精深加工业 33-3.海洋渔业 33-4.海洋旅游业 34-五、保障措施 35-(一)加强组织保障 35-(二)创新体制机制 35-III

5、1-4(三)加大资金支持 36-(四)实施人才新政 36-(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36-(六)强化组织实施 37-1-5 IV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浙 江舟山群岛新区创新突破的决胜时期。舟山要实现跨越式发 展,统筹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建 设,成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 桥头堡,必须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创新驱动 的竞争优势。制定和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科技创新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对于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把科技

6、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全社会重视科技、崇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从2010 年的 1.1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87亿元,全社会R&D 经费支出 占 GDP 的比重由2010年的1.22%提高到2015年的1.41%,多元化的科技融资渠道逐步形成。科技效能明显增强。201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 到8.77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25.2%;专利授权量达到2856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06件,分别是2010年的7.6 倍、12.3倍。科技成果硕果累累,1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

7、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省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累计达到75 家,高校和 1 1-6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7 家,高校(院所)与地方合作进一步深化;科技平台载体建 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科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至2015 年,省级科 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0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1 家。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 重超过40%,远高于十一五末20%的水平;工业新产品研 究、开发和应用取得明显进展,

8、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55.8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15.2%。(二)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是舟山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总 体上看科技事业发展的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与省内外的先进城市和新区跨越发展的更高要求相比,新区 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存在先天短板。由于地处海岛,地方经济发展 相对滞后,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创 新投入少,科技融资渠道不畅通;大院名校缺乏,人才集聚 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不明显,集聚高端科技人才、优秀智力成果等

9、创新资源的基础薄弱。科技综合实力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市直接从事 R&D 的科技力量薄弱,有半数大中型工业企业无2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活动不活跃,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偏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也相对偏小。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社会层面科技创新意识、企业 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等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经营者科技人才 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缺乏推动技术创新责任感和紧迫感。(三)发展环境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 孕育兴起,全球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未来五年到 十年,信息、生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可能产生大范 围技术进步和产业形态变化,并催生新业态、新产业

10、、新模 式。劳动力数量等传统要素地位下降,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 性淘汰风险。高端人才、技术水平等将决定着新兴产业及其价值链分工布局。从国内发展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保持中高速 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计划、互 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相继出台,创新驱动 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依 赖进一步增强。同时,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需 求出现新升级,而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消 费品供给面临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亟需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浙江发展形势来看,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

11、口。深海大科学、高技术、超大工程成为海洋科技发3展的主要特征,围绕海洋科技主导权和制高点的研究日趋深 入,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安全等海洋核心、关键技术 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海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浙江海洋 强省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是培育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和实现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从舟山发展态势来看,新区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 要抢抓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新机遇, 破解资源要素瓶颈、环境承载压力等发展难题,有效实施“四 岛一城一中心重大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突破制约新区海洋经 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子。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2、和目标愿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总纲,以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 走前列为总要求,以支撑引领新区跨越发展为主线,以科技 创新驱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转型升级为新使命,以海洋科 技为特色,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为抓手,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普工作为重要内容,倾力打 造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努力把舟山建设成为 具有绿色、创新、开放、共享、智造、众创特征的国家级新区。(二)基本原则1. 坚持创新发展,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在海洋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 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13、以改革思维打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形成海洋高新技术、现代产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格局。2. 坚持协调发展,突出产学研结合正确处理科研院校与企业良性互动发展关系,坚持错位 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融合发 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格局。3. 坚持绿色发展,突出海洋生态高技术研发加快新区绿色科技发展进程,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实施海洋工艺装备更新改造工程,推动清洁高效海洋新 能源技术研发、应用,打造支撑生态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4. 坚持开放发展,突出科技合作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新区在一

14、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丰富对外开放内涵,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打造扩大开放 的平台和载体,加大大院名校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培养国际化海洋人才。5. 坚持共享发展,突出科技资源互惠互益广泛联系周边区域,加强交流、增加沟通、增强互信, 共建国家海洋科教基地,打造长三角海洋科教公共创新平 台,构建东海海洋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促进区域内海洋科教资源的强强联合、互惠互益和相互支撑。5(三)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到 2020年,形成科技集聚资源能力强、体制机制优、环境氛围 好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1. 创新能力显著

15、提升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万人左右,其中高层 次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2 万人,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研发 人员数达到5430人年,年均增长6%。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 质的比例达到13%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115 件,年 均增长22.4%,技术交易额达到6.4亿元,年均增长16.57%。 企业基本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创新管理机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2.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到2020 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分 别达到241 家和1022家,年均增加36家和144家。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达218亿元,年均增长7.4%。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

16、速2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8%以上,全市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速13%以上。3.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 年,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载体,规上企 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20%,省级及以上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总数达110家,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6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平台和国家级 高新区力争实现零的突破;建成功能完备的公共研发、科技 信息、检测检验、孵育孵化四大平台体系,建立2-3家国家 级检验监测(检测)中心;科技服务业迅速发展,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达到30家,创客空间数量达到20个以上。4. 科技投入明显增长

17、到2020年,全社会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提高到 1.8%,力争达到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幅15%以上,科普经费达到人均4元以上,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主要指标指标名称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长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1.4120.1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57651.6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1592187.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亿元)51.23101.40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191.800.12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数(人年)405454306%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13发明

18、专利授权量(件)406111522.40%技术交易额(亿元)2.686.4016.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亿元)255.8747113%高新技术企业数(家)612413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家)3021022144家7(四)发展愿景1. “绿色舟山”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低碳、经 济循环、城市绿色之路,全面实现自然、产业、城市的生态 均衡发展,努力把舟山打造成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海和谐的绿色新区。2. “创新舟山”建设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倾力打造高水平的企业、科研院所、 政府供给三位一体的联动式创新平台,同步形成高素质的企 业创新主体、高水平的

19、创新创业团队、高效能的海洋产业联 盟,努力把舟山打造成为创新体制完善、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思维活跃、创新人才荟萃、创新成果突出的创新新区。3. “开放舟山”建设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深度对接舟山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集聚国际分工体系中国际贸易、金融、航运、科技等 方面的人才和资源,探索建立“海洋创新人才特区”,坚持招 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激励 机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沿海沿江沿线人才双向交流全面 开放的新格局,努力把舟山打造成为创业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越的开放新区。4. “共享舟山”建设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施区域海洋科技共建工程,推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科技协同发展,

20、以供给侧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抓手,提升政府科技服务供给效率,实现科技资8源产业链全覆盖,努力把舟山打造成为海洋科技资源优化、人力资源丰富、信息资源畅达的共享新区。5. “智造舟山”建设坚持智造发展理念,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精准把握海洋 科技新脉动,实现大数据、互联网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构 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 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弯道超车,努力把舟山打造成为互联网+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的智造新区。6. “众创舟山”建设坚持众创发展理念,培育多形式的众创空间,汇聚众创 资源,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帮助创客真正 践行互联网+大众创业,形成促进

21、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努力 把舟山打造成为创新氛围活跃、创业生态良好,创客活力释放的众创新区。三、 主要任务(一)构筑海洋科教平台1. 做精“一城”进一步完善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基础设施和硬件 条件,优化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政务服务体系、创业创 新扶持政策,打造海洋卫星通讯产业群及互联网基地,建设 海洋大数据中心,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经济重要基地、“海上浙江”核心区和舟山智慧海洋示范区。9专栏1“一城”重点项目海洋卫星通讯产业群及互联网基地。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卫星通信运营 中心,培育2-3家海洋应用、设备制造、

22、海洋通信工程建设等领域的行业领先企业、 100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海洋互联网研发、海洋互联网协同创新、 海洋互联网孵化、海洋互联网应用及海洋互联网投融资五大平台,形成由舟山辐射 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卫星通讯产业群和互联网基地。实施主体:中国联通、中信海 洋、中国电信卫通等。计划投资15亿元。海洋大数据中心。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为支撑,通过对涉海、 涉江、涉港、涉船数据的采集、汇聚、整合、集成与共享,建设集地理空间、气象 水文、海洋数据、港口物流、船舶基础和航行、海洋经济、行业用户等数据的存储、 管理、挖掘、利用于一体的海洋大数据中心。实施主体: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

23、 建设管理局。计划投资1亿元。2. 做强“二园”进一步优化舟山高新园区发展规划,成功创建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舟山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 海洋工程、高端船配制造、海洋生物和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促进舟山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高端化、集群 化、特色化转变。推动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 整合提升,加快发展海洋工程、高端船舶电子装备和港航物 流服务等重点产业,促进船舶、海洋装备领域的科技人才、 成果、机构和重大基础设施在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专栏2“二园”重点项目海洋生物医药综合产业园区。通过研发海洋药物、海洋生物保健食品、海洋特 殊医学配方食品、海洋护肤品

24、、海洋精深加工食品五个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实施 水产品加工废弃物提取制备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创新工程,做专做精海洋生物 制品。实施主体:舟山省级高新区管委会、海力生集团等。计划投资7亿元。国家“863计划新型海洋柔性管道研制及产业化”成果转化。建设用于海洋软管 生产的完整的生产线,开发海洋软管设计软件;建立年生产200公里海洋用大规格 复合管生产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人民币。实施主体:浙江恒安泰石油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 10中小企业创业中心。 创业中心包括一期和二期两部分,总规划面积约为15.77ha, 其中一期规划面积为41870 m 。一期主要以建设科技研发的孵化

25、楼和技术成果转移 的标准厂房为主,二期主要为整个园区配套的商务金融服务、技术支撑设施。实施 主体: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舟山市定海西部临港投资开发有限 责任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3. 做深“三岛”加快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建设步伐,着力推进海岛水 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平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平台、 海洋协同研究平台、水下机器人海上公共试验场等重大平台 建设,全面提升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的基础设施水平、科 研和产业发展条件、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力争将摘箬山海洋 科技示范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海洋科技岛、海洋创新 岛、海洋文化岛。全面推进西轩渔业科技岛建设,加强全岛 整体规划,打

26、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区, 构建国家级的海洋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建设东极岛综合科研试验村。专栏3“三岛”重点项目国家海洋技术海上公共试验场。位于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开展海工装备试 验、海洋工程测试、海工材料检测、海洋环境监测等海洋科研公共服务和涉海学科 的学生教学实习服务,提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海洋信息、海洋新能源等海洋 新技术示范应用。实施主体: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国 家海洋局技术中心。计划投资8000万元。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及繁育基地。位于西轩渔业科技岛,重点建设濒危海洋生 物救护中心、重要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主要海洋生物规

27、模化繁育基地,支撑舟山沿 岸渔场修复振兴。实施主体: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计划投资5000 万 元 。国家级岛礁渔业工程技术研发及示范基地。位于东极岛综合科研试验村,建设 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设潮间带增养殖、人工鱼礁、筏式养殖、网箱养殖, 增殖放流等海洋牧场示范基地,建设基于新能源的边远海岛智能工厂化养殖系统,同时成为我国中部海洋科学技术综合研究基地。实施主体: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海洋水产研究所等。计划投资2000万元。 114. 做特“四校”大力推进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高端发展,重点围绕海洋电 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机器人、涉海电能等领域,引进培养 一批高端科技领军拔尖人才

28、,开展涉海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 技术研发。大力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建设省重点高校,重点围 绕海洋生物医药、渔业捕捞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与 海洋工程装备、绿色石化等领域,开展海洋应用技术研发,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海洋实用人才。大力提升浙江国际海运职 业技术学院、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的地方服务 水平,重点围绕海洋运输、海洋休闲旅游等领域,加快培养一大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专栏4“四校”重点项目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在舟山海洋产业集 聚区规划用地500亩,建设集创新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主体:浙江海洋大

29、学、浙江大学海洋 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 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计划投资1.5亿元。感知东海系统工程。支撑智慧海洋建设,推进东海立体观测/监测示范演示、 海洋宽带卫星通信、海洋大数据中心三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与应用。实 施主体: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计划投资9亿元。舟山沿岸渔场修复振兴工程。重点突破良种创制、生境修复、健康养殖、绿色 加工、智慧渔业等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打造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和 重大产品,培育和集聚蓝色粮仓创新、创业核心团队、平台,使舟山渔场持续成 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渔场。实施主体:浙江海洋大学等。计划投资1

30、.8亿元。5. 做优多院(所、中心)推动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提升发展,通过加大人才引进、经费扶持、国际合作力度等方式,力争把“一院一所一中心”建设 12 成为区域龙头型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其平台带动作用。推动 舟山市水产研究所、舟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海洋大学 创新应用研究院、国海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等特色发展, 重点围绕渔业技术、海岛特色农业、船舶工程、海底勘测等 开展特色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上海交大海洋科技园以 水下机器人为突破口,以共建共管船舶装备高新区为抓手,逐步深化、实体运作。专栏5“多院(所、中心)”重点项目海洋源功能性食品研究与评

31、价中心。建成一套集理化、细胞、分子、动物试验 和临床研究评价五位一体的功能评价体系,对舟山海洋生物资源中的功效因子进行 资源挖掘和功能鉴定,并对市场上的功能食品、饮品、保健品进行评估,开发作用 机理明确的功能性食品、饮品和保健品。实施主体: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 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计划投资1000万元。海洋渔业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集移动通信、海域动态监控、渔船渔港监管、海 洋监测及应急视频系统等功能为一体的海洋渔业通信监管监测综合信息中心。实施 主体: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计划投资3000万元。海洋生物技术中试基地。建设海洋生物规模发酵、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挖掘等海 洋生物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公共

32、研发平台。实施主体: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计划投资1000万元。(二)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1.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新区产业特色,引进培育一批龙头型创新企业,在 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项目申报、科技人才引 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发挥龙头型创新企业在科技创新方 面的示范引领效应,形成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标 杆性科技型企业。全面落实舟山市“科技创业企业”助飞计 划实施方案,研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和人才开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32. 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支持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海洋

33、水产研究所等在舟高校和科 研院所,围绕新区发展需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奖 项),设立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科技 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对新区创新贡献度。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新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组建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专栏6 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船舶推进器、作业型遥控水下机器人、海 底观测网、张力绞车和升沉补偿吊机、深海锚泊系统和潮流能发电机组研究及产品 国产化,为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技术和测试服务。实施主体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嘉蓝海洋电子有限公司等。计划投资1000

34、万元。海洋观测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通过海洋传感器技术原理、海底观测网络及 其组网技术、海洋观测方法和运载技术及装备试验方法等研究,建成海洋观测技术 领域的国际一流水平重点实验室。实施主体: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计划投资1000 万 元 。海洋声学与遥感应用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海洋声场声信道、水声通 信与网络、多媒介立体通信、海洋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及新产品研制推广。实施主 体:浙江海洋大学等。计划投资2000万元。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工程实验室。通过油气储运、石化安全工程、海洋油气工 程和能源化学工程等技术研究,实现石油天然气储运安全。实施主体:浙江海洋大 学等,计划投资2000万元。3.

35、 建立一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重大创新基地着力加大科技创新服务的供给力度,提升舟山海洋科技 创新能力。在建设好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 海上试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岱山汽船配公共科技创 新服务平台等省级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在现代远洋渔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电 14子信息等领域择优建设一批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力 争把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舟山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建设成为新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基地。专栏7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远洋渔业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重点开展远洋渔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与服务、远洋

36、渔业渔具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高附加值远洋水产品 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实施主体: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科技服务公司等。计划投资1000万元。螺杆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重点建立螺杆成品及原材料的检测和氮化、调质 等数据检测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原材料质量检测中心,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建科 技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引进培训中心。实施主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金 塘管委会等。计划投资1亿元。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重点开展节能环保船型、万箱级集装 箱船、 LNG/LPG 船舶、海工装备和平台及其它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开发,为船 舶企业提供船舶设计、船舶检

37、测、技术咨询等服务。实施主体:浙江欣海船舶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计划投资1000万元。船舶与海工先进建造工艺创新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船舶与海工先进建造工 艺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库等研究开发,着力开展船舶与海工建造工艺前沿技术研 究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实施主体: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舟山船舶工程研究中 心、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等。计划投资1000万元。外海岛礁及周边海域智能化养殖工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并依托外海 岛礁及附近海域,突破外海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岛礁陆基工厂化养殖装备技术, 探索离岸养殖工程船舶研发,推广南北接力、陆海接力养殖新方式,形成清洁能源 利用、外海智能化养殖以及生

38、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外海岛礁综合开发新模式,积极 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各项技术创新服务。实施主体:浙江海 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等。计划投资1000万元。海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重点开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和共性 技术、海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示范推广技术、低值鱼类的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的科技 创新,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 等科技创新服务。实施主体: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 研究所等。计划投资1000万元。石化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研究解决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设备事故、环 境污染的

39、预防治理及产品安全保障等技术难题,开展相关石油化矿技术的攻关,提 供人员培训、检测咨询、产品开发等技术服务。实施主体: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舟山分院、舟山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等。计划投 资2000万元。 154. 建设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市级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构建涵盖经济、社会、 医疗、环境、工农业、教育、旅游等社会关键领域的大数据 中心,形成全市政府系统与企业、市民、社会跨平台数据信 息交互共享、 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将“IT 通、资 金通、管理通、项目通、人才通”作为新区公共信息化服务平 台的核心应用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信息畅通、功能 完善、

40、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具有较大覆盖 面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网络经济 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1. 探索建立海洋科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以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为核心,探索建立海洋科技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加强政策和机制创新,推动各大高校、 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要素互融互通,加快科技成果转 化,扩大溢出效应辐射全市,力争成为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2. 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优化升级“5313”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扶持方式,加大 扶持力度,扩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范围和规

41、模。 优化“5313”行动管理模式,整合人才、科技等部门资源,提 升“5313”行动计划人才项目的引进、孵化培育和服务工作水平。在5年内,重点集聚10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个科 16技创业领军团队,培育10 家产值上亿元的科技创业企业, 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科技创业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业新兴城市、科技人才改革先行示范区。3. 加快引进培育科技骨干人才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计 划”。依托在舟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通过给予创业创 新资助、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大学习锻炼力度等方式, 引进培养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实施实用型研发人才引培计 划”,通过制定专项政策,给予住房、薪

42、资、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引进集聚一批高素质的实用型研发人才。专栏8海洋科技人才高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绿色石化、海洋生物医药、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柔性引进院 士及其创新团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企(事)业提供战略咨询、技术研发、人才 培养、成果转化等服务。引进新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柔性引进10名两院院士。实 施主体:舟山市科协、舟山市人才办、舟山市经信委、舟山市科技局。计划投资500万元。海外工程师。针对舟山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过工程、技术、 管理主管及以上职务的外籍工程技术研发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引才补助、享受政府津 贴等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海外工程师

43、在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渠道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 具有的独特优势,推进新区涉海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发、新产品设计制造、新材料技术开发,加快推进新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主体:舟山市人力社保局、舟山市科技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绿色石化、江海联运、船舶海工等重点产业,引导和鼓励各类 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特色鲜明、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对中小型科技型企 业“一对一 ”联系指导,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探索建立博士后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 立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博士后培养事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保障格局。实施主体:舟山市人力社保局、舟

44、山市科技局。4.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深化国际合作,重点加强与美国、以色列、乌克兰、加 拿大以及太平洋岛国等重点合作国家的交流。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引进利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的科技人才、成果、机 17构等创新资源。深化与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等高校 院所的科技合作,大力支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新区企事 业单位共建新型创新载体。引进组建跨学科团队,形成人才 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研发,打造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常态。专栏9 科技合作交流项目基于数字比例阀的水产品低氮耗深冷速冻智能化生产线研发。联合浙江大学、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流体技术传动和控制研究所,开展液氮速冻生产线的关键技术研

45、发,研制出低氮耗液氮深冷速冻智能化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提高冷冻水产品附加 值,提高我市水产企业效益。实施主体:舟山市西峰水产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舟山 海洋研究中心。计划投资1200万元。静电场发生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联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日本AGUA商 事株式会社,研究开发适用于食品加工保鲜的低压静电场发生技术,研制用于食品 保鲜、速冻、解冻的低压静电场发生装置并形成系列产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实 施主体:浙江驰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新概念集装箱船开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引进德国知名设计机构 Neptun-Stahlko nstruktions公司新概念船型,进行二

46、次开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优化主船体布置,应用大量节能技术,开发符合节能环保和绿色造船理念的新型集 装箱船。实施主体: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100万元。(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五年行动计划立足新区科技和产业特色,制定实施以成果转化为核心 的科技工作“一号工程”,重点实施舟山群岛新区十大科技 成果转化工程行动计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在高 端船舶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水养殖与捕捞、新材料与 新能源等四大领域实施10 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深入贯彻 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结合新区实际制定实施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办法,在简化程序、加大激励、优化服务等方面实施更具优势的创新政策,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