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28183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 言舟山是一个由1390个岛屿组成的海岛城市,又地处中纬度,常年受南北天气系统和东西风环流的交互影响,海洋气象灾害四季频发,并具有种类多、分布地域广、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损失大等特点。影响舟山海域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主要有:台风、低气压、强对流、强冷空气等,这些天气系统所产生的风暴潮、海上大风、巨浪、海雾等恶劣天气和海况对出海船舶、海岛基础设施和各类海上作业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海岛居民生产、生活和日常出行,客观上对舟山海洋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据研究,舟山的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90以上,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3%。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

2、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编制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全面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其信息发布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和“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减轻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编制的目的意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性和非工

3、程性设施建设及城乡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全社会防灾减灾的科学指南。通过编制规划明确本地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防御重点,制定当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未来十年地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将气象灾害防御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序列,逐步建立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统筹防御各类气象灾害,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意见,科学编制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对构建“平安舟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舟山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规划。(三)适用范围本规划为全市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总体规划,由于舟山市特殊的海岛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按照本规划编制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本规划适用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第1章 现状和形势1.1 自然环境1.1.1 地理位置舟山,是座落在我国东南沿海与长江交汇处的一群宝岛。全境

5、境域位于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东濒公海;南至西磨盘接宁波市象山县海界;西临杭州湾;北与上海市海界相接。东西长182公里,南北宽169公里。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440.12平方公里(包括滩涂面积183.19平方公里)。舟山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域,是全国最大的群岛。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礁3306座,有人居住岛屿98个。其中,岛屿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岛屿有16个,居住人口超过10000人的岛屿有13个,居住人口千人以下岛屿有48个。舟山本岛总面积527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海南、崇明的第

6、四大岛。全市岸线总长度为2447.87公里,其中水深10米以上岸线183.2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82.8公里。1.1.2 地形地貌特征舟山陆域地形以基岩丘陵为主,岛上丘陵起伏,坡陡一般在30度左右,部分超过40度,花岗岩分布区有沿垂直节理崩塌,山体单薄陡峭。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大部分为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火山-沉积岩所覆盖,偶见上古生界变质岩露头,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在各岛边缘。舟山群岛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的桃花岛对峙山最高,海拔544.4米,多数岛屿山峰在海拔200米以下。南北地势差400米。岛屿分布总趋势西南部岛屿分布密,岛体大,东北部反之。岛屿分层次构成以舟山岛

7、为典型的高丘、低丘、平原,滩涂(潮间带)及海域地貌结构。高丘占9%,低丘61%,平原30%。1.1.3区县概况全市现辖二区二县,即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1)定海区定海行政区域辖7镇、3个乡、6个街道,位于舟山群岛西南部,处于北纬29553015,东经1213812215之间。东与普陀区接壤,西与杭州湾海域相接,南与宁波市北仑区隔海相望,北与岱山县为邻。区境以舟山岛的中部和西部为主体,其他主要岛屿有金塘、册子、长白、盘峙、长峙、大猫、岙山等。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一般在海拔200米左右。最高峰为临城镇境内的黄杨尖山,海拔503.6米,为全市第二高峰。(2)普陀区普陀行政区域辖4镇、3乡

8、、5个街道,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处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之间。东北至浪岗山列岛,与嵊泗县海域相连;东濒公海;南至西磨盘山,与象山县海域相接;西与定海区交界;北与岱山县海域相邻。区境除舟山岛东部外,其他主要岛屿有普陀山、六横、虾峙、桃花、朱家尖岛等。普陀区各岛自西南向东北呈带状排列,多数分布在区境南部。岸线蜿蜒曲折,多港湾岬角。桃花岛对峙山,海拔544.4米,为全市最高峰,其他山丘一般在300米以下。(3)岱山县岱山行政区域辖6镇、1乡,位于舟山市北部,处于北纬30073038,东经1213112317之间。东濒公海;西临杭州湾;南与定海区、普陀区相邻;北与嵊泗县海域相

9、连。境内以岱山岛和衢山岛面积为大,其他岛屿有长涂、秀山、大鱼山等。岱山诸岛丘陵起伏,山间盆地较多,四周有低平狭小的海滨平原。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米左右,坡度平缓。各岛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4)嵊泗县嵊泗行政区域辖3镇、4乡,位于在舟山市最北部的嵊泗列岛,处于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东起海礁(童岛)临公海;南至白节山,与岱山县衢山岛相近;西至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嘴相望;北至花鸟山,连接佘山洋。境区内以泗礁山岛最大,面积21.35平方公里。嵊泗各岛面积狭小,岛上地形起伏,一般在海拔几十米至百米,水系短小,谷地浅凹,多岙湾岬角。表1.1 舟山市行政区划表行政区域政 府所

10、在地隶属乡镇(街道)人口、岛屿、面积定海区昌国街道金塘镇、岑港镇、小沙镇、双桥镇、白泉镇、干石览镇、马岙镇、长白乡、册子乡、北蝉乡、解放街道、昌国街道、环南街道、城东街道、盐仓街道、临城街道人口:37.3万岛屿:127个面积:144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568.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5.2平方公里普陀区沈家门街 道六横镇、普陀山镇、东极镇、桃花镇、虾峙镇、蚂蚁乡、登步乡、佛渡乡、白沙乡、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勾山街道、朱家尖街道、展茅街道人口:31.9万岛屿:454个面积:672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5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269.4平方公里岱山县高亭镇高亭镇、岱东镇、岱西镇、东沙镇、衢山

11、镇、长涂镇、秀山乡人口:19.3万岛屿:404个面积:5242平方公里陆地面积:32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915.5平方公里嵊泗县菜园镇菜园镇、洋山镇、嵊山镇、枸杞乡、花鸟乡、五龙乡、黄龙乡人口:8.0万岛屿:404个面积:882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0平方公里1.1.3 气候特征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沿海海域,属北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盛行区,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量属我省偏少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易旱易涝。灾害性天气四季皆有几率发生,夏季台风侵扰,冬季有冷空气大风,春季海雾和连阴雨,春、夏、秋三季常有雷暴天气,即使在冬季

12、偶尔也会发生。全市平均气温16.116.4之间(定海为16.4),年际变化的差异较小,一年中1月份最冷(5.6),8月份最热(27.1)。历年最高气温为40.2(出现在定海),历年最低气温为-7.0(出现在嵊泗)。全市各地35以上的高温天数为0.20.6天,历年最多为13天(出现在定海,2003年和2007年)。多年平均无霜期245297天(定海为245天)。全市光能资源丰富,全市平均日照时数达1937.72188.8小时(定海为1937.7小时),夏季各月日照时数较多,冬季较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037.51442.9毫米(定海为1442.8毫米)。降水量逐月分布呈“双峰型”, 1月和12

13、月是全年最少月份,7月还有一个降水低谷,在6月和9月分别出现二个高峰,为年降水最多月份。历年平均降水日数(即0.1毫米)为135154天(定海为154天),其地域分布南部多于北部,定海最多。定海历年来年降水量最多为1976.5毫米(1977年),最少为604.0毫米(1967年)。全市各地年平均蒸发量介于1223.81376.3毫米之间(定海为1223.8毫米),其中最大为岱山,最小为定海,属半湿润气候区。但年内季节差异很大,尤其是710月等各月气温高、蒸发大,容易引起干旱,1、2月蒸发最小。舟山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均为过渡期。历年平均风速3.07.2米/

14、秒(定海为3.0米/秒),地域分布自南向北递增。风速的月际变化不大,但有两个相对大的时段,即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和78月。8级(17.2米/秒)以上大风出现次数,各地平均在23.7125.9天之间(定海为23.7天),以嵊泗出现次数为最多,定海最少。境内极大风速达54.2米/秒。1.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舟山市人口、资源集中在一本岛(舟山本岛包括朱家尖岛)、两县城(岱山县城所在地岱山岛和嵊泗县城所在地泗礁岛)、三大岛(金塘、六横、衢山三个乡镇大岛),经济以工业为主,渔、农、旅游并举。舟山市濒临东海,处于寒暖洋流频繁活动区,水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主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基地,是世界著名渔场。舟

15、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的海岛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区,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舟山市在大力发展渔业和旅游业的同时,加大了深水港、临港产业的投资,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宁波舟山港、中远六横修造船基地等,将成为舟山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舟山市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尤其是砂砾远销日本,经济效益良好。据舟山统计年鉴2010资料,全市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24亿元(定海209.59亿元、普陀169.88亿元、岱山102.36亿元、嵊泗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总人口967721人(定海375274人、普陀

16、321326人、岱山191403人、嵊泗79718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2元,渔农村人均纯收入12612元。1.3 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形势1.3.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防灾减灾理念日益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日益增强,全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1)气象业务建设扎实推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全市完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4个自动气象站、75个海岛中尺度站、18个自动能见度站、3座风能详查梯度风塔、1个盐温站、1个海洋气象浮标站、1个闪

17、电定位仪及市县视频天气会商、网络通信、卫星云图、气象影视节目、应急移动气象车、预报业务平面改造、舟山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全市建成了4个紧急异常气象灾害短信服务平台,服务对象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船舶管理站、中小学校领导、乡镇气象协理员、信息员、水库巡查员、地质灾害巡查员等;建立了4个气象自动答询台,平均每天有2万人次左右拨打;建立了舟山海洋气象网站,每天有3000人次左右访问;升级改造了舟山海洋气象电台,每天有近万艘渔船百万渔民收听

18、;每天有30多万人借助手机短信获取气象信息。同时,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得到加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逐步增强。 (3)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初步形成。舟山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市政府预案体系,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市气象局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络员队伍,组织联合会商和联合信息发布会。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了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和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防雷示范村等建设工作,明确乡镇分管领导,组建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4)气象灾害防御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舟山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管

19、理办法、舟山市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舟山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舟山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舟山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办法、舟山市气象信息传播管理办法等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为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5)气象科普培训积极推进。向全市所有乡镇分管领导、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部门联络员以及渔农业大户发放气象知识、农村气象防御指南、浙江省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等读本。根据各个季节灾害特点及防御措施要点,及时通过舟山海洋气象广播电台、舟山电视台渔农天地节目向广大渔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在全省率先完成所有(3个)台风登陆地标志物建设任务,详细记录了登陆台风的名

20、称、登陆时间、地点及造成的灾害等。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和“科技活动周”等载体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各县(区)气象局主动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培训人员包括乡镇工作人员、渔船老大、学校师生、企业安全员等,并受相关部门邀请,联合开展各行业相关人员的气象灾害防御或者防雷知识培训。 虽然舟山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落后于全省气象事业发展平均水平,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突出表现在:(1)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21、弱、预报时效短、时空分辨率低、预报准确率不高、预报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发布渠道和手段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2)尚未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缺乏精细的、完善的台风、大风、雷电、冰雹、冰冻、大雾与霾、雪灾、低温冷害、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对城乡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尚未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不完善、标准偏低,农村基础设施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弱。(3)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气象机构尚不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和雷电防御示范村建设刚刚起步,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学

22、校、人员集聚的公共场所等均未正式纳入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社会各界和公众接收气象信息的手段和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气象信息的接受应用水平不高,尤其在突发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气象预警信息仍无法及时传递到广大群众,特别是乡镇、社区、渔农村气象信息接受方法、设施比较落后,更无法及时获取。全社会对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应急能力有待加强,气象信息接收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城乡基本气象服务差距明显,农村气象服务短缺,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4)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资源亟需整合。部门间合作和信息共享不充分,联动机制不完善,防灾体系不完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灾害防御法规、标准滞后;公众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欠缺

23、,自觉主动防御灾害的能力不强等。气象部门需要与各级政府、企业、社区等建立更加密切的联动机制。1.3.2 面临的形势近年来,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易发的趋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气象灾害防御的形势更加严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如何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防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成为

24、气象灾害防御亟待解决的问题。(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超强台风、暴雨、大风、严重干旱、高温热浪、极端低温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受全球气候变暖、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建设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雾、霾以及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事件也呈增多、增强趋势,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新的挑战。(3)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和人民安康福祉构成更加严重威胁。气象灾害对渔农业、水利、环境、能源、交通运输、电力、通讯、临港产业等高敏感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这些国民经济关键行业的安全运行。同时,气象

25、灾害、气候变化及其伴生的水资源短缺、大气环境变差等问题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第2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以防御为重点,以确保人员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6、2.2 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政府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主导作用,各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联动机制,全社会参与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气象灾害防御要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

27、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坚持依法防灾的原则。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规划拟定的目标、对策措施和工程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国家已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坚持科学防灾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进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监测和预报气象灾害,提高科技防灾减灾水平。2.3 总体目标和任务2.3.1 近期规划目标(2015年)推进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一体化建设,建成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编制完成市、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00%乡镇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建设,实

28、现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到县,应急响应预案到乡,应急气象服务到村,应急信息到户。气象预报的空间分辨率精细化到乡镇,城镇预报可用时效延长到7天,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网络,预警信息覆盖率达80%。雷电防护能力得到加强,城市和农村新建建筑物按照规范安装防雷装置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80%。 2.3.2 远期规划目标(2020年)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其信息发布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和“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对国计民生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关键性作用的气象灾害防御

29、工程,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到规划期末,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率、经济损失明显下降。2.3.3 主要任务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能力。按照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相关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全面开展全市气象灾害调查、隐患排查与风险区划工作,查清我市气象灾害的分布和发生规律、形成原因,编制全市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图,划分台风、暴雨、干旱、冰雪冻害、雷电灾害等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开展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风险因素,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气象灾害综合探

30、测系统,构建气象灾害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发展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扩大信息覆盖面,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对气象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制定救灾措施。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完善防灾法规和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31、。第3章 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3.1 台风时空分布舟山市处于浙江北部沿海区域,受台风影响较为严重。其中,有三类台风对舟山影响最为严重,一类是在浙江沿海登陆影响舟山的台风,另一类是浙江沿海北上影响舟山的台风,再一类是台风倒槽与冷空气相结合影响浙江的台风。舟山为海岛城市,一旦遭受台风的风、暴、潮影响,易发生风灾、海水倒灌、内涝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危害。2005年8月“麦莎”台风给舟山带来了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刷新了我市大风和暴雨多项纪录极值:普陀东亭自动站的极大风速49.2米/秒、10分钟最大风速40.3米/秒。8月57日舟山降水量达321.6毫米,普陀152.3毫米,岱山183.0毫

32、米,嵊泗216.6毫米。全市共有79个乡镇67.49万人受灾,吹倒房屋2900间,经济损失达19.12亿元。以舟山市境内1个台站以上(包括1个台站)出现过程降水量25毫米或阵风17m/s作为影响台风的标准。19652009年影响舟山的台风共有186个,年均4.1个。最多的是2004年9个,其次是1991年和1994年8个,而1999年无台风影响(如图3.1所示)。 图3.1 影响舟山台风年际分布从影响台风的月际分布来看(如图3.2),每年的512月,舟山都有可能遭受台风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83%,其中8月最多。 图3.2 影响舟山台风月际分布分析舟山境内常规气象站台风期间的极大

33、风速与降水极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台风致灾因子强度的空间分布。(若R25,x为0)(若F13.6,y为0)其中:R为台风过程降水量,F为台风过程最大风速,I为风雨综合指数,A为降水权重系数,B为风速权重系数。综合历年台风风雨影响情况,整个舟山受台风风雨影响都比较大,但最大的是舟山西南部及东部海岛。3.2 暴雨时空分布洪涝灾害是指通常所说的洪灾和涝灾的总称,它是由一次短时或连续的强降水过程致使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是对舟山市有一定危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就我市而言,洪涝灾害都是由降雨量过大造成的。造成舟山市洪

34、涝灾害的暴雨绝大部分是由强降水和台风引起的,主要集中在梅汛期(67月)和台汛期(89月)。最典型的要数2005年8月7日下午到半夜,受台风“麦莎”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金塘、六横12小时内雨量多达300400毫米,达到特大暴雨标准,为历史罕见。暴雨导致金塘岛水天相连,一片泽国,电力、通讯全部中断。以日降水量50毫米作为暴雨的标准。统计舟山市境内3个观测站19652009年,1个测站20002009总共出现暴雨431站次,平均每年11.9站次。最多的是1989年,在不计岱山的情况下出现19站次,而1967年各站都没有出现。从年代际来看,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较少,其它年代有起

35、伏,21世纪以来相对较少(如图3.4)。图3.4 暴雨次数年际变化(1)定海(2)普陀(3)岱山(4)嵊泗图3.5 暴雨次数月际变化(1)定海(2)普陀(3)岱山(4)嵊泗从月际变化来看(如图3.5),19652009年舟山市全年除了1月没有出现过暴雨外,其余各月份都有可能出现,其中又以510月最为集中,占全年的92.5%。定海以及普陀南部为暴雨多发区,此外,普陀其它区域暴雨也较多。3.3 雷电时空分布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

36、多,雷电灾害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造成损失及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舟山市共发生雷灾23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6.62万元、间接经济损失约650万元。舟山市年平均雷暴日数27天左右,最多的是1980年44天,最少的是1978年共13次,还不到常年平均的一半。从年代际来看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前期偏少、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偏多,近两年来又有增多趋势,尤其是2008年列居第三。图3.7 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每年的春夏季是雷暴多发期,尤其68月是本市雷暴高发期,冬季则很少有雷暴发生。图3.8 雷暴日数月际变化一天中雷暴的

37、盛发期在午后到傍晚1420时,1619时是雷暴出现的峰值时段。根据浙江省雷电探测网提供的地闪数据,获得舟山市雷暴空间分布,定海西部、普陀西南部为雷电多发区,舟山西部区域也为雷电相对多发区,舟山东部地区雷电相对较少。3.4 大雾时空分布舟山市的大雾主要以平流雾为主,是由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移动到相对冷的海面上冷却凝结形成的。一般而言,天气回暖越明显,雾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统计分析显示,春末夏初季节,随着南方暖湿空气活动的增加,雾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到了冬季,在晴朗微风的早晨,我市也会出现辐射雾。2008年1月7日至11日连续出现历史罕见大雾天气,最低能见度50米,并且白天一整天时段大雾不散给市民

38、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造成高速公路多次封道,造成交通事故增加,给我市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影响。统计19652009年舟山市气象观测站逐年雾日,年均雾日33.6天,雾日年际变化较大,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和80年代相对较多,90年代中期开始雾日有减少趋势(图3.10)。图3.10 雾日年际变化(1)定海(2)普陀(3)岱山(4)嵊泗从各市县雾日数的季节变化来看,基本呈一峰一谷分布,36月最多,810月很少出现。 图3.11 雾日月际变化(1)定海(2)普陀(3)岱山(4)嵊泗从日变化来看,雾任何时间都可以生成,但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较多,雾消时间大多在日出升温后23小时之间,即大约910时前

39、后消散。舟山市最长连雾天数为18天,出现在嵊泗。从舟山年平均大雾日数的空间分布来看,嵊泗、普陀和定海西南部多发大雾;岱山、定海市区大雾较少。3.5 大风时空分布 大风是造成舟山气象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舟山的大风一年之中各月均会出现,大致可以分为冷空气大风、低气压大风、台风、雷雨大风以及高气压后部和低气压前部的偏南大风等。冷空气大风主要出现在秋冬春季节,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并伴随着强降温过程;雷雨大风以春夏季为主,具有范围小,时间短,强度大,发生突然,破坏严重等特点;台风则以夏秋季节为主。1959年4月11日,一场由低气压引发的10级以上偏东大风,导致数百艘在江苏吕泗洋生产的渔船沉没,

40、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吕泗洋海难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仅舟山一地就有1178名渔民遇难。以嵊泗为例,统计发现,19652009年大风年平均日数125.2天,大风日数年波动比较明显,且有逐渐减少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达到最小值,最多1969年达190天,最少2003年仅81天,两者相差1倍多。图3.13 大风日数年际变化(1)定海(2)普陀(3)岱山(4)嵊泗从各市县大风日数的季节变化来看,基本呈两峰两谷分布,秋末及冬季和8月份为两个峰值,6月和9-10月出现较少,这主要是冬季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我市盛行偏北大风,而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偏南大风比较多,另外还受台风和雷阵雨影响,也

41、使大风日数有一定增加。 图3.14 大风日数月际变化(1)定海(2)普陀(3)岱山(4)嵊泗从舟山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分布来看,嵊泗等舟山北部及东部海岛地区多大风;舟山本岛至岱山岛附近一带大风的概率相对较低。3.6 雪灾时空分布下雪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暖湿气流和有冷空气配合。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相遇的比较巧,长时间维持低温天气,就会出现雨雪天气,另外当北方冷空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下,寒潮暴发,冷空气如潮水般大规模的向南倾泻,所到之处气温骤降,在降温的同时还会带来降雪和冰冻。特别是当冷空气持续时间比较长,空气湿度大,持续降雪,造成长时间积雪,形成雪灾,对人类生活带来较大不便,给农

42、业、交通、电力等敏感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国民经济造成较大损失。从19652009年定海气象观测站资料积雪日数统计表明,我市定海年均积雪日数1.9天,最多的是1977年共13天,45年中我市有近1半(22年)年份没有出现积雪天气。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积雪日数偏多,1981年开始积雪日数普遍偏少,其余各市县趋势与定海类似。我市积雪的时间段在12月到次年3月,集中发生在1月和2月,占85%以上,尤其以2月为最多;发生在3月的概率较小,只有7%,但是3月份一般天气已经转暖,正是农作物发芽生长而抵抗力最弱的季节,突然有强大寒潮侵袭带来积雪,气温明显降低,雪后还会出现霜冻低温天气,庄稼幼苗

43、经不起低温的侵袭,所以3月份的积雪对农作物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图3.16 积雪日数月际分布根据舟山市4个气象观测站历年积雪资料,得出舟山市最大积雪深度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定海和嵊泗为雪灾相对较重地区,岱山、普陀地区积雪相对较少。3.7 高温时空分布高温热浪灾害主要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生物体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引发各种灾害现象。舟山市地处海岛,虽然在夏季相对大陆而言比较凉快,但盛夏季节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也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由于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舟山市近年来夏季极端高温事件时有发生。每年69月,受多种天气条件的综合影响,我市都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其中6、9月出现

44、35以上的高温天气较少,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份。根据舟山市常规站资料分析,从1965年以来发生高温频次变化趋势来看,近45年高温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高温天数增多趋势较明显。统计定海站19652009年高温天数年均2.8天,最多的是2003年13天,1972年等17年没有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没有出现高温天气最长为4年,出现在19721975年和19801983年。统计定海历年高温天数月间分布发现(图3.18),35以上的高温集中在69月,其中7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高温日数占总数的50%。 图3.18 定海35以上高温日数月际分布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我市高温日数总体

45、偏少,其中嵊泗和岱山的西北部年平均不到1天,相对较多的定海城区也仅为3天左右。3.8 干旱时空分布 舟山市一年中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干旱,对我市影响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大的是68月的夏旱(又称伏旱),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十天半月不下透雨,旱象就会露头,随着旱期的延长,旱情也日益严重。有些年份亦出现冬春连旱、秋冬连旱(如1988年)。特别是海岛地区,由于集雨面积小,储水困难,一旦出现较长时间的少雨天气,就会出现旱情。根据舟山市观测站降水量资料、舟山市水利志和舟山市历史灾情资料统计发现,20世纪60年代干旱比较频繁,90年代也相对较多,进入21世纪干旱有增多趋势。东北部的海岛地区为干旱多发区

46、,舟山市区干旱相对少发。3.9 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低温冷害是指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生长期间出现较长时期低于作物生育要求的临界温度的致害低温,主要包括低温冰冻、寒潮、霜冻、倒春寒和秋季低温等,是我市农业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舟山市低温冰冻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和初春,也就是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3月份,这时也是我市一年中最冷的时节,霜冻或冰冻天气较为频繁。另外这一时期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还经常会带来寒潮、大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温冷害事件有所减少。从小于3的低温日数累计分布来看,舟山本岛中南部和西北部为低温易发区域,一些小的岛屿不

47、易发生低温冷害。3.10 冰雹时空分布舟山地区冰雹的出现一般均伴随有大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现象,其气象成因主要与大气环流背景有关。3月份,西风槽盛行,低空急流经常出现,冷暖空气活动异常剧烈,易出现强对流天气;5、6月份冷暖空气交替较为频繁,对流旺盛,极易形成冰雹云,尤其是中午至傍晚热对流旺盛,有利于冰雹的形成。由于舟山地处海岛,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夏无酷暑,盛夏季节相对于大陆而言出现冰雹的可能性比较小。冰雹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春夏季出现。从冰雹出现时间来看,日变化也是十分显著的,12 21时之间占出现总次数的85%左右,最多出现时间在15 17时。 根据历年观测资料,灾情资料和舟山水利志资料统计,得出冰雹日数空间分布,舟山冰雹灾害东西差异明显,舟山西南部的定海、普陀是冰雹相对多发区,岱山、嵊泗相对来说较少出现。第4章 灾害设防气象指标 4.1 暴雨指标给舟山带来灾害的暴雨主要有短时暴雨和连续性暴雨,短时暴雨是引发城市积涝的主要因素之一。短时暴雨强度指标对评价暴雨特征及其气候背景,提供防汛决策服务有实际应用价值,也是城镇排水管网设计的重要依据。依据舟山市各气象观测站历年5分钟、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