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docx

上传人:幼儿教育老师 文档编号:21739966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要素成本变迁与经济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与发力点的经济学分析李稻葵 金星晔 张驰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要素成本变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及政策落脚点进行学理性分析。我们认为,不同于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末两轮 关注 “短缺问题”与“关停并转”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是依据当前劳动力、土 地、环境、资本、技术等要素成本的变化对经济结构进行的调整。基于这样的分析,结合 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承受下行压力的背景,我们认为本轮改革应以以工业、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挤泡沫的几个方面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针对过剩产能工业 行业,政府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大胆取舍

2、,实现产业升级;针对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现 象,政府应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前提下,进口粮食,释放劳动力及土地;针对基建投资总量 大、人均少的现象,政府应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地区和建设项目之间的平衡;针对 资本领域仍然较高的利率,政府应该挤出泡沫,管理利率合理预期。这些举措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作用于这五个要素,促进经济增长潜能的释放和压力的缓解。关键词:要素成本 经济结构 供给侧改革一、引言在中国经济下行调整的大背景下,2015 年 11 月 10 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 给侧结构性改

3、革”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十三五”期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 基石,是在需求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良方,释放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然而,“刮 骨疗毒”的技术性和风险性显然高于“头痛医头”,因此推进结构调整要以全局的高度审视具体措施。 此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社会焦点,经济学界进行了血多讨论。然而,这些讨论大多集中在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及具体实施措施上,鲜有回答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这一问题,缺乏对供给侧改 革背后经济学逻辑的分析。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入手,分析当前中国要素成本的变化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从而提出重点实施的方向,对本轮改革进行学理性分

4、析。 回顾改革开放后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的改革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重点是解决“短缺问题”,主要手段是给予经济主体更多的激励,刺激生产。第 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当时中国经济面临国际经济的冲击,工业企业生产效率 低下,出现大规模破产。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关停并转”促进债务、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重 组,提高经济效率。当前,我们处在改革的第三阶段,这一轮改革的重点既不是“短缺问题”,也不是 简单地通过“关停并转”提高效率,而是根据成本结构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经过过去十余年的发展, 中国经济许多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5、,反应为要素成本的变化。例如,土地、劳动 力、环境等成本大幅提高,但随着财富积累与全球化推进,资本与技术的成本明显下降。我们认为, 这些要素价格的变化是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因,经济结构需要依次从劳动密集转向资本、技术密集,更为集约地使用用地,用资本与技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基于此,我们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挤泡沫的几个方面为发力点。针对过剩产能工业行业,政府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大胆取舍,实现产业升级;针对国内外粮 食价格倒挂的现象,政府应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前提下,进口粮食,释放劳动力及土地;针对基建投资 总量大人均少的现象,政府应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地区

6、和建设项目之间的平衡;针对资本领域 仍然较高的利率,政府应该挤出泡沫,管理利率合理预期。这些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这五个 要素,促进其潜能的释放和压力的缓解。邓磊和杜爽(2015)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双侧调控体系, 借助制度、创新、结构调整三大动力,从要素结构、供给者结构、产业结构着手,促进经济发展。李 翀(2016)从短期和长期供求分析,指出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和供求动态平衡的必要性,提出以科学 技术、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沈坤荣(2016)则认为,供给侧管理的核 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吴敬琏(2016)则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时指出供

7、给侧改革并不是简单的调 整结构,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构建良好的环境提高效率。厉以宁(2016)在新华网的采访中,他提出 供给侧应更加注重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的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心放在中期。林毅夫(2016)则针对中 国经济目前的现状与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宏观 调控,实施结构性改革。对于劳动力、环境、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政府、学术界也进行了相关的研 究。全国人大代表董祚继(2016)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是土地制度制度改革支撑,而土地制度的创新将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重大作用。环境保护部张耀东(2016)则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

8、补短板五大方面阐述了环保对促进供给性改革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2016)从调整劳动参与率、调整生育政策、培育人才资本、改革户籍制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劳动力要 素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性。柏培文和杨志才(2016)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考察,指出长三角地区的 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适应,为降低资本要素的配置扭曲问题,应该 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讨论都从不同侧面谈到了当前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 应的政策建议。而本文认为生产要素成本的结构变迁是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的要素成本 的变化带来了中国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与世界劳动再

9、分工的大格局,由于要素价格变化 而带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源动力。总体来说,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涉猎到领域甚是广泛。而本文认为化解过剩产能、储备 粮改革、加强基建投资和资本领域改革是改革过程中的四大重要领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化 解过剩产能的讨论也比比皆是,刘建江等(2015)通过总结国际经验,提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制度 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扩大有效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六大措施 以化解我国产能过剩。张兆安(2015)提出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消化产能过剩方面的特殊推动作用。国 家信息中心课题组(2016)提出通过加强政策的协调力度,落

10、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来处置 过剩产能。但是针对目前国内工业行业的现状,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在关停落后企业的同时,充分促进再就业,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通过破产重组,改造升级优化产品,促进行业新增长点的产生发展。 尽管在化解工业过剩产能方面众说纷纭,但在储备粮问题上学术界的看法基本都支持国家仍然坚持收购储备粮。张红蕾(2005)认为这将确保以国家为主储备粮食,充分发挥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确 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张瑞娟和任晓娜(2016)的观点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张素 勤(2016)的讨论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民利益。以上的学术讨论都从正面肯定了收购储备粮。 李全根(2016)虽

11、然并没有否定收购储备粮,但提到粮食管理体制中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计划体制的 内容、运行方法和特点。与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认为通过市场的力量既可以保证农民的权益又可 以保障粮食的安全。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利用补贴政策,使用市场的力量进行储备粮的改革;在保持 国内土地肥力的前提下,通过进口进行储备粮食和棉花。而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面,有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剩的论调一直存在。卫梦星(2012) 在反事实框架下,应用新的宏观政策效应评估方法,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四万亿”投资的长期作用并不 显著。孙早等(2015)也基于中国 2003 年至 2012 年之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基建方面进行了分析,认 为

12、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较高,这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应通过调整基建投 入来减少基础设施产能过剩的现象。而本文认为尽管基础设施建设存量增速显著,但是在人均以及地区平 衡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政府应该多元化投资主体,平衡区域之间的差异,加强环保方面的投入。最后,在资本领域的改革中,也有诸多学者认为放宽利率管制会导致一定的风险。纪洋等(2015) 的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银行破产退出,或者更多地依赖于财政补贴。钱学 洪(2016)尤其指出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小银行的冲击更大,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匹配的情况下, 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在考虑到短期利率市场化

13、风险的同时,本文基于我国资本领域的现 状,仍然认为政府应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健全我国利率市场化机制,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本文余下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分析“十三五”开局之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对的经济形 势;第三部分阐述“十三五”前期中国经济五大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是中 国经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及发力 点所在;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和政策建议。二、“十三五”开局之际的经济形势 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分析改革所面对的大环境。2016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呈现出三大亮点。第一,经

14、济结构持续改善。从产业结构看,2016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51.6%,比 2015 年提 高 1.4 个百分点;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二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金融服务、 互联网服务业等占比不断提升。从内需结构来看,投资和消费结构持续改善,2016 年最终消费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为 64.6%;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测算,2016 年中国消费占 GDP 比重将 超过 47%,到 2020 年有望超过 50%,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逐步改变。从外贸结构看,尽管外贸形势严 峻、波动加大,但出口结构却持续改善,以高铁、通讯设备制造、机械重工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出

15、口产品占比不断提升。第二,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话语权不断提高。一方面,中国 2016 年 GDP 增速居全球主要 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继续扮演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另一方面, 2016 年中国成功举办杭州 G20 峰会、习总书记达沃斯发表重要讲话、人民币入篮 SDR、亚投行和金砖 银行顺利运营、“一带一路”战略取得积极进展等,表明中国正在扛起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的大旗,国 际话语权不断提高。第三,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和成长,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 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

16、占 GDP 比重已达 10%。以摩拜单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迅猛发展、风靡一时,成为“互联网+ 传统行业”的经典实践。进一步分析“十三五”前期的复杂环境,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以下两个主要风险。 第一,国际形势动荡仍存,尤其是特朗普新政可能带来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特朗普上台可能推行的贸易保护、基建投资、联储加息、财政刺激等措施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冲 击,尤其可能对我国的出口增长和汇率稳定带来冲击;欧盟经济复苏相对脆弱,政治大选、难民问题、 银行不良、保守主义等都将给欧盟及全球经济增长及金融稳定带来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 体之间、新兴经济体内部的分化将进一步凸

17、显,全球流动性或将出现短期拐点。美国方面,2016 年美国的经济表现和近期的经济数据将在很大程度上坚定新任总统特朗普“美国优 先”的施政原则,并努力实现“美国名义 GDP5%增长”的经济目标。尽管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其想要 实现的几大政策转向目前仍未落实,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风险”已经减弱,中国仍需要高度关注 美国的相关经济政策,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尤其是在贸易保护和加息方面。 就贸易保护方面而言,特朗普将其贸易主张凝练地概括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目前,美国已经 退出 TPP;中国最为关心的边境一致性关税(Border Adjustment Tax,BAT)这一政策主张则尚未落实。 若

18、 BAT 得以实施,考虑到中国对美出口的高比重,中国的出口可能进一步恶化。就 2017 年加息问题而言,随着就业和通胀数据的靓丽表现,美联储很可能会加快加息进程。耶伦等美联储官员在 3 月初已对市场进行多轮前瞻性指引。根据彭博利率市场检查,美联储 6 月加息概率同 样为 100%;根据 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 6 月加息概率为 95.9%。联储加息将导致美元走强,全 球流动性面临边际收缩,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有可能增强。欧洲方面,近期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就业和 PMI 等数据均有着较为积极的表现。2016 年欧元区 的经济增长率达到 1.8%,超过了美国的 1.6%。此外,欧元区

19、 2017 年 1 月份 PMI 达到了 54.4。在整体 经济呈现复苏迹象的同时,欧元区内部的分化值得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意大利等国银行的高不良 贷款率可能在 2017 年再次成为风险事件。和经济表现相比,欧洲 2017 年的最大风险可能来自于政治不确定性。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都迎来 政治最高领导人换届选举,而英国脱欧也已启动,欧洲政治发生多米诺式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存 在。当前民粹主义的发展态势仍然风头正劲,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另类选择党”(AFD)的佩特里被称为“德国的女特朗普”,其政策主张为反对欧元和进一步的欧洲一体化,停止接纳难民。即便是现 任总理默克尔及其所在政党,也在舆论和

20、选战压力之下,政策主张也开始有逆转倾向。若这样的民粹 主义政党在即将进行的大选中胜出,那么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重创,欧元迎来暴 跌,欧洲经济陷入持续的泥淖之中。第二,国内金融领域面临潜在风险,应对不当可能殃及“稳中求进”的大局。一是,人民币汇率 贬值和资本外流风险犹存,两者反馈循环趋势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二是,银行业不良率上升趋势虽有 放缓,但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三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集聚的问题仍在发 酵。2017 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和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均趋稳。截止到 3 月 11 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相对2016 年末升值 0.5%,离岸人民币则升值 1.

21、2%,离岸人民币估值超过在岸人民币,且离岸和在岸的人民 币远期帖水率均下调。在汇率趋稳的同时,资本外流的压力也有所放缓。继 2017 年 1 月外汇储备首次跌破 3 万亿之后,2 月外汇储备出现了去年 6 月份以来的首次回调,并重回 3 万亿关口之上。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估算,2017 年 1-2 月广义资本外流为 200 亿美元,相比于 2016 年的 5492 亿美元以及 2015 年的 7555 亿美元来说1,资金外流的趋势已趋于平缓。 2017 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美元指数下降约 1%,而国内的投资、消费、工 业企业利润等一系列指标却有企稳态

22、势,这为我国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窗口。在 强化贸易结售汇真实性审核、谨慎管理境内企业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同时,银行间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 有所推进。今年 2 月 27 日,外管局发布了允许境外非央行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通 知,这一政策举措将很好地降低境外投资者的外汇对冲成本,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 场 1 按照 CCWE 的测算方法,广义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减少值+贸易顺差(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汇率波动造成的外储贬 值效应。图 1 美元兑人民币在岸及离岸汇率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CCWE 测算图 2 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汇率指数(以 2014 年 1

23、2 月 31 日为基期) 数据来源:CEIC 数据库,CCWE 测算三、生产要素成本结构变迁 针对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其实,对人民 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影响最深的生产要素无非土地、环境、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然而这五个要素的成 本也随着经济的前行不断发生着改变。为了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一目标,我们认为五要素成本 的变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只有掌握这五要素成本变化如何作用于改革, 才能从根本上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劳动力成本骤增我国人

24、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2015 年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达到 13.75 亿人,其 中全国 16-59 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总数为 91096 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6.3%。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支撑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然而,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劳动力使用成本已经大幅度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为 21966 元人民币,比上年名义增长 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4%。与此同时,同期 中国的 GDP 增长速度仅为 6.9%,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 3 2011 年-201

25、5 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 GDP 实际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伤事故赔偿金额的升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根据最新颁布的工伤事故赔 偿项目可知,工伤事故赔偿项目大致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 70%)、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护理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 补助金、安家补助费等等。其中,工伤医疗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及安家补助 费均未包含在工伤保险基金的范围内,需要用人单位作为赔偿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随着住宿、交通、 医疗等行业的消费价格的增长,显而易见用人单位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大,劳动力

26、成本上升显著,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加大了服务行业的价格,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与价格上涨形成对照的是劳动力储备和供应的减少。由于我国近年来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在现有的退休制度下,新增劳动力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 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 16-59 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总数比前一年减少 487 万,连续第四年绝对数量下降,同时,由于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尽管劳动适龄人口仍然基数很大,超过 9 亿,但是 2014年,我国的就业人口仅有 7.73 亿人。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劳动力的薪酬期望值不断 增加。二者叠加作用之下,共同

27、反映了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增加。(二)环保成本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企业在获得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遇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环境破坏。水污染、土壤沙化、雾霾天气等等都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对资 源的需求与环境保护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探讨企业如何开展环境保护,承担起社会 以及法律责任的同时,企业的环保成本却也随着经济发展的车轮大幅度提升。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以制造业为例,根据环保成本的不同产生阶段,对环保成本可以进行如下 的分类。表 1 环保成本分类阶段类别采购(1)原材料采购成本(2)设备采购及更新成本生产(1)直接减排成本(2)研发成本(3)预防成本

28、销售(1)包装成本(2)社会效益成本售后(1)修复成本(2)罚金由此可见,环保成本的影响贯穿于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第一,在采购阶段,首先,受 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以及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很多原材料因资源稀缺或者是国际形势等 原因,被政府限量使用甚至禁止使用,使得企业必须付出更高昂的代价才能够使原材料得以利用;其 次,由于产业链的急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无法合理预估,能够生产制造绿色环保产品的相 关设备在购入以及换代的过程中,也使得企业在生产与发展中的环保成本增加。第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环保成本的大幅提升更是给企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直接减排成 本是指企业需要在生产过程

29、中就对废弃物的处理、可再生系统的利用以及污染材料替代品的使用等方 面加大投入力度,才能达到相应的生产标准。研发成本则是指绿色环保产品的设计、生态产业链的升 级、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技术的研发等成本,这也是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必须的投入。而预防成 本则是指环保教育经费、环境检测经费、计量经费以及相关环保管理体系的认证成本等,在绿色生态 观念逐渐加强的今天,也是企业环保成本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阶段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包装成本顾名思义,就是指绿色产品在销售阶段的环 保包装以及污染包装品的回收成本。而社会效益成本则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为提高企业自 身的社会效益,例如生产环境绿化、

30、以及为提高企业知名度而缴纳的环保广告或者活动赞助经费。在 企业发展初期,企业还较少考虑类似的环境因素,但是近几年的一些列环境问题使得企业开始关注环 境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而增加了企业的环保成本。在最后阶段,即使产品已经成功售出,企业也会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破坏等后果而 支付修复成本为此埋单;同时,对于公益类的诉讼,企业还将面临巨额的赔偿金以及罚金等成本。此外,从政府决策角度来看,也有两方面因素使得企业环保成本逐步提升。 政策手段是指新环保法的颁布。2014 年 4 月,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成为我国环境建设的里程碑。新法实施以后,被誉为是“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31、”,通过不允许补办环保手 续、按日连续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可予行政拘留以及对环保部门赋予一定条件下可采取强制措施等权 利来约束污染企业的行为,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绿色环保建设,稍不留神就会造 成巨额的环保代价。排污费的征收是政府针对环境治理的一种经济手段。从前为了鼓励企业发展,排污费的征收标准 一致偏低,造成了一些企业宁可多交费也不采取环保改造措施。2014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要在 2015 年 6 月底提高各地的排污费征收率标准,加强在线污染检测,同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实行差别征收政策,

32、刺激企业减排环保。例如,北京市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污收费标准调整为每公斤 10 元,氨氮排污收费标准调整为每公斤 12 元,远远超出通知中“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 1.2 元,将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项主要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 1.4 元”的相关规定。 由此可见,环保成本的上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催化剂。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尤其是例如钢铁、煤炭等重要却污染严重的行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 污染加深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的解决虽然提高了某些行业准

33、入的门槛,但是却有效促进优质产能的 发展,限制低端产能的扩展。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推动环保生态产品是扩 大市场需求,刺激消费的必经之路。(三)土地成本陡增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以土地为依托的招商引资模式自深圳特区成立之时就被创设,廉价的土地支撑了很多城市的兴起。然而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历程,特别是近 20 年住房制度改革后,我国的土地 使用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城市综合使用土地价格为例,2001 年至 2015 年,名义价格 由 1739 元/平方米上涨到 3522 元/平方米,涨幅近 100%。即便考虑价格因素(按照历年 GDP 平减指数 剔除通胀)涨幅仍

34、在 17%以上。考虑到 GDP 平减指数测度的通胀在过去 15 年总体高于居民消费价格 指数测度的通胀水平,土地的实际成本涨幅应该更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4 重点城市综合土地价格与同比名义增长率土地出让合同价格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土地成本的变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统计公报公 布历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面积与合同价格,依此计算每平方米土地的出让价格。这个价格,是企业的 “拿地”价格,亦即纯粹的土地租。2004 年至今,出让单价从 354 元/平方米上涨到 1345 元/平方米,名义涨幅接近 400%。依照 GDP 平减指数扣除价格因素后涨幅仍达到 126%。由此可见,土地的市场价 值在过去

35、 15 年大幅度提高。图 5 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价格、同比增长率(右轴)与土地出让面积(左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与价格上涨形成对照的是土地供应的减少。由于我国的国土中包含大量山川、荒漠等不适宜开发 的部分,近年来在“耕地红线”之上又多了环境保护等新的限制,国家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开始出现 收缩。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有建设用地实际供应量为例,其数值在 2013 年达到顶峰后已经连续三年 出现下滑,其中 2015 年同比下降超过 10%。这一趋势与国有土地出让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共同反映 了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6 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万公顷)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成

36、本抬升、供给减少的新形势下,需要尽可能的按市场效率配置 土地用途,转变以往粗放经营的思路。就行业而言,土地的发展质量和使用效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差别化用地。一方面保障创新发展、生态用地;另一方面,占地面积大、高风险、低附加值 额产业,如采矿等,要逐步让位给用地集约的高附加值企业,实现产业重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 成本上升的刺激下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使改革反作用于目前土地成本不断攀升的局面。(四)获得资本成本下降 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充足的资本能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的国际形势之下,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不同于前文

37、分析 的包括劳动力、环保和土地在内的其他三种生产要素,资本要素的成本变化并非上升,而是呈现出下 降的趋势,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国家日益繁荣,主要表现为资本储备增加,对外 投资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差额拉大,在“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在资本储备方面,外汇储备规模显著扩大,从世纪初的 1655.74 亿美元到 2014 年上升为 38430.2亿美元,达到 21 世纪以来的最高点,较比世纪初,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增长超过 23 倍。尽管在 2015 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的下降,但仍然维持在 3 万亿美元以上的水平。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图 7 我

38、国外汇储备规模(亿美元)我国资本储备的增长也反映在我国进出口差额的变化上。贸易顺差是一个国家获得外汇储备的重 要途径之一,我国进出口差额自 2000 年世纪初以来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尽管在 2008 年时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滑,但是,从 2000 年到 2015 年的 15 年时间里,我国进出口差额从 241.1 亿美元扩大到 5939.04 亿美元,上涨幅度接近 25 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8 我国进出口差额(亿美元)随着我国资本储备日益充裕,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甚至已经出现了资本过剩的情况。在 为我国国内的经济生产活动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的基础之上,还能

39、够有剩余资金用以在海外进行投资。 我国对外投资从 2007 年的 265.06 亿美元上升至 2015 年的 1456.67 亿美元,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上涨幅度超过 5 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亿美元)需要进一步指明的是,这一部分所讲的资本成本下降是指中国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从宏观角度 来看,资本的供给较过去增加了,而非指市场上民营企业贷款的成本。就目前状况而言,尽管在 2015年这仅一年的时间里,央行已经进行了 4 次降息,自 2015 年 10 月 24 日起,我国一年期贷款利率为 4.35%,下降至自 1996 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较比

40、过去而言,央行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贷款人的资本压力,释放了资本市场的活力,但是,我国贷款利率水平仍然较高,很多真正需要 资金的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此外,由于投资者在投资方面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当 前的一些投资产品,比如 P2P、理财等有着过高的回报预期,这种过度的高预期,一方面,使得投资者 本身承受了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原本由于高贷款利率就已经导致的资源错配。这也是我 国现阶段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有关我国当前贷款利率和投资预期较高的问题将会在后文进行讨 论。(五)获得技术成本下降 如果说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那么技术则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核心竞

41、争力所在。当今世界,技术发展的频率和质量都在不断上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若是能够在技术要 素方面占据制高点,那么,就能够在整个全球化的产业链中占据优势位置,从而获得谋求更高的利润 和更好的发展。从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在经济发展中,获取先进技术的成本有所下降。这一成本的降低的 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以及新增就业人员对于科研事业投入的意愿。从下表 中可以看出,我国研发人员数量从 2007 年的 173.6 万人增长到 2013 年的 353.3 万人,接近翻倍;在就业人员中,每万人中从事科研事业的人数近乎翻倍,从 2007 年的 23.1 上涨到 2013 年的 45.9。

42、表 2 我国科研人力资本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R&D 人员(万人年)173.6196.5229.1255.4288.3324.7353.3每万就业人员中 R&D 人员(人年)23.12630.233.637.742.345.9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 在学术研究方面,这表现为科技类论文发表和引用数量的增多,无论是国内科技论文,还是国外科技论文,诸如 SCI、EI 等都有所增加。图 10 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在实际应用方面,则反映在专利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上。从 2002 年至 2013 年 11 年的时间里,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和实际

43、授权量均上涨近 10 倍,专利申请数量从 25.3 万件增加到 237.7 万件,实际授权量从 13.2 万件上升到 131.3 万件。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图 11 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此外,我国企业不断“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也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中国化工集团斥资 500 多亿收购高端轮胎巨头倍耐力,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使得相关技术能够引入国内;东北工业集 团收购德尔福“福霸”接收系统,这也是世界最前列的车载接收系统;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后在研发 领域的进步和发展,针对中型和紧凑型车型开发的模块化架构 CMA 的成果,也进一步说明了海外并购 方式获取技术支持的可行性。目前,中

44、国经济发展中各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使得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本来使得落后的工业行业 升级,提高环保能力,改善土地的使用效率。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为了推进“十三五”期间的结构性调整,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并细化为 2016 年的五大发展任务。 我们认为,要完成这些任务,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从上述五种生产要素的角 度进行考虑,工业方面去产能;农业方面实行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基础设施的积累;挤出 资本泡沫,优化资本配置。(一)工业“去产能”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有 22

45、 个工业产业产能相对过剩,产业产能过剩率达 80%以上,其中钢铁、水泥、 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持续走低,从 2011 年初的 14%左右“腰斩”为 7%左右。根据有色金属网提供的有色金属价格指数(SMM index),2015 年 5 月之后,有色金属价格持续 下跌约 25%,11 月之后才有所反弹,但仍处于低位。在这种情况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 15%的企业亏损,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有 17.5%左右的企业亏损。2015 年年末电解铝单价为 10157 元/吨,但综合平均成本 达到 11638 元/吨,很大一批企业亏损,

46、2015 年已经有一批电解铝企业关停。另外,水泥行业也产能严重过 剩,利润持续下跌。2015 年 1-10 月我国水泥行业产量 19.5 亿吨,同比下降 4.6%;从价格来看,2015 年 1-9月水泥平均每吨毛利 47.5 元(同比下降 16.10 元),每吨净利 10.68 元(同比下降 18.47 元)。数据来源:CEIC Data图 1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百分比)数据来源:CEIC Data图 1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钢铁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作为推进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钢铁行业状况 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方面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改革前景不容乐观。

47、中国钢铁行业总体产能依然过剩,并且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2015 年我 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 68%左右,不足 70%;且自 2012 年以来,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连年 低于 75%。欧美国家普遍认为,产能利用率低于 75%即为严重过剩。显然,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 状况已持续多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 4 月铁矿石原矿产量为 10256.7 万吨,比去年同 期增长 2.3%;粗钢产量为 6942.1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0.5%;钢材产量 9667.6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 长 0.5%。钢铁工业的产品产量仍然居高不下,与往年同期相比,依旧呈现增长

48、的趋势。然而,钢铁工业产品生产一旦停产后重启,企业将需要大量的设备启动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钢铁企业即使面 临亏损也选择继续生产。在“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际,钢铁行业的产量仍然有所扩大,从产量总量 来看,大量的钢铁企业目前还没有大刀阔斧地改革,仍在旧有的模式下继续生产。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我国钢铁行业供需逐渐失衡,国内钢铁产能释放尚未能够大幅度缩减。 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 年中国钢铁结构体加工钢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引用 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粗钢产量为 8.04 亿吨,同比下降 2.3%;国内粗钢表观消费 7 亿吨,同比下降 5.4%。伴随钢铁行业下游需求的下降趋势,钢铁行业市场态势低迷。国内钢铁市场供应量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指导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