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43268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1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说明 专题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龙泉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九月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城总 290院长顾浩总规划师陈伟明所长邢仲余项目负责人余建忠郭拴群 建 城建编 甲级081049工程设计证书: 甲级A1333011409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九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5. 上篇第一章 规划 总则一、宏观政策背景(一)1、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实施“两创”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

2、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求,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为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一届浙江省委在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和全面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2、浙江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

3、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要求: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按照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要求,龙泉市域发展应改变过去“重城镇轻乡村、重产业轻环境”的不足,从市域城乡统筹和资源合理利用角度出发进行城乡空间的统筹布局,实现市域城乡协调以及城镇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我们相信,坚持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

4、谐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适合龙泉未来发展的优选战略。(三)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省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全面发展的新型

5、农民、城乡协调的发展体制等十个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四)4、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统筹城乡规划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观念也酝酿着重大变化,改变过去只管城不管乡的规划观念,建立城乡规划全覆盖的新理念。浙江省制定的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投入等战略举措的重要指导纲领。(五)5、5、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增长

6、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打造浙江绿谷。二、地方发展背景(一)1、培育中心城市龙泉市贯彻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三大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壮大中心城区综合实力,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使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二)2、实施人口“内聚外迁”计划实施内聚外迁工程,使高山远山、重点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和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农村人口迁移,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区、高速公路沿线集镇集聚,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的步伐,建设安置小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3、高速公路建设加速经济发展丽龙庆高速

7、公路的开通,打破了龙泉历史上形成的交通瓶颈,将改善全市尤其是沿线乡镇交通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加速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带和经济发展带的建设,从而带动龙泉社会经济发展。三、相关规划解读(一)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1、对龙泉市的要求全省实现“三带三圈一群两区”的区域发展总战略,将11个地市、58个县市、镇纳入城镇群网络,形成“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龙泉市地处“城镇点状发展地区”,需从分散低效向集聚与集约转型。应充分依托金衢丽城镇群、“金华义乌”都市区和丽水中心城市,强化市域中心城区的集聚发展,落实交通等设施通道,凸显自身的特色资源。同时龙泉地处瓯江温溪江上游地区,“凤阳

8、山-百山祖生态保护区在龙泉境内,应重点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强水土治理和流域防洪工作,与丽水市区、缙云、松阳、遂昌、云和、庆元等县市共同开发流域的农林资源、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图1-2 浙江省产业空间布局图图1-1 浙江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2衔接要点(1)发展特色经济,借力发展(2)保护瓯江流域生态环境从省域层面,协同周边县市,共同开发瓯江上游流域的农林资源、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二)丽水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1、对龙泉市的要求丽水市域规划形成“一心、三带、多点”的空间发展结构,沿金温铁路和其他条高速公路山区谷地和盆地成串珠状进行布局,总体上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三个城镇

9、发展带和多点分布的城镇网络”。龙泉市中心城区应依托丽龙高速公路,加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做大做强五金空调汽配、竹木制品、青瓷宝剑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培育竹业、茶叶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把龙泉建设成为浙闽赣交界地区重要的工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居环境优良的山水旅游城市。2、衔接要点(1)加强与丽水联系,考虑区域整体发展。(2)发展特色工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人居环境优良的山水旅游城市。图1-3 丽水市域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图1-4 丽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3、龙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1)城市性质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实现现代化为

10、目标,在市域城镇化发展、城镇布局及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城市性质为“浙闽交界地区重要的工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居环境优良的山水旅游城市”。(2)城市规模预测全市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51%,2020年为73%。至2020年,形成一个中心城市、 三个中心镇和六个一般镇的城镇格局,中心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为10万人,2020年为16万人。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近期990.0公顷,人均99.0平方米;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远期1593.1公顷,人均99.6平方米。(3)用地发展方向选择龙泉市区四面环山,龙泉溪自西向东蜿蜒穿流市区,溪两岸一般为逐渐上升的二级阶地,地面高程在黄海

11、基面194-200米之间,属龙泉溪河谷地带山间盆地。根据用地发展条件评析,确定城市用地向东南方向发展为主,向西南方向发展为辅。(4)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轴三片七单元”,形成开放式、生态化的山水城市。一轴:即由河流(龙泉溪)及沿河绿地构成贯穿城区南北东西的生态景观轴,成为城市的绿色走廊和开放空间,并成为分隔城市片区的隔离带。三片:即市区由三片区组成,包括龙泉主城片(龙渊新城、龙渊老城、水南单元);城西片(河村单元、宏山单元);大沙片(大沙北单元、大沙南单元)。七单元:即三个片区各有二至三个单元,通过生态隔离绿地、主要道路进行划分,单元间以主干路加以联系,使几个单元形成分合有致的整体。

12、开放型:即空间结构具有开放式的特征,对自然环境是开放的,各个片区之间有分工,又相互协作,用地总量、用地性质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具有很大的弹性。生态化:即城市建设用地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河流水面、绿色产业区与城市外围的山林、防护林带楔入城市,与城市内部森林公园、公共绿地、水域组合成一个水系与绿化网络,形成点、线、面、环、网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生态绿洲城市。山水城市:即融合独特的、宝贵的自然山水资源、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形成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市。4、浙江省龙泉市市域村庄布局规划该规划以全面推进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以市域城镇

13、体系规划为指导,对全市域村庄布局进行了统一安排,明确了中心村和基层村两级村庄的布点和村庄规模,对实行萎缩性管理的村庄,提出了迁并去向的调整方案。提出了加强中心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中心村建成农村新社区的建设目标。5、龙泉市人口内聚外迁总体规划2005年4月,市政府以实施高山远山地区、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等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农民的下山脱贫任务为主线,实现人口的内聚外迁。提出了依托城镇、中心镇、中心村和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下山脱贫小区,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规划方案。6、丽龙庆高速公路沿线八都镇、安仁镇等七乡镇总体规划。规划包括乡镇域村镇体系、镇区建设规划两部分。对镇区发展

14、规模、性质和布局,村庄布局、规模及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至2020年的发展设想。7、龙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修编中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保护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思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分析。本规划将与之相衔接,提出建设用地规模方案。四、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1、规划期限本轮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期限为20062020年,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相关规定,并考虑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确定规划期限如下: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另外,远景考虑未来3050年

15、。(二)2、规划范围龙泉市市域行政区范围,总面积3044.839.883044.8平方千米。五、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一)1、规划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突出 “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三个主题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针对龙泉市域及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坚持以下规划理念:1、(1)突出市域整体统筹发展统筹发展理念区域整体

16、发展理念强调城市是区域的一部分,强调区域的整体发展与区域协作,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和统筹安排龙泉市域的总体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总体空间发展战略、城乡建设用地、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对外交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并在空间上给予落实。(2)2、突出市域功能要素集聚集约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龙泉的生态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突出自身发展的优势条件,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与创新产业,提高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市域综合发展的区域竞争力。(3)3、突出协调管制和资源保护和谐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用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石、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石,突出协调管制和资源保护包括产业、空

17、间、环境、社会等四大方面的协调管制促进城乡区域和谐发展,提升市域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环境。2、(二)规划原则(!)1、体现城乡一体化原则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优势互补、加强联系、共同受益为原则,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为目的,进行城乡功能与空间整合,积极引导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空间相互融合、共同繁荣、协同进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2、突出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原则与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二、三产业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带动作用。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

18、人口、产业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重点培育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3)3、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原则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与上位层次的城镇体系、城镇群、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区域性产业、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在市域空间范围内深化落实。同时,充分结合已有的龙泉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利用规划、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风景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突出空间整合与优化产业布局,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缓减资源环境压力,统筹城乡设施布局。(4)4、增强规划可

19、操作性原则遵循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提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与具体空间管制措施及实施对策。六、技术方法与规划依据(一)1、技术方法1、(1)以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理论支撑参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划成果,加强技术创新,针对龙泉实际,提出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法进行编制。 本次规划的技术方法是以专题研究作为本次规划的理论支撑。选定的研究专题根据龙泉实际突出重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涵盖面。专题研究的基本结论将为规划编制提供有力的理论性、技术性支撑。本次规划初步拟定了5个研究专题:专题一:龙泉市域环境容载力研究专题二:龙泉市

20、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研究专题三:龙泉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专题四:龙泉市域空间管制研究专题五:龙泉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战略与空间结构规划研究2、(2)由结构规划向空间管制规划转变现行的龙泉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06年底完成,已经对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市域基础设施框架等进行了研究,但这些规划内容更偏重于结构性规划,对于管理空间发展仅起到定性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时还显深度不够(主要是定位、定量方面明显不足)。本次规划将弥补现有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限,紧密结合市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运用GIS技术进行多因子分析,全面评估市域3044.839.88平方千米范

21、围内用地发展的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为市域建设用地发展、非建设用地控制提供合理的定点、定量的规划布局方案和控制管理意见,真正达到科学指导龙泉市域城乡空间管制的要求。3、(3)从物质形态规划向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转变从物质形态规划转向政策规划是国内外规划发展的大势。本次规划应将强化政策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这些政策具体包括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空间管制政策、交通政策、环保政策等,结合龙泉市“十一五”规划,明确市域总体规划近期实施的重大行动计划及工作机制,以保障规划的具体落实和有效实施。2、(二)规划依据规划依据由不同层次的法定文件与地方文件构成,其中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

22、,其它则根据不同的内容具有相应的强制性或指导性。1、(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6)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9(7)国务院(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8)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1)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建设部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国家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4)

23、国家环保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7)建设部、水利部防洪标准GB50201-94(8)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9)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6.4(10)其它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3、(3)相关规划(1)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2)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3)龙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4)龙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5)龙泉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6)龙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7)龙泉市公路交通建设规划

24、(8)各乡镇城镇总体规划(9)全市及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七、规划重点与编制深度(一)1、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1、(1)协调市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龙泉市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因而在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突出市域产业空间的整合和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开发,在容量框架下对空间资源进行有限开发、集约利用,为龙泉市的城镇发展明确区域统筹重点与区域关系,以适应龙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包括:空间发展模式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发展引导、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城乡空间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模式的整合等。2、(2)协调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

25、整合市域城镇与产业空间市域的协调发展需要重新整合市域各类优势资源,协调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提出经济合理的“适度开发量”和开发强度。按照不同地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类空间分区,分别实施相应的空间管制策略,以此来合理确定市域城乡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3、(3)加强市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间设施共建共享充分重视、处理好区域交通条件变化对市域内城镇用地开发的影响,预留基础设施廊道,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市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是供水水源、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设施廊道等用地布局的协调,实

26、现区域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促进城镇建设的规范化,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4)4、深入研究市域行政区划合理布局对市域内一些发展空间狭小、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不利于人口集聚的山区乡镇,要深入研究行政区划合理布局问题,慎重、稳妥、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乡镇撤并。(二)2、编制深度本次规划总体深度介于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为宜,其中重点城镇达到城镇总规大纲的编制深度,非建设用地区域由于面积过大编制深度以达到区域规划层次为宜。中心城区层面:龙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于2006年底完成。这几年的实施效果证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布局与产业发展模式基

27、本符合龙泉市中心城区的实际,但在中心城市工业建设用地选择等方面,对原总体规划有所改变,因此,本次规划在原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第二章 发展背景与现状特征分析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现状分析(一)、自然生态条件市域概况: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交界,东邻云和、景宁两县,西与福建省浦城县、松溪县交界,南接庆元县,北连遂昌县、松阳县。全境东西长70.25千米,南北宽70.80千米,总面积3044.839.88平方千米,2005年底市域常住户籍人口27.84万人,外来暂住人口1.2万人。市域辖3个街道8个镇8个乡,总计城镇人口约11.33万人,城镇化水平39%。龙泉市中心城区包括龙渊、西街、

28、剑池三个街道,现状城镇人口7.79万人。地形地貌: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北是仙霞岭山脉的分支,东南是洞宫山的一部分,中间夹着大小不一的河谷盆地,山地面积占91.48。境内山体陡峻,河谷深切,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全省最高峰凤阳山黄茅尖海拔为1929米,最低为东部的武溪村,海拔142米。南、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部为紧水滩水库沿岸区。气象气候:龙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因山岭起伏,气候垂直变化较大,海拔800 米以下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800 米以上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

29、7.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40.9 hr小时,日照率37.5%,年平均降水量为1646.9 mm,年相对湿度为79%,无霜期为261.2 d天,全年作物生长期长。年平均风速1.3米/s,频率较高的风向为东北向、东东北向、东向。水文水利: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北部披云山“三江汇顶”:北坡之水汇入住溪,为钱塘江支流乌溪江之源;西坡之水汇入宝溪,流入福建境内的建溪,为闽江源头之一;南坡之水流经八都溪,注入瓯江上游龙泉溪。瓯江发源于凤阳山锅帽尖西北麓,境内0.长90 千米,流域面积2488 平方千米 ,属山溪性河流;钱塘江发源于披云山北坡,经住溪北向流入遂昌,境内长58.6千

30、米,流域面积340.1平方千米 ;闽江发源于披云山西坡,经宝溪流入福建境内的建溪,境内长28.8千米,面积为98.1平方千米。全市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98亿立方米,人均13083 立方米,为丰水标准(3000立方米)的4.3倍,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6.2倍。森林植被:龙泉市生物资源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79.9,森林植被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垂直分布显著,海拔800米以下主要为马尾松、杉、毛竹林;海拔800米以上为黄山松天然林,14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400-1600米为针阔混交林,1600-1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林、高山矮林,1700米以上是灌丛、草甸。共有种

31、子植物1800余种,苔藓植物61种,蕨类160种。其中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8种,药用植物1385种。动物有兽类50余种,鸟类100余种,爬行类50余种,两栖类20余种,鱼类80余种,昆虫类1025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在21世纪将成为热门的旅游资源,其中的部分基因可能对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旅游资源:龙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品质较高。以剑瓷文化、大窑青瓷古窑址、安仁永和桥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以凤阳山(龙泉山)、披云山、仙宫湖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龙泉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历史古迹105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2处,市级

32、42处。牛门岗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属良渚文化型,距今4000余年;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被称为国宝,千古不衰,享誉全球;龙泉青瓷古窑址分布面广、规模小、数量多,有古窑址116处,其中大窑龙泉窑遗址是国家级文保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仁永和廊桥初建于明成化之年(1465年),为浙江省至今保存最好的廊屋桥;清修寺是丽水名寺古刹之一,兴建于后晋更福九年(949年)。境内有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披云山、昴山、天平山等一批风景名胜区,以及革命根据地、畲族民族风情和许多待开发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龙泉旅游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正蓄势待发。矿产资源:龙泉市境内已发现矿产有金银、铅锌、钨、锡、萤石、叶蜡石、伊

33、利石、高岭土(瓷土)、钾长石、白云母、水晶(石英)、锆石砂等及建材矿产花岗岩、大理岩、橄榄岩等22种,共计矿产地(点)176处。金银矿已探明储量有八宝山小型金银矿,发现矿(化)点16处;铅锌多金属矿境内矿产地较多,是本市优势资源,有矿床(点)9处,探明储量的有乌岙多金属矿(中型)、锦溪铅锌矿、宝溪铅锌矿;萤石矿属优势资源,大型(八都萤石矿)1座、小型矿床2处,矿点7处;南窖伊利石矿,呈脉状产于火山岩内,质量较好。叶蜡石矿主要分布在龙泉北部边界的小岩、松安一带,有一定规模;高岭土(瓷土)矿是龙泉青瓷的主要原料,分布广泛,采点较多,探明储量的有上垟瓷土矿等;花岗石饰面石材是潜在资源量很大的矿产资源

34、,境内此类岩体多达64个。(二)、历史人文与经济社会背景龙泉历史悠久,牛门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表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龙泉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越亡入楚。唐乾元二年(759年)分松阳、遂昌地建立龙泉县(龙泉从唐代建县始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属括州。明清属处州府,民国初属瓯海道,1927年后直属于浙江省。1949年属丽水专区,1952年属温州专区,1963年后复属丽水地区。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龙泉市。龙泉,因剑而得名,凭瓷而生辉,由山而添秀。宝剑文化和青瓷文化是龙泉也是我国的两朵艳丽的文化奇葩。龙泉宝剑世传为春秋战国时欧冶子所始创。千百年来,经

35、历代匠人经验积累,创造出“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鲜明特色,被公认为剑中之魁。龙泉青瓷始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历经元、明至清初衰落,自成体系的生产历史长达七八百年之久。宋时所创制的梅子青、粉青釉工艺和釉色都达到了青瓷史上的顶峰,被誉为“瓷海明珠”。宋元两代龙泉青瓷大量销往世界各地,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海上“陶瓷之路”。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直至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到处都有龙泉青瓷的踪迹。此外,龙泉的香菇文化、节庆文化和饮食文化等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89亿元(当年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91亿元

3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0:44:36。工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喜人;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竹产业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菇、茶、果、蔬等产业效益明显;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4.59万人,旅游业收入1.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27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1670元。可以看出,龙泉市正处在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三)3、公共设施现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龙泉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有较大发展,但集镇和农村的设施发展迟缓。大量公共设施集中在中心城区,集镇的实施大都建

37、设较早,农村的设施数量非常少。公共设施建设存在着布局过于集中在城区、城乡差距大、门类不齐全、设施陈旧、体系不完整等问题,不能适应未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教育设施:全市2004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6所,职业中学一所,小学87所,在校学生31856人。现状教育设施仅限于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与较高层次科研教育机构缺乏。医疗卫生:现状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4个,病床581张,城乡分布严重不均衡,尚未构筑覆盖城乡范围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医疗水平低。文体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水平低,乡镇设施尤其缺乏,乡村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贫乏。社会保障:现状社会保障设施建设严重滞

38、后,各乡镇现有农村敬老院17所,但大多数运行状况不佳,甚至是处于非营运状态。商业设施:现状商业设施主要为小型的超市、市场与沿街商铺,缺乏大型综合性的购物商场与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街。各乡镇公共设施见表2-1。 155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12表2-1 各乡镇公共设施分布一览表序号乡镇行政村党政机关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机构医院卫生室敬老院市场电影院图书馆、室体育场馆老年活动中心客运站银行庙宇教堂文物古迹1龙泉市区2住龙镇镇区3宝溪乡镇区4岩樟乡乡驻地金源5城北乡乡驻地东书大贵溪6道太乡乡驻地李村王庄7安仁镇镇区安福季山头大舍张畈胜源8龙南乡乡驻地上兴9上垟镇镇区木岱花桥双际昌岗丁源

39、生源际岭岱源黄渡中村上源五都垟五都楼横店源底小黄南10八都镇镇区大坦署网东音安田高大门野窑吴公松渠11竹垟乡乡驻地12锦溪镇镇区13塔石乡乡驻地垟畈14兰巨乡乡驻地大赛15屏南乡驻地均溪瑞垟16小梅镇镇区大窑大梅茅山头17查田镇镇区溪口小查田墩头青坑岙二、各乡镇基本情况分析(一)1、锦溪镇镇域概况:位于龙泉城西、昴山东麓,镇政府驻地下锦村,距市区12千米。东邻西街街道,南连八都镇、竹垟畲族乡,西靠住龙镇,北毗岩樟乡。2006年全镇面积16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08.27万平方米(约合10624亩),基本农田722.87万平方米(约合10843亩),山林面积12076万平方米(约合181140亩,其中毛竹林40209亩)。辖14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