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60065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X 页数:237 大小:81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亲,该文档总共2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一六年一月目 录第一章 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1第一节 发展基础1第二节 发展环境11第三节 阶段特征12第二章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14第一节 指导思想14第二节 发展战略16第三节 发展目标18第三章 构建科学协调发展空间23第一节 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格局23第二节 拓展集约高效生产空间25第三节 完善功能区开发新机制28第四章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31第一节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31第二节 打造创新创业载体34第三节 培育创新人才队伍36第四节 营造创新发展环境38第五章 促进经济转型提质增效40第一节 做强先进制造业40第二节 提升

2、现代服务业48第三节 升级现代建筑业52第四节 拓展都市型农业55第五节 发展互联网经济59第六节 加快培育大企业65第六章 积极践行陆海统筹战略67第一节 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67第二节 加快提升平台发展水平71第三节 加快资源要素集聚集约80第七章 稳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82第一节 加速中心城区提质扩容82第二节 加快高铁新城规划建设85第三节 着力培育新型特色城镇88第四节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91第八章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93第一节 加强生态源头管控94第二节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96第三节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97第四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99第九章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101第一节 积极推进

3、重点领域改革102第二节 拓展现代金融服务领域106第三节 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109第十章 繁荣发展江海特色文化111第一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1第二节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113第三节 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115第四节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117第十一章 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119第一节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119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21第三节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125第四节 加快健康通州建设128第十二章 切实提升依法治区水平132第一节 加强法治通州建设132第二节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134第三节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137第十三章 扎实推进规划组织实施139第一节 完善规划管理14

4、0第二节 强化规划落实141第三节 保障规划实施142序 言“十三五”时期 (2016-2020 年) ,是我区全面贯彻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通州”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 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根据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通州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通市通州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以下 简称纲要)。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战 略、重点任务和政

5、策取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 定政策、安排项目和资金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通州经济 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十二五”时期,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战略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新 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 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坚定不移强基础、谋长远、求突 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创造了通州发展又一个黄 金期。第一节 发展基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 (预计,下同) 达到 947

6、亿元,为“十一五”期末的 1.9 倍, 年均增长 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3000 元,年均增 长 10.9%, 比“十一五”期末净增 42000 元。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达到 80.65 亿元,为“十一五”期末的 2.4 倍,在“十 一五”基础上实现了翻番。项目建设强势推进,累计落户 10 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21 个、5 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 24 个, 新引进世界 500 强和“中字头”、“国字号”企业 12 家, 固 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8.4%。我区跃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 (市辖区) 第 30 位。1图 1:地区生产总值图 2: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投入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南通

7、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为 全市唯一、苏中第二家;22 平方公里科技新城初具规模,新 建创新载体超百万平方米,获“国家现代服务业家纺研发设2计产业化基地”、“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江苏省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省级科技金融服 务中心”等殊荣。“十二五”期末,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 出 占 GDP 比重达到 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 45.6%,分别比“十一五”期末提高 0.6 个百分点和 15.9 个 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143 家,引进高层次人才 318 人。家纺、建筑、船舶海工三大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全市 首家创投中心。新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

8、获得省级试点,中国 创纺 e 站、江海圆梦谷列入首批省级众创空间,建成全国第 二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十二五”以来,有 400 多个 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工程试点、省创新型试点区,荣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区称号, 连续 7 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市、区)。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 构演进为 6.1:51:42.9。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粮食总产实 现“十一连增”;规模工业总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 2000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 300 亿元,年均增长 11.5%;建筑业 总产值突破 1500 亿元,累计获得鲁班奖 52 项,市民中

9、心工 程荣获首个本土鲁班奖。发展质态持续提升,新材料、航空 配套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互联网+”等新业态 迅速崛起,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 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十一五” 期末分别提高 17 个和 9.1 个百分点。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3通州核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州示范园加快建设,农业 现代化水平苏中领先。通州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 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南通家纺城床 上用品基地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南通高 新区、南通家纺城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平潮镇、石 港镇、川姜镇被认定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

10、镇”。图 3:“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比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完成通州融入南通城市总体规划 修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馆两中心”投入使用,城东 新区、银河新区、南通高新区南区建设有序推进;金沙、金 新街道老小区改造步伐加快,“一河两岸”示范段工程初显 成效;拉开 120 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到 “十一五”期末的 1.6 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江 海大道高架东延、G345 南通东绕城中段、龙盛大道等重点交 通工程相继通车,沪通铁路、锡通高速、海启高速等开工建 设,先锋互通、通洋高速一期、通州湾快速通道投入使用,4形成对接主城的“十二横十纵”道路框架。新型

11、城镇化和城 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7%;石港镇 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高铁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中心镇 (街道) 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交通达率达到 100%; 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 5 个,二星级康居乡村 82 个,238 个 村居环境整治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五接镇开沙村、十总镇十 总居被评为“江苏省最美乡村”。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国 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立行政审批局,集中市 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行政许可事项 56 项,所有审批人员 整建制转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整体审批效能提升 70%以上。实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由原

12、19 个镇调整为 12 个镇和4 个街道;推进锡通科技产业园、滨江新区、南通家 纺城、石港科技产业园“区镇合一 ”管理体制。加快重点领 域改革,完成土地利用规划中期修编,金融创新、农业农村、 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农村产权 交易市场建设全省试点。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锡通科技产 业园跻身苏南苏中合作共建园区和省科技产业园区,跨境贸 易电子商务试点获批,与外高桥保税物流中心签订长江经济 带项目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海 关特殊监管平台创建加快推进,兴东机场获批国家航空一类 开放口岸、开通国际航班。“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 11.84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

13、总额为“十一五”期末的 1.5 倍。5企业上市融资成效明显,新增上市企业 2 家、新三板企业 5 家,累计 12 家,总数居全市第一。荣获省金融生态优秀县 (市、区) 称号。“一街一港一 中心”金融集聚区创建工作 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 态红线区域保护与监管,通过国家生态区创建考核, 被评为 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积极推进精密机械、新材料、 新能源、纺织服装等行业示范试点循环化改造,扎实开展印 染、化工、钢丝绳等重点行业整治,累计关停涉污企业近百 家。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和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认真治理工业废气排放、建筑扬尘等污

14、 染,PM2.5 平均浓度降幅达到预期目标。大力推进城镇雨污 分流、农村环境整治和运盐河、新江海河、九圩港河等水环 境治理。全面启动城镇主干道、支路景观化改造,森林覆盖 率达到 24%。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办成群众急需的民生实事 100 项, 涉及就业创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十大类。多渠道促进 居民就业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7640 元,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520 元,年均分别增长 10.3% 和 11.9%,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均居南通 第一。全面完成人均年收入低于 5000 元低收入人口脱贫任 务。新增就业持续增加,累计新增就业人数 4.3 万人

15、,城镇 登记失业率连续控制在 3%以内。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引6江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南山颐养中心,五大社 会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社 保、社会养老、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幸福感归宿感日益增强。图 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启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新 建中小学 13 所,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成为全国首批义务 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完善,新 (扩) 建医院 12 所,分步实施中心医院、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全面完成204 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十 百千万”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社会主

16、义核 心价值观广为弘扬,“童声里的中国”唱响全国,戏剧、小 品等文艺作品多次在全国、省获奖,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 示范区。成功举办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航海模型比赛、国际男7篮争霸赛和中国羽超联赛江苏 (通州) 赛区首场比赛,全民 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依法治 区作出新部署,法治、平安建设全省领先,被评为省平安区。 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数连续十三年全市第一。过去的五年,是通州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国内外严峻 形势考验的五年,是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促进经济平稳健 康发展的五年,是着眼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五 年,是坚持以人为本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的五年,是以

17、保障民生和创新治理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五 年,是强化保护与治理并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年。五年来,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始终 坚持抓创新快转型。组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创新 型经济,积极推进各领域全面创新;强化产业发展前瞻性研 究, 出台中国制造 2025 通州行动纲要等系列文件,使 创新转型成为通州发展的鲜明特征。二是始终坚持抓平台强 支撑。规划布局六大园区,突出产城融合优功能,强化要素 保障破瓶颈,深化“区镇合一 ”激活力,主力平台对全区经 济贡献率超60%。三是始终坚持抓融入重协调。坚定不移推 进中心城区西拓南进,加快融入主城步伐,加大统筹城乡发 展、区域发展、经济建

18、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 扬长补短,着力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始终坚持抓民生促 共享。认真落实“七个更”要求,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 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认真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8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区人民。五年取得 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催 人奋进,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通州经济社会发展奠 定了坚实基础,必须在“十三五”发展中予以坚持和发扬。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在经济社会 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 质效有待提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集聚度和能级不高,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增长动力

19、转换尚未完成,经济结构 调整任重道远,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二是城乡协调发展 有待加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快,城 区功能不强,区域发展不够均衡。三是资源环境压力有待缓 解。资源约束趋紧,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减排任 务艰巨,环境综合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四是民生社会建设有 待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 给水平不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建设亟待加强。对这些问 题,我们必须在“十三五”时期,明大势、看大局,准确把 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 准确把握通州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抢抓机遇, 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在新的起点上不断

20、开创发展新局面。表 1:“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9分类指标“十二五” 目标数2015 年预计数经济增长(3 项)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10009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9100083000注册外资实际到帐 (亿美元) 10 11.84经济结构(4 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04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3745.6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52.5城市化水平 (%)6357公共服务(5 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9699万人拥有病床数 (个)4050.7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9797城乡三项医疗保险

21、参保率 (%)9898新增保障性住房 (套) 10005022资源环境(6 项)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6.4186.4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消耗降低率 (%) 17 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率 (%) 17 17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 (%)化学需氧量 10 14.58二氧化硫 10 15.05氨氮 10 15.26氮氧化物 10 19.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率 (%)2023.6森林覆盖率 (%)2224人民生活(5 项)人 口 自然增长率 ()0-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38000376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1750018520城镇登记失业率 (%)

22、20约束性21开放发展(4 项)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累计 (亿美元) 11.84 15预期性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3658预期性服务外包执行额 (亿美元)0.42预期性企业境外投资总额 (亿美元)2.93.1预期性共享发展 (11 项)城乡居民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元)3764058000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元)1852029000预期性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13. 1315约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8.9869约束性城镇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以内预期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人)4300040000预期性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9798

23、约束性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023约束性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 (人)2.12.5预期性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 (张)2932预期性法治建设满意度 (%)9090预期性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 (个)810预期性城乡居民依法自治城镇居委会依法 自治达 标率 (%)100100预期性农村村委会依法 自治达 标率 (%)100100预期性备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22第三章 构建科学协调发展空间牢固树立空间结构也是生产力理念,认真贯彻实施江 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布局生活、生产、生态三类空 间布局,严守开发边界、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创 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促进

24、形成高效、 集约、均衡、永续发展的空间开发模式。第一节 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格局按照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通州“中心提升、西部聚焦、 统筹推进”的城镇建设基本思路,构建“一主一副两园六极” 的城镇空间布局,打造现代化的南通通州新城。“一主”,即通州中心城区。涵盖金新街道、金沙街道、 南通家纺城、空港新城、西亭镇。积极推动南通高新区与南 通家纺城、空港新城相向发展,形成“一体两翼”大格局。 做大做强城市经济, 因地制宜实施“优二进三”,引进和发 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良性 互动、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加快提高中心城区经济贡献度, 建设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打造国家级高新产业

25、集聚 区、生态宜居新城区,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增强集聚、 辐射和示范效应。23“一副”,即滨江高铁新城副中心。涵盖平潮镇和五接 镇。坚持交通引领,以“铁”造势,以“铁”带产,以“铁” 兴城,加快南通西站核心区、平东物流园和“三横三纵”快 速路网体系建设。坚持功能互补,推进与中心城区遥相呼应、 错位发展,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高铁新城、桥港新区” 的城市副中心和区域交通枢纽,成为通州西部门户、跨江协 同发展的前沿阵地。“两园”,即锡通科技产业园和石港科技产业园。锡通 科技产业园突出高科技、国际化、综合性、多功能、生态型 发展理念,推进水城交融、绿色生态城市设计,加快推进中 心商务区、高端居住区、生态活力区和生态休闲区建设,努 力打造创新型、生态型和亲水型活力新城。石港科技产业园 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城镇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 互动发展,实现工作在园区、生活在镇区、休闲在景区一体 化,建成通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北部片区服务中心和以历史 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市镇。“六极”,即先锋、兴仁、二甲、刘桥、东社、十总“六 镇 (街道)”。突出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重点镇给予重点 扶持、重点建设,特色镇给予特色打造、特色发展,加快新 型城镇化进程,推进镇区综合开发,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扩 大城镇规模,搭建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 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