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01797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依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边缘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困生特点,制定我校2010-2012年“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不难发现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他们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学业任务。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困生”出现,怎样来转化这些“学困生”?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忽视“学困生”,也就是放弃了相当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违背

2、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偏轨,是无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是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深层次的反思。对“学困生”采取放弃的办法也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因此,要在初中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学校是朝阳区一所农村中学,80%的学生是外地借读生,他们大部分是外地进京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着升入高年级,部分优秀学生流失,使得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各班级中都出现个别学困生。结合我校特点和朝阳区对学校的教学要求,实现及格率达标,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具

3、有现实意义。“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以“不放弃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原则,研究和转化“学困生”,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课题的界定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意见,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第一,“

4、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二,“学困生”是个别的,即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害怕,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三、研究课题的依据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的观点,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更重要的要为学生提供充

5、分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4哲学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

6、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5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学困生”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学困生”不同的成因,寻求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途径和方法。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学困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

7、惯、学习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4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困生”发展的有效育人氛围,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五、课题研究的原则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仔细、认真观察问题,摸清问题存在的原因,也就是对学生现状做周密的了解。2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3激励引导原则:激发、勉励学生去努力,促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发现进步的一面,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

8、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增强其上进心。六、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1)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要进行调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学困生成因分析。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听课习惯、注意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家访、电访:对个别“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包括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学习环境等。学困生学习情况分析: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谈话: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2)班主任老师除完成上述调查外,还要进行学生心里及思想方面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如: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2构建各学科转化

9、学困生的策略、途径、方法:通过学困生成因分析,选择合适的转化手段,教师对所负责学困生跟踪指导转化,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并进行交流,形成各学科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如:何进行注意力训练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习效果的追踪(辅导策略)开展合作学习组等3“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评价(1)“学困生”学习效果评价策略研究从德育素质的提高角度看,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有改变。从教学角度看,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否改变,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激励“学困生”的学习,设定进步的标准,形成学困生档案、成长日记,评选“进步之星”等。如: 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对研究的“学困生”的成绩进行列表分析,并与之

10、前做对比,检验转化成果,调整转化措施。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2)对教师“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评价策略研究定期评价教师对学困生的指导转化工作是否有效,依据所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和学习态度、习惯等转化情况,依据教师在过程中实验探索的成果,撰写个案分析的情况等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评选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优秀教师团队和优秀个人。如:调查法:学困生进步情况调查 座谈法:通过和教师谈话了解学困生的转化效果,转化措施是否有效。通过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得到学生的认

11、可。 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家长+学困生”、“优秀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6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7测

12、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8比较法:通过“学困生”转化后与转化前的进步进行比较,说明课题研究价值。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郭延峰副组长:辛洪涛金铭立组员:张军堂 才惠 丁文超 刘羿青 管永新2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教师、家长和学生3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模式每个干部负责五个教师,每个教师负责一个家长、一个优秀学生和两个学困生。组成“干部+教师”、“教师+学困生”、“家长+学困生”、“优秀生+学困生”干部、教师、家长、优秀生和“学困生”双向互动,多向互动,促进“学困生”健康有序的发展。九、课题研究的工作措施(一)管理措施:1学校把“学困生”的转化及管理工作

13、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困生”转化研究领导小组,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积极支持,保证“学困生”转化工作顺利进行。2“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从学生入学时抓起,在“四加一”的管理模式下实行“学困生”工作专人负责制,学校干部主要负责“学困生”的宏观管理、计划的制定、检查与落实,教师负责“学困生”的管理,主要有政治思想工作、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教学效果。3学校对“学困生”要加强跟踪检测,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期期清”,将“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纳入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王琪(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

14、育基地,昆明 650091)Advances in Basin Land-use and Lake EutrophicationWANG Qi(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Resource of Yunna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是水环境生态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打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平

15、,使水体内营养元素和相关物质的浓度升高而产生的。目前有关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各种原因、作用机理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土地利用方式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论述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为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提供参考,也为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湖泊;富营养化Abstract Recently ,the study of lake eutroph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water ecolo

16、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world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balance of nutrition had been changed in lake ecosystems ,and thus caused lake eutrophication .Currently ,there has been done many researches on the reasons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However ,the study on the

17、 contribution of land use to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is less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basin land-use on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ntrol measures ,not onl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eutrophication ,but also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

18、r the deeply research of this field . Key words land-use ; lake ; eutrophication 1 前言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水体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为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屈冉等,2008)。水体发生富营养现象之后,水生生物种类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水体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富营养化湖泊的主要特征为:蓝绿藻为绝对优势种,在夏秋季节疯狂爆发,恶化水质,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释放有毒物质,给社会、经济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Horne and Goldman,1994)。由于富营养化会

19、带来很多危害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同时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及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张宇等,2009)。早在20 世纪初,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国外生态学家、湖沼学家的注意,同时也得到一些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而到了20 世纪50 年代到60 年代初期,国内的专家学者才开始注意到有关富营养化问题(赵永宏等,2010)。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全国共有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95%,其中约1/3为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占全国淡水湖泊总数的60

20、%-70% (秦伯强,2007)。目前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51.2%。在39个代表性水库中,达富营养程度的有12座,占30%。在五大淡水湖中,太湖、洪泽湖、巢湖已达富营养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目前虽维持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韦立峰,2006)。湖泊富营养化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但是近20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富营养化进程被大大提高(赵永宏等,2010)。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区、云贵湖区、部分东北山地及平原湖区与蒙新湖区。主要淡水湖泊除了位于人烟稀少地区和处于原始状

21、态的部分湖泊外,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均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标准(金相灿等,2007)。富营养化形式严峻。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体氮、磷营养盐数量剧增。在生态系统中,养分运动的载体是水分。生态系统所获能量(太阳能) 的95% 用于水分的驱动以维持系统的功能。土壤是生态系统养分的主要库。土壤养分的运动又直接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 二者呈反馈控制关系。很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系统水分运动途径从而影响系统养分的运移(孟庆华等,2000)。因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流动从而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何锋等,2010)。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22、不仅改变了流域的景观格局,也改变了湖泊与陆地之间物质和能量方面的交换与联系,从而改变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自身修复功能,使湖泊日益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Hanski et al.,2000;Miska Luoto et al.,2003)。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土地利用方式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果(董莉丽等,2009;刘红玉等,2007;高超等,2005)。由于农业用地是流域最主要的,同时也是对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因此本文着重从农业用地方面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

23、采取的措施。2 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21 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概念及分类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任何生态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活动紧密相关,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压力(黄磊昌等,2004)。土地利用指土地的使用状况或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既包括土地生物物理特点的利用方式,也包括隐藏在控制土地生物物理特点之下的意图,即利用土地的目的(王秀兰等,1999)。因此,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决定了土地

24、覆盖情况,从而影响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输出情况。广义地讲,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分为非农业用地即工矿业用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三大部分,其中各分又可再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高杨等,2006)。2 2 非农业用地与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概况非农业用地包括工矿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各种高耗能、高排放的工厂应运而生。为了方便排污减少治污成本,不少工厂依河而建,将大量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导致了大面积水源的污染。与此同时,为了支撑工业发展,采矿业也在不断发展。但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废弃的尾矿也没有进行

25、妥善的管理,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随着人口、经济的增长,城镇和交通用地也在不断扩张,建设时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土壤的大规模开挖和随意堆放,极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街道路面的不透水性,使得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污水随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营养盐急剧增多,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加剧(高杨等,2006)。从20世纪80-90年代起,我国由于工业污染严重,点源污染研究、治理一直被视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工业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王海云等,2006)。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各种排污管道系统的建设,城市生活污水也得以进行集中处理,大大减少了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虽然对点源污染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降低了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但水质状况并未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至此,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中(全为民等,2002)。23 农业用地也湖泊富营养化研究概况这里的农业指大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同时包括养殖。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体氮、磷营养盐数量剧增,而农业生产会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盐流入水体,因而农业在富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