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3.pdf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62353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6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3 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4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5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6 出胞(exocytosis) 7 入胞(endocytosis) 8 配体(ligand) 9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0 电压门控通道(volta

2、ge-gated ion channel) 11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2 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13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4 极化(polarization) 15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6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7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18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19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20 锋电位(spike pote

3、ntial) 21 阈值(threshold) 22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23 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24 兴奋性(excitability) 25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26 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27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8 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 29 钙触发钙释放(CICR) 1 30 前负荷(preload) 31 后负荷(afterload) 32 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

4、y) 33 单收缩(single twitch) 34 强直收缩(tetanus) 35 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36 药物-机械耦联(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37 电-机械耦联(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二、填空题 38.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膜的基架是液态的 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 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 。 39.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 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 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 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 也可以自动融 合而修复。 40.能以单纯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都是

5、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 如氮气、 甘油、 水、 尿素等;它们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 和 膜对该物质的 。 41.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经 易化扩散和经 易化 扩散两类。 42.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 ; 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 是 电-化学 梯度进行的。 43.钠泵每分解1分子 ,可将3个 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 移入膜内。 44.钠泵主要分布在质膜上, 而钙泵除存在于质膜上外, 更集中的分布于 或 膜上。 45.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 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6、 46.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 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 或 的能 力和具有 酶活性。 47.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通过与多种底物蛋白结合而发挥其调节作用,细胞内这种与 钙离子结合的蛋白统称为 ,它们的种类很多,其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多的 是 。 48.离子跨膜流动的产生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是膜两侧对离子的 ; 二 是膜对离子的 。 49.静息电位是由 外流形成的,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 快速内流形成的。 50.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 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 通道 2 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51.钠通道至少存在关闭、 激活和失活三种功能状态, 其中的关闭状态和 状态是稳 态,而 状态

7、只是一个瞬态;激活的通道会自动进入 状态。 52.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 ,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 的 。 53.缝隙连接通道可在细胞内 浓度过高或 等情况下关闭。 54.在刺激的 以及 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 的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阈强度; 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 电位的 外加刺激的强度。 55.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 。 56.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 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纵管系 统的作用是通过对 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 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8、 57.有机磷农药对 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 的清除,引起中 毒症状。 58.美洲箭毒和-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 形成牢固结合,从 而阻断 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 59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 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 的 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60.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是由 与细肌丝上 蛋白结合而引发的。 61.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 收缩, 这种收缩因无位移, 而没有做功;其作 用是保持一定的 ,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62.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 状态,使肌

9、肉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 63.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 称为 收缩;若每次新的 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 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64.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通常将平滑肌分为 和 。 65.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 和 内流形成的,两种离子各自的 作用与肌肉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动作电位的复极相是由 外流形成的。 三、选择题 A 型题 3 66.细胞内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ANa + BK+ CCa2+ DMg2+ ECl- 67.与膜内外Na +、K+分布不均匀有关的过程是: A.单纯扩散 B.

10、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68.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经途径 D.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9.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仅在外表面 B仅在内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

11、有 70.细胞膜糖类与膜蛋白或膜脂质结合的形式是: A.氢键 B.肽键 C. 碱键 D.离子键 E.共价键 7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主要作用是: A.离子通道的主要成分 B.离子泵的主要成分 C.受体的主要成分 D.抗原的主要成分 E.细胞的骨架 4 72.细胞膜糖链的功能是: A.信息传递 B.转运物质 C.维持形状 D.识别标志 E.屏障作用 7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B.膜两侧的浓度差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74.CO2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A.分压差 B.电位差 C.水溶性 D.脂溶性 E.ATP 分解供能 75.

12、甘油跨细胞膜转运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6.氨基酸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7.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轴突末梢重摄取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8.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9.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5 A.单纯扩散 B.经载

13、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0.内分泌腺细胞将合成的激素分泌到组织液中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81.安静时细胞膜内K +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 ACh 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83.下述哪项不属于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的特点? A饱和现象 B电压依赖性 C结构特异性 D.竞争性抑制 E与通道蛋白无关 84.单纯扩散和易化扩

14、散的共同点是: A.均消耗能量 B.均是可逆过程 C.均有蛋白质参与 D.均是转运大分子物质 E.均是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物质 85.有关主动转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恢复和维持离子跨膜的不均匀分布 B.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C.需要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需要通道参与 86.下列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A.胰酶的分泌 B.肾小管泌氢 C.胃腺细胞分泌黏液 D.神经递质的分泌 E.蛋白质激素的释放 6 87.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属于: A.出胞 B.入胞 C.单纯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8.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cAMP B.cGMP C.二酰甘油 (D

15、G) D.去甲肾上腺素 E.三磷酸肌醇 (IP3) 89.cAMP 可以激活: A.G 蛋白 B.磷脂酶 C C.蛋白激酶 A D.蛋白激酶 C E.蛋白激酶 G 90.IP3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细胞内储存钙释放 B.刺激细胞内储存钙释放 C.抑制细胞外钙内流 D.刺激细胞外钙内流 E.调控基因表达 91.相邻细胞间进行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 A.致密体 B.曲张体 C.中间丝 D.缝隙连接 E.突触小体 92.不存在缝隙连接的细胞是: A.晶状体上皮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E.肝细胞 93.ACh 的 N 型受体属于: A.通道型受体 B.G 蛋白耦联受体 C

16、.效应器酶受体 D.胞质内受体 E.核内受体 94.ACh 的 M 型受体属于: A.通道型受体 B.G 蛋白耦联受体 C.效应器酶受体 D.胞质内受体 E.核内受体 95.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 B.脂肪 C.糖脂 D.蛋白质 E.氨基酸 7 96.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决定于: A.通道的数量 B.通道的溶解性 C.通道的脂溶性 D.通道的组成成分 E.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大小及其电荷情况 97.具有机械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肌梭 B.终板膜 C.神经细胞 D.视杆细胞 E.心室肌细胞 98.具有化学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肌梭 B.骨骼肌终板膜 C.神经胶质细胞 D.毛细胞 E.心室

17、肌细胞 99.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 ATP 分子,钠泵能使: A.2 个Na +移出膜外,同时有 3 个K+移入膜内 B.2 个Na +移入膜内,同时有 3 个K+移出膜外 C.2 个Na +移入膜内,同时有 2 个K+移出膜外 D.3 个Na +移入膜内,同时有 2 个K+移出膜外 E.3 个Na +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K+移入膜内 100.细胞膜内外正常Na +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 +-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10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

18、,兴奋性为: A.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B.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E.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8 10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基强度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动作电位的幅度 10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 零 B.无限大 C. 小于正常 D. 大于正常 E.等于正常 104.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19、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05.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106.关于生物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均大于动作电位 B.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属于局部电位 C.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可以总和 D.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E.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在产生部位最大 107.当达到K +平衡电位时: 9 A膜两侧K +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浓度

20、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侧K +的净外流为零 108.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109.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外的K +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D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E加大细胞外K +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110.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

21、.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1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12.关于神经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电压门控通道 B.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被大量激活 C.是引起去极相中再生性钠内流的通道 D.只有激活和失活两种功能状态 E.主要分布在有髓纤维的郎飞结处 113.阈值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10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E.保

22、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14.决定细胞兴奋频率的是: A.静息期 B.低常期 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115.肌细胞动作电位不会融合的原因是存在: A.静息期 B.低常期 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116.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绝对值)加大时,其兴奋性: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 117.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118.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 A.阴极下方 B.阳极下

23、方 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 D.阴极或阳极之间 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 119.增加细胞外液K +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20.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21.与神经动作电位正后电位形成有关的是: 11 A.钠内流增多 B.钾外流增多 C.氯内流增多 D.钠泵活动 E.钙泵活动 122.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 +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细胞膜对K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细胞膜对

24、Na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细胞膜对Na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23.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锋电位 124.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K +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12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 +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

25、+通道的状态无关 12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12 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12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K +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2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 A.K +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29.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

26、,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 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130.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条神经纤维的: A.直径不同 B.阈电位不同 C.兴奋性不同 D.离子通道不同 E.静息电位水平不同 131.河豚毒可使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A.幅度加大 B.不能产生 C.复极相延长 D.复极相缩短 E.后电位消失 132.增加细胞外液中Na +的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会: A. 不变 B.减小 C. 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33.Na +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

27、.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六烃季铵 134.K +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六烃季铵 135.Ca 2+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异搏定 13 136.在神经细胞锋电位降支期间,大部分Na +通道处于: A.失活状态 B.关闭状态 C.激活状态 D.复活过程 E.适应过程 137.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加大细胞外Na +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 +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28、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 2+无关 13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3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 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140.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机制的共同点是: A.电紧张性扩布 B.局部电流作用 C.局部兴奋总和 D.缝隙连接 E.电突触直接传递 141.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的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局部电流 E.最大复极电位 142.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

29、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14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4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 B传导速度慢 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144.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终板电位实现信息编码和整合的方式是: A.递减信号 B.模拟信号 C.数字信号 D.易干扰信号 E.高耗能信号 145.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动作电位的

30、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14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呈不衰减式传导的原因是局部电流: A.等于阈强度 B.远大于阈强度 C.消耗较多能量 D.呈跳跃式传导 E.具有双向传导 147.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C双向传导 D不衰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48.用来解释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原理的学说是: A.全或无学说 B.局部电流学说 C.膜的离子流学说 D.局部兴奋学说 15 E.跳

31、跃式传导学说 149.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 +通道开放所致 E.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150.安静时运动神经末梢: A.不释放 ACh B.少量囊泡随机释放 ACh C.大量囊泡量子式释放 ACh D.大量囊泡交替释放 ACh E.大量合成及储存 ACh 151.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

32、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152.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 ACh 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 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153.关于终板电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 B.是由Na + 内流引起 C.是由许多微终板电位总和而成的 D.是由K +外流引起的 E.有关的离子通道为化学门控通道 154.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16 A.明带 B.暗带 C.H 带 D.明带和 H 带 E.暗带和 H 带 155.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

33、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56.有关横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粗肌丝的组成成分 B.具有 ATP 酶的作用 C.可分解 ATP 为肌肉收缩提供能源 D.可与肌纤蛋白结合并拖动细肌丝滑行,产生张力 E.横桥与细肌丝联结数目不影响收缩速度或张力 157.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 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使Ca 2+和肌钙蛋白结合 15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

34、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节 159.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 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 +、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对Ca 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 ACh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160.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是: A.Na + B. K+ C.Ca2+ D.Cl- E.ACh 17 161.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脂酶 BATP 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胆碱乙酰化酶 16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 释放减

35、少 B.ACh 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 ACh 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63.关于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 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肌节缩短 16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D.四乙胺 E.-银环蛇毒 165.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是: A.阿托品 B.新斯的明 C. 美洲箭毒 D. 哇巴因 E.-银环蛇毒 166.美洲箭毒和-银环蛇毒的相同作用是: A.阻断接头前膜动作电位的发生 B.减少接头前膜递质的释放

36、 C.破坏胆碱酯酶 D.水解神经递质 E.阻断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167.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68.横纹肌收缩时胞质内增多的钙离子主要来自: A.膜外 B.核内 C.线粒体内 D.胞质内 E.肌质网内 16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18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 对 1 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170.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重要因素 D

37、.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171.表示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关系曲线是: A.长度-能量曲线 B.长度-张力曲线 C.长度-速度曲线 D.张力-速度曲线 E.负荷-速度曲线 172.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E.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173.后负荷超过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时出现: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停止收缩 E.缩短速度减慢 174.后负荷越小,骨骼肌收缩: A.产生张力越大 B.单收缩越持久

38、 C.缩短速度越大 D.做功越大 E.越易疲劳 175.表示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关系曲线是: A.长度-能量曲线 B.长度-张力曲线 C.长度-速度曲线 D.张力-速度曲线 E.负荷-速度曲线 176.在观察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实验中需要: 19 A.固定后负荷 B.采用连续刺激肌肉标本 C.将后负荷减小到零 D.使前负荷小于后负荷 E.使前负荷大于后负荷 177.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 A.幅值变大 B.幅值变小 C.发生复合 D.独立存在 E.频率变低 178.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79.骨骼肌做等

39、张收缩时: A.长度不变 B.张力逐渐增大 C.只发生在离体骨骼肌 D.不做功 E.可做功 180.参与维持姿势的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1.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2.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 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3.连续刺激不会使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叠

40、加的原因是: A.刺激间隔太短 B.存在不应期 C.刺激强度太小 D.细胞能量耗竭 E.细胞疲劳 184.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动作电位融合 B.收缩过程融合 C.刺激强度过大 D.有效不应期过长 E.肌肉兴奋性过高 185.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多为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粗肌丝与细肌丝结合不易分离 B.神经-肌接头处持续释放 ACh 20 C.接头间隙内的 ACh 不被清除 D.运动神经传出动作电位是一连串的 E.运动神经传出的动作电位的时距大 186.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动作电位融合 B.收缩过程融合 C.刺激强度过大 D.有效不应期过长 E.肌肉兴奋性过高 187

41、.在细肌丝中比例最高的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88.具有 ATP 酶活性的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89.单个单位平滑肌中不包括: A.胃平滑肌 B.小肠平滑肌 C.大动脉平滑肌 D.子宫平滑肌 E.输尿管平滑肌 190.多单位平滑肌中不包括: A.睫状肌 B.虹膜肌 C.竖毛肌 D.小血管平滑肌 E.气道平滑肌 B 型题 A.脂质 B.糖类 C.蛋白质 D.糖脂 E.胆固醇 191.在细胞组成中,分子数最多的是: 192.在膜结构中主要起屏障作用的是: 193.使膜呈液态的主要

42、成分是: 194.功能活跃的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E.原发性主动转运 21 195.氧由肺泡进入血液是: 196.Na +、K+逆浓度差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197.安静时细胞膜内K +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受体 B.G 蛋白 C.二酰甘油 D.肾上腺素 E.磷脂酶 C 198.属于膜效应器酶的是: 199.可以起第二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200.可以起第一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201.在一定条件下能激活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是: A.电压门控通道 B.化学门控通道 C.机械门控通道 D.细胞间通道 E.信使门控通

43、道 202.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属于: 203.突触前膜上的钙通道属于: 204.可使一组细胞进行同步性活动的是: 205.与内耳毛细胞声电换能有关的通道是: 206.心肌细胞 T 管膜上的 L 型钙通道是: A.Na +泵 B.Cl-泵 C.Ca2+泵 D.H+泵 E.I-泵 207.骨骼肌的肌质网上富有: 208.胃黏膜壁细胞表面有: 209.甲状腺腺泡膜上有: 210.与骨骼肌发生舒张有关的蛋白质是: 211.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Cl -主动重吸收有关的是: 22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212.阈下刺激引起膜的: 213.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 +离子外流引起: 214.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