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年_新)1.pdf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62419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25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年_新)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年_新)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年_新)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年_新)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年_新)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水与生命活动” 复习课课例 “ 水与生命活动”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为第 2轮复习课, 指导思想是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 因此找准知识之间的联结点, 将 相关知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是本节课的设计要突破的 重点和难点。同时, 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 对象分析: 进行了第 1轮复习后, 学生对生物学 科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但知识基本处于零散、 彼此孤 立的状态。 同时, 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 学生对知识的 迁移能力较差, 几乎没有。 三、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 水与生命活动” 为中心, 将 有关水的知识有机联系起

2、来, 从现实问题出发, 引导学 生分析归纳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与生产、 生活相关的 问题, 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交替 进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 并使 34 生 物 学 通 报 2003 年第 38卷第 1期 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的一种方法。 四、 教学目标(略) 五、 教学过程: 通过“ 缺水的地方生物少” 这一事实 引出课题。 ( 一)细胞及生物体内的水 通过图、 表, 复习水的含量、 存在形式及作用等知 识。 讨论问题 1: 种子在存放前要晒干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 在播种前浸泡种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讨论问题 2: 当细胞( 或生物体) 内自由水

3、增多时, 细胞( 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小结。 通过“ 不同的生物体内水分代谢的途径不同” , 引出 下一个问题。 ( 二)植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讨论问题 3: 土壤中的水经过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后 散失到大气中? 出示习题 1,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小结。 讨论问题 4: 植物体内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 植物 细胞的哪些细胞器能产生水?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小结, 并强调。 通过“ 与植物相比, 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有所不 同” , 引出下一个问题。 ( 三)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讨论问题 5: 你在清晨喝的一杯水到哪里去了? 出示习题 2, 学生讨

4、论, 教师归纳。 讨论问题 6: 生活在米、 面中的“ 米虫” , 一生都不饮 水, 难道它不需要水吗? 讨论问题 7: 动物体内有哪些生理过程能产生水? 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小结, 并强调。 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 启发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 论。 ( 四)水与生物界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 小结。 最后, 教师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六、 板书设计(略) 习题 1: 下图是植物体水分代谢图解, 请据图回答: 1) 植 物 水 分 代 谢 是 指 水 分 的、 、和散失的过程。 2)图中的(B) 从(C)中吸水的方式叫做, 这 种吸水方式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3

5、)水从(D)到(E)的输送动力是。 参考答案: 1) 吸收 运输 利用 2)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和复原 3) 蒸腾作用 习题 2: 下图是人体对水分的摄入、 吸收、 分泌及排 出的途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请将图中的? 、 ? 、 、 !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填入 相应的横线上。 a. 胃肠道中的水分通过? 方式进入内 环境。 b. 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的形式进入 消化道。 c. 肾小管中的水分通过 作用进入内 环境。 d. 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皮肤的! 排出 体外。 2) 水 在人 体 内的 重要 作用 是 a, b 。 参考答案案 1)a. 自由扩散 b. 消化液 c. 重吸收 d. 汗腺

6、2)a 水是细胞(或生物体) 的主要组成成分 b 生物 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BZ) 35 2003 年第 38 卷第 1 期 生 物 学 通 报 实践能力,实 现科技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收到良好效果。 4 完善考试与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以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调研报告成绩+笔试成 绩汇总,作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另外,对于 在科技服务、科普教育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者,对于在 科技制作、创新大赛中获奖者,分别予以相应的奖励加 分。这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发展状况的考核方法,虽增加了考核与评价的难度,却 为学生提供了有选择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受到学

7、生的普 遍欢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晓莉,张春燕,朱晓云. 论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06(4). 2 黄俊杰. 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养教育: 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3 李大光.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目的到底是什么J. 民主与科 学,2006(6). 4 高潇怡. 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模式发展述评J. 外国教 育研究,2007(3). 5 郑挺谊. 科学教学加强 STS 教育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 2005(9). 责任编辑:杨裕南 (上接第36页)报告可包括如下几部分: (1)引

8、言:简单描述实验动机与目标。 (2)实验过程:详细记录下操作的流程与条件,如果 需要,简述实验所涉及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3)结果:条理分明地写出实验结果,照实陈述实验 所得结果。 (4)讨论(或论证):由观察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 整合分析,说明由实验结果透露出来的信息。若有与事实 或已知不符的要仔细讨论或解释,通常都要引用已发表的 论点来讨论,并且引申出可能的解释模型。该部分最重要 的是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 (5) 图形与表格: 与实验有关的图表一定要精确制作, 正确而易懂的图表有助于研究结果的判读,图表要加相应 的文字说明。 (6)参考文献:实验报告中若引用他人结果,一定要 列入参考文献。

9、 4数学实验课程学习评价 由于数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应该重新全面确立评 价标准和内容,使学习评价从单纯检查掌握知识向既检 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综合性评价过渡,注重对教学过程 的全程评价。目前,我校的做法是,学生的学习评价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笔试成绩(占 70%) ,另一部分是 实验考查与创新设计(占 30%) 。实践证明,这种改进使 以往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的局面得以改变, 学生普遍认为更重要的是数学应用能力、数学素质以及 创造力的培养。 以“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为核心的数 学实验技术进入教学过程和学生课堂是实施以数学素质 教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

10、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学实验课程绝不能取代传统的 数学教学,它只能作为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补丁” ,只 有真正把数学实验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力争与已 有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数学实验思想的 引领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做数学” 、 “用数学”的教学 目标。 责任编辑:余大品 中国大学教学 2007 年第 12 期 54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姚春梅 姚春梅 摘 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将“高、新、尖”科技 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将专业教育与综合能力发展结合、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创新衔接是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现代科学技

11、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科学素养;STS 教育理念 大学专业教育关注的是各学科的、专门的知识和 技能,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专业优势,但不利于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知识体系的联系,造成学科封 闭和文理隔离,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 课程设置及内容往往落后于科学发展的速度,许多前 沿知识难以走进课堂,学生缺乏对“高、新、尖”科 技知识及发展历程的基本了解,缺乏对科技发展对社 会进步影响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 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尝试建立由多学科教师 组成的教学团队,开设以介绍科学技

12、术前沿专题知识 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应用探索背景的课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 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 融合的课程体系,作为对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笔者 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等 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创新教学理念 1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其教学 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Scientific Literacy)。 科学素养的缺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足,不 仅仅在部分文科大学生身上有所反映,在某些理工科 学生中也同样存在这方面

13、的问题。科学教育的对象, 不仅是文科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只是各有侧重。 更何况科学与人文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文的 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科学作为 一种文化现象,一开始就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创新 能力与开拓精神更多地来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 学的碰撞与交流。 这就启迪我们要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确立课 程教学目标, 明确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维度: (1)是所获知的科学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科学知识界定 问题,获得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对科学事件做出有 科学依据的推论。(2)是明确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和进行 探究的一种形式,理解科学活动的典型特征。(3)是了解 科学

14、和技术如何形成我们的物质世界、 智力和文化氛围。 (4)是做一个反思型公民,积极主动地从事与科学有关的 事件,并有自己独特的科学意识。 对于文、理、工科学生而言,通过对于科学技术前 沿的了解,认识和理解科学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对科 学的态度、观察与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的批判精 神,也包括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能力,学会使用和管 理科学与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对于理工科学 生而言,应进一步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的能 力,努力培养应用与创新技术的能力。 2强化“STS”教育理念,深刻认识科技与社会的 关系 STS 教育即科学、技术、社

15、会教育。在学习现代科 学技术的同时,全面开发现代科学技术对心灵的教育功 能。从当前世界面临的与科技有关的重要问题入手,去 探询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去探询作为 一个科学家和决策者对这种互动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 着清醒与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 新型的价值观,并提高参与社会民主决策的科学素养。 姚春梅,湖南文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55 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创新教学内容 1反映科技前沿,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 21 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跨门类科学与技 术整合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 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

16、 建立以科学技术前沿专题为主线, 融科学于技术的理论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自然科学 篇、高新技术篇、科技发展战略篇三部分,自然科学部 分主要讲授学科结构、重大成就和前沿报告;高新技术 部分主要讲授人口健康与现代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技 术、光电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建筑技术等;科技发展 战略主要讲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强国之 路。 在整体构架和安排上, 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跨学科性、 多元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 热点聚焦,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应用探索背景,同时 又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 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相融合

17、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与个人兴趣 有选择地开展主题研究,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 法、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理论联系实践, 促进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的衔接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教学主 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因而将掌握知识本身作为学习 的最终目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增加这些事实材料和解 题的技巧,不强调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在这样 的教学理念下,往往认为学生从学校里获得的抽象知 识能够直接迁移到实际应用的新情境中去。显然,这 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为此,在教学中注重 通过自然科学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研讨科学发 现、技术发明,工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目的是

18、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注重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 要素,如市场的需求、科学知识的准备、技术的研发 和资金的投入等,告诉学生应去研讨什么和如何进行。 重视知识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重点阐述高新技术的 科学基础、技术要素等;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科学 知识如何与应用结合产生新技术,新技术如何与市场 结合形成企业;这是我们采取的又一改革策略。这样 不但可以使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世界之中,建 立问题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强化概念、内容与社会、 经济以及技术条件间的联系;面向实际,加强实践环 节,还可以使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真正形成知识的应用和

19、创新的体验,强化了科学技 术对于广阔世界的现实意义。 3把握科技为“人”的本真属性,实现科技与人文 的沟通与重构 在功利主义当道的科技时代中,人文教育之所以重 要, 乃是因为它直接触及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在科学技术 教育中强化 STS 教育,就是尝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 教育进行沟通与重构,注重介绍在科研问题中的各种观 点, 并通过科技发展过程说明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社会的产 物, 并非少数人关在象牙塔中所能得到的。 教育学生懂得 社会、 集体和实践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在学习现代科学 技术的同时, 进行感悟与反思, 关注人类为什么去从事科 学技术, 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从事科学技术, 以什么样的方

20、法去从事科学技术, 怎样对待科学技术的结果, 如何运用 科学技术等; 这一切, 涉及作为科学技术主体的人的利益 趋向和价值判断,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态度。 在 21 世纪多元价值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中, 将科学技术教育的精神与人文精神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 为学生建立价值定位,把握科技为“人”的本真属性,使 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有科学理性与远见的知识分子。 4拓展学科领地,突出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特色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 趋势日益壮大,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 增。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最大的冲击就是世界各国的 大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全球性的竞争之中,

21、各大学培 养的人才将不仅是为满足各国国内的市场需求,更必须 能适应全球性就业市场的趋势与要求。 相应于这一变革,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就必须拓宽学科领地,在全球化 视野下,融入中国本土特色,充分反映世界科技动态的 同时,展示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民族工业 发展现状, 激发当代大学生振兴民族工业的信心和斗志。 三、探究与应用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1 以专题探究式教学为主, 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意 味着更多地控制和支配,而“学”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 与自由。因而,建立由多学科精英组成的教学团队,有 效组织多学科交融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 课堂

22、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及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努力从“引导” 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与动力。以科技前沿专 题为主线,开设若干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中, 通过师生互动,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创设有利 于学生达到理性思维彼岸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式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专题的确定、调 56 研问题的界定、学习方法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等环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科 学研究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 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本质,并对科学技 术的理解和科学技术探究的经历内化为科学素养。 2 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为学生搭建

23、自学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建成了以文本 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音视频资料库等丰富的 立体化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为学生自 学提供信息资源与交流平台。 3以实践活动为拓展, 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互动 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得到来自实际的体 验和感受,我们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在课程教 学中安排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拓展 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肾单位(nephron) 2. 致密斑(macula densa) 3.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24、 ) 4. 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5.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6.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7.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8. 肾小管的分泌(tubuler secretion) 9. 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10. 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 11.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 12.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

25、sis) 13.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14. 水利尿(water diuresis) 15. 肾素(renin) 16.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7. 清除率(clearance, C) 18. 自由水清除率 (free-water clearance, CH2O ) 二、填空题 19. 尿生成包括_、_和_三个基本过程。 20. 当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可_,当动脉血压低于 80mmHg 时,肾小球滤过率_。 21. 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

26、于被滤过物质的_及其_。 22.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 23. 如果肾血浆流量加大,滤过平衡点就移向_,故肾小球滤过率_。 24. 肾脏通过重吸收_和分泌_,以及分泌氨,对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5. 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_。正常情况下,滤过的葡萄糖均在_被重吸收。 26.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主要受_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_调节。 27. _是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而_和_是建立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溶质。 28. 外髓部组织间隙高渗是_主动重吸收_形成的,内髓部组织高渗是由_和_共 同构成的。 29. 正常成年人终尿的排出量每日约_,

27、尿量和尿的渗透浓度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每日 尿量超过_称为多尿;24h 尿量少于_称为少尿;24h 尿量少于_称为无尿。 30. 球-管平衡的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和_的变化有关。 31. 血管升压素可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_,使尿液_,尿量_。 32. 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 33. 血浆晶体渗透压_,将引起垂体后叶_的分泌增多。 34. 由球旁细胞分泌的_,能催化_使之生成_。 35. 肾素分泌可受肾内_和_两种感受器的调节。 36.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_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激素,可增加_的排泄和增加_的重吸 1 收。 37. 某物质的清除率小于肾小

28、球滤过率,表示其在肾小管被_;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则表示肾小 管可_该物质。 38. 膀胱充盈,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沿_传入,到达_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排尿 反射进行时,神经冲动沿_传出。 三、选择题 A 型题 39.通过下列哪项可完成肾脏的泌尿功能? A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 B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活动 C肾小体、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 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 E以上全不是 40.当肾动脉压由 120mmHg(16kpa)上升到 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加 41.动脉血压在 80180

29、mmHg 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42.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感受入球小动脉血压的变化 B可感受血液中 NaCl 含量的变化 C感受小管液中 NaCl 含量的变化 D可调节血管升压素的分泌 E可感受肾血流量的变化 43.肾脏球旁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分泌血管紧张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醛固酮 D分泌前列腺素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4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E两侧肾

30、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2 45.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率为: A100mlmin B125mlmin C150mlmin D200mlmin E175mlmin 46.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47.正常情况下,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 A. 15 % B. 19% C45% D81% E85% 48.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C基膜层 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E以上都不是 49. 超滤液中葡萄糖含量: 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

31、与血浆相同 D与小管液相同 E与终尿相同 50.关于滤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滤过段越长 B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端血压远高于出球端血压 C肾小囊内压有可能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都有滤过 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可能为负值 5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全身动脉血压 E肾动脉血压 52.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 A全身动脉血压升高 3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囊内静水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5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

32、球滤过率增高: A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B肾交感神经兴奋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血管升压素 54.肾炎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血浆蛋白浓度升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囊内压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滤过膜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55.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注射血管升压素 B注射大剂量高渗葡萄糖液 C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D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E注射甘露醇 56.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 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B滤过面积的改变 C囊内压的改变 D滤过膜的通透性 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57.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入球端毛细血管段的主

33、要原因是: A出球端毛细血管血压过低 B囊内压逐渐升高 C毛细血管内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D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E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58.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59.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血浆蛋白减少 C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增加 4 D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增加 E肾小囊内压降低 60.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 血压降至 90mmHg D. 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 有效

34、滤过面积减少 6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 D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 E肾血流量减少 62.正常终尿量占原尿量的: A1% B2% C5% D10% E20% 63.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 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 C.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长均有滤过 D.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 E.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 64.剧烈运动时,少尿的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 C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35、E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65.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髓袢降支 E近端小管 66.小管液从近端小管流向髓袢顶点,管腔液中Na+的浓范围控制 59.以下均主要用于项目控制,除了:(D)(单选题) A里程碑分析 B业绩报告 C挣得值分析 D效益一成本分析 60.按发生频率排列缺陷的图表是:(D)(单选题) A一览表 B决策树 C因果图 D帕累托图 61.以下哪一项被要求核查质量小组建议的执行情况?(A)(单选题) A计划的过程审计 B正常的统计抽样 C诸如帕累托图表等的结果 D质量控制检验和测量记录 62.质量H审计H小组验证项目结果是否与规范要求

36、相符,需从哪些地方获取信息:(C)(单选题) A项目经理 B质量经理 C干系人 D高级主管 68.独裁型领导风格:(B)(单选题) A不尊重H团队H成员 B很少同团队成员商量事情 C征求意见后独自作出决策 D说服所有的人达成一致意见 69.有效的激励能够达到什么效果?(A)(单选题) A团队行动一致 目标一致 B团队产生攀比 C使员工关注一种需求 D使员工物质利益得到满足 70.期望值理论:(A)(单选题) A努力可以成功,成功得到奖励 B人性本善 C激励因素比保健因素更重要 D最后的期望是自我实现 71.以下关于团队凝聚力的说法都正确,除了:(D)(单选题) A使团队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B通

37、过良好的团队建设可以实现 C是实现好的团队绩效的必要条件 D使个性相同的人组成队伍 72.以下说法都正确,除了:(答案网址:http:/)(单选题) A尽管被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团队成员仍然应参与到更多的项目规划和决策过程中 B在最初的团队成员制定工作分解结构后,就可以考虑是否需要招募额外的项目成员 C项目成员招募后,需要根据其经验水平做额外H风险H规划 D招募的人员的水平不会导致活动持续时间和进度计划的改变 73.以下关于冲突的说法都正确,除了:(B)(单选题) A冲突应该及早处理,并利用直接 合作的方式处理 B冲突解决不能采用惩戒措施 C冲突的来源包括H资源H匮乏 进度安排和个性 D首

38、先应由团队成员负责解决相互间冲突 74.以下说法都正确,除了:(B)(单选题) A项目过程中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在于重新确定角色和职责,提供反馈,制定个人H培训H计划 B项目绩效考核应该正式 C360 度反馈也是项目绩效考核方法 D项目成员从其主管处获得反馈 75.集中办公的说法都正确,除了:(A)(单选题) A虚拟H团队H的使用不会减少集中办公的频率 B集中办公可以是临时性,也可贯穿项目始终 C集中办公可以培养项目团队的集体感 D集中办公地点也称为作战室 76.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班子成员的人数从五人增加到九人。会增加多少条H沟通H线路?(B)(单答案网址:http:/) A10 B26 C

39、36 D46 77.沟通不良和未解决冲突预示着:(C)(单选题) A项目错误复杂 B进度计划失败 C项目班子低效 D矩阵组织 78.项目经理H花在沟通上的时间占多少?(B)(单选题) A 50% B 75%-90% C30% D40%-60% 79.沟通基本模型的关键组件包括以下,除了:(B)(单选题) A编码 B距离 C媒介 D干扰 80.在人对人的沟通中,消息同时通过口头和非口头传送。作为一个一般规则,通过非口头暗示传送的消息占多少比例?(D)(单选题) A5%15% B20%30% C 40%50% D 高于 50% 81.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B)(单选题) A项目沟通不应该发布坏消息

40、 B沟通需求分析目的在防止干系人收到过多的信息 C沟通需求分析是沟通规划的依据 D沟通渠道总量是 n(n-1) 82.下列哪一项不是直接成本的一个例子?(D)(单选题) A项目经理的薪金 B分包商的费用 C项目所用的材料 D电费 83.在人力H资源H计划编制中,下列哪项不被认为是制约因素:(A)(单选题) A活动资源需求 B劳资双方就工资谈判的协议 C经济条件 D组织结构 84.人力资源规划中事业环境因素涉及组织文化和结构的因素包括以下,除了:(A)(单选题) A组织性的 B后勤保障性的 C政治性的 D功能性的 85.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记录方式有,除了:(A)(单选题) A工作分解结构 B层

41、级结构 C矩阵结构 D文字叙述形式 88.以下关于虚拟团队的说法都正确,除了:(B)(单选题) A可以组建一个工作地点十分分散的团队 B具有不同目标,并且在完成任务中基本不见面 C可以 24 小时工作 D团队成员可以在家办公 89.以下关于双因素理论的说法都正确,除了:(A)(单选题) A充分满足保健因素能够使员工感到满意 B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C保健因素如果不能实现,员工就会不满意 D激励因素能够从内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90.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内容(ABCD)(多选题) A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运作 B消费者行为 C厂商的市场供给 D 分配理论 E经济增长理论 93.下列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左右移动的是(BCDE)(多选题) A价格 B消费者收入 C消费者偏好 D消费者预期 E相关商品价格 9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多选题) A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B消费者收入增加一定会导致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表现为同方向变动关系 D一种市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E以上都正确 95.下列说法符合供求规律的是(ADE)(多选题) A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