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doc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572144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 东 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山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二八年十二月58 目 录 一、总 则1二、现状与形势1(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回顾1(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三)矿产资源形势3(四)勘查开发现状6(五)供需保障程度12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15(三)规划目标17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20(一)鲁东地区20(二)鲁中地区21(三)鲁西地区22(四)鲁北地区22五、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23(一)基础性地质调查23(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24(三)矿产资源勘查25(四)勘查规划分区28(五)勘查准入条件30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3

2、1(一)开发利用方向与布局31(二)主要矿产总量调控38(三)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42(四)开发利用结构43(五)两种资源,两个市场45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47(一)总体要求47(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48(三)保护与治理分区49(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50(五)矿山土地复垦51八、保障措施53(一)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53(二)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55(三)规划实施的资金保证55(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监督56(五)完善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57(六)加强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57附 表 目 录附表1 2007年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2007年山

3、东省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2007年山东省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4 2007年山东省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5 2007年山东省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6 2007年山东省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7 山东省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 山东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9 山东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0 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1 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2 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总量调控表附表13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4 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5 山东省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6 山东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

4、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7 山东省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8 山东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9 山东省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附 图 目 录附图1 山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附图2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附图3 山东省基础地质、能源矿产勘查规划图附图4 山东省重要矿产勘查规划图附图5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附图6 山东省主要矿产勘查开采规划区块图附图7 山东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一、总 则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

5、针,加强对我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山东省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果要求等文件精神,编制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年至2015年为规划期

6、,展望到2020年。规划是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矿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规划适用本省所辖行政区。二、现状与形势(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回顾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2年8月发布实施了第一轮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规划的实施对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得到加强,矿产勘查进一步活跃,勘查投入增长较快,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新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开采的煤、铁、金、

7、石膏、地下水等矿产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布局趋于合理,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生产能力低的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也存在着矿产资源规划法律地位不明确、规划预审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措施强制性不够等问题。(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十五”时期山东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文明进步。2007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58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三次产业比例为9.757.13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72

8、3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3646美元),按当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产值1671.5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4.44%,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3411.2亿元)的12.4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1亿美元,出口总值达到752.4亿美元;原矿及部分矿产品出口量4.397亿吨,贸易总额62.5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8.4%。环境保护得到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有效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2“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山东省“十

9、一五”总体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2010年达到30000亿元,人均超过39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537。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降低22%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8%。经济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亿美元左右。初步形成城乡统筹的发展局面,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800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以上,全省提前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三)矿产资源

10、形势1矿产资源概况全省已发现矿产150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1种的87.72%。查明矿产81种(含亚矿种计90种),占全国已查明矿种159种的54.1%。在查明的矿产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4种(其中稀有分散元素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47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但尚未查明或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69种。查明矿区(床)2447处(不含共伴生矿产地),其中能源矿产466处,金属矿产753处,非金属矿产781处,水气矿产447处。山东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产有42种,前十位的矿产有74种,以非金属矿产居多。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矿产山东均有查明资源储

11、量,其中石油、铁、铝、金、钾盐、石灰岩等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前10位。据2007年底全国查明资源总量统计,山东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资源有金、铪、自然硫、石膏等12种;列全国第2位的有菱镁矿、金刚石等9种;列第3位的有钴、锆、钛等9种;列第4位的有石油、钼、明矾石等7种;列第5位的有油页岩、耐火粘土等5种;列第6位的有重晶石等9种;列第7位的有铁矿等10种;列第8位的有轻稀土等5种;列第9位的有煤等6种;列第10位的有镓等2种。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比例较高的矿产有:自然硫(99.49%)、石膏(59.94%)、金刚石(47.54%)、玻璃用砂岩(33.06%)、岩金(10.98%)、石油(10.5

12、4%)、菱镁矿(8.96%)、滑石(8.27%)。另外,铁、煤查明储量也较丰富,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4.61%和3.25%。矿业开发占重要地位,山东矿业总产值在全国占第二位,仅次于黑龙江省。2矿产资源特点(1)资源储量较丰富,种类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山东省矿产种类较多,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均有分布,资源储量较丰富,单位面积丰度值较高,但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较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49%,居第11位。(2)支柱性矿产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及贫矿多、资源保证程度较低已查明的矿产地中,90%以上为中、小型矿床,大型、特大型矿床中除少数为煤矿、金矿外,多为非金属矿产。重要金属矿产绝大多数

13、为共(伴)生矿床,60%以上的铁和大多数有色金属矿产为贫矿或难采、选、冶矿产。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中铀、铁、铜、铅、锌、钼、磷、钾盐等矿产成矿条件较差、查明资源量少。(3)资源分布范围广、区域特色明显全省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受成矿地质条件制约,矿产资源在地域组合和矿种配置上呈现明显差异。鲁东地区是我国金矿的重要分布区,也是石墨、滑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产分布区;鲁中地区是能源(煤)及黑色金属(铁)矿产分布区;鲁西北及鲁西南地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区。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矿业经济布局奠定了物质基础。(4)部分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较大随着勘查技术条件的提高、

14、找矿新理论的应用,已获得许多重要地质找矿信息。如胶北地区部分“焦家式”金矿区深部发现并初步探明新的矿体,鲁西地区-1200米至-1500米以浅预测煤炭资源量较大,近海油田的发现,鲁西地区深部发现厚大的铁矿层等。这些预测和发现均表明石油、煤、铁、金等重要矿产后备资源找矿潜力较大。3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1)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胜利油田勘探区保有石油地质储量8.12亿吨,可采储量3.41亿吨,保有天然气地质储量348.18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分别还有约1725亿吨、3240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中原油田山东探区保有石油地质储量3949万吨,可采储量787.6万吨,保有天然气地质储量174亿立方米。

15、石油、天然气分别还有3亿吨、30亿立方米的资源潜力。煤:保有资源储量248.86亿吨,其中基础储量96.25亿吨,储量48.59亿吨。据预测,-2000米以浅还有400亿吨、-1200米以浅还有140亿吨的煤炭资源量。地热:查明总热储量8.1781019焦耳,折合标准煤约27.9亿吨。据预测,-3000米以浅可利用资源量约为3.1861020焦耳,相当于108.67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潜力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2)非能源重要矿产铁矿:保有资源储量28.7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9.6亿吨,储量6.37亿吨。据预测,潜在资源量约47.44亿吨,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45.95亿吨。铁矿资源潜力较大,

16、但多为贫矿。岩金矿:保有资源储量597.59吨,其中基础储量352.05吨,储量305.80吨。据预测,胶东地区-1000米以浅金矿潜在资源量大于2300吨,鲁西地区潜在资源量大于100吨。石膏:保有资源储量407.1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4.63亿吨,储量3.37亿吨。在鲁西隆起区的断陷盆地内资源潜力大,预测潜在资源量470亿吨,济阳、临清、东明坳陷也有较大资源潜力。矿盐:山东矿盐资源比较丰富。岩盐保有资源储量(NaCl)72.9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为65.27亿吨;天然卤水保有资源储量(NaCl)2.67亿吨。(四)勘查开发现状1基础性地质调查(1)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1:25万区调9幅,面

17、积6766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43.09;1:20万区调27幅,面积约124324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域面积的82;1:5万区调182幅,面积63945平方千米,占全省基岩出露面积的70。同时完成了部分相应的区域化探、物探、重砂调查。(2)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全省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已全部完成。已完成1:25万鲁西平原区水文地质调查6.4万平方千米、1:10万平原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5万平方千米。2矿产资源勘查(1)探矿权设置现状全省共设置探矿权1763个,勘查登记面积28007.34平方千米,其中:煤炭165个,面积12136.73平方千米;地热87个,面积2442.85平方千米;

18、金矿881个,面积7493.14平方千米;铁矿250个,面积2106.4平方千米;石灰岩40个,面积185.78平方千米。其它有银、铜、铅锌、钼、铝土矿、多金属矿、金刚石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共340个,面积3642.42平方千米。(2)主要矿产勘查程度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胜利油田勘探区探明含油面积2109.6平方千米。中原油田山东探区累计探明含油面积67.4平方千米,控制含油面积7.9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气面积25.1平方千米,控制含气面积3.7平方千米。煤炭:已查明井田中达到勘探(精查)的235处、详查的70处,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占查明井田总数的86.5%。勘查深度一般在-800米以浅,少量勘

19、查深度达到-1200米。地热:已查明地热区64处,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32处。金属矿产在探明的金属矿产地中,以金(银)、铁最多,其次是铜矿。金矿234处(含伴生矿10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51处,详查程度的67处,达到详查以上的占50.4%。铁矿204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43处,详查程度的32处,详查以上的占36.8%。金属矿产勘查深度绝大多数在-600米以浅,部分金矿及接触交代型铁矿勘查深度超过-1000米。非金属矿产主要非金属矿产有石膏、岩盐、地下卤水、石墨、滑石、金刚石、石灰岩、饰面石材、玻璃用硅质原料等,共查明矿产地223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86处,占矿产地总数的39%;达到详查程

20、度的57处,占矿产地总数的26%。查明矿产地中以石灰岩、饰面石材居多,其次是石膏和石墨。非金属矿产勘查深度一般-300米以浅。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截止2007年底,全省开发利用矿产(含亚矿种)86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黑色金属矿产1种,有色金属矿产3种,贵金属矿产2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8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0种,水气矿产2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58种。生产矿山企业8448个(胜利油田按1个企业计),年开采矿石总量48032.83万吨,固体矿产44096.97万吨(其中煤炭13688.85万吨、金矿石量1109.17万吨、铁矿石量1564.37万吨、其它矿产277

21、34.58万吨);石油2770.1万吨,天然气7800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76.28万人,矿业总产值1671.52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559.9亿元,利润497.62亿元。各类矿山企业中,大型、中型、小型(含小矿)企业数比为2.46.8290.78;产值比为7910.3110.69。全省规模以上采矿业总产值3117.77亿元(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工业增加值1270.3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54428.27亿元)的5.73%、工业增加值(13212.18亿元)的9.61%。矿业从业人数占全省就业人员(6081.4万人)总数的1.25%。作为矿业大省,山东矿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黄

22、金、金刚石、原盐、水泥、花岗石等矿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石油、玻璃硅质原料等矿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陶瓷原料等矿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五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胶东黄金、东营滨州油气、淄博济南莱芜冶金、枣庄泰安济宁煤炭以及胶东、鲁中陶瓷和建材原料等矿业生产基地,在原料保障、辐射带动、就业安置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矿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综合利用情况山东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水平总体较高。萤石、耐火粘土、金刚石、水泥用灰岩、膨润土开采回采率分别达到95.61%、75.05%、90.00%、97.19%、95

23、.24%;煤炭(采区)、金矿开采回采率分别为81.24%和93.22%;铁矿、熔剂用灰岩、重晶石、石墨、滑石开采回采率分别为68.8%、92.13%、71.43%、91.00%、85.18%。铁矿、金矿、金刚石、石墨选矿回收率分别为77.85%、93.15%、90.00%、78.00%。油气资源尾矿、油页岩、耐火粘土、高岭土、硫铁矿及金、银、铜、铅、钴等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程度提高,其中金、银、硫铁矿的综合利用比率达60%70%,铜、铅、钴等的综合利用比率达30%左右,一些难利用及低品位矿石(金矿、贫铁矿及铝土矿等)的开发利用也有所进展。(3)省外资源利用情况我省石油、黄金、煤炭、冶金、地矿

24、等部门已开始到蒙古、缅甸、委内瑞拉、苏里南、吉尔吉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和贵州、陕西、山西、河北、安徽、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省地勘局、省黄金公司、兖矿集团、鲁能矿业在贵州、内蒙古、新疆等地建设的煤矿、金矿山已经投产。(4)采矿权设置现状截止2007年底,全省共设置采矿权8448个。在采矿权构成中,砖瓦用粘土1772个,占21%;建筑石料类1713个,占20.28%;饰面花岗岩804个,占9.5%;水泥用石灰岩494个,占5.85%;煤矿307个,占3.63%;盐矿287个,占3.4%;金矿228个,占2.7%;建筑用砂210个,占2.42%;铁矿179个,占2.11%;矿

25、泉水104个,占1.23%,其余82个矿种累计采矿证之和占27.81%。4.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趋势(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全省各类矿山累计采空塌陷面积为356.12平方千米,其中采煤塌陷区面积344.72平方千米占全省塌陷总面积的96.8%。各类矿山露天采场破坏土地面积226.65平方千米,其中砖瓦粘土占用破坏土地最为严重,面积为124.79平方千米,占54.32%。 各类矿山固体废弃物1624座,累计积存总量达44192万吨,占地面积18.62平方千米,其中:尾矿库376座,积存量18586.77万吨,占地面积10.46平方千米;煤矸石234座,积存量8736.29万吨,占地面积3.34平方千

26、米;其它固体废弃物1014座,积存量16868.95万吨,占地面积4.82平方千米。德州、济宁、菏泽等市因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降,沉降面积分别为4256平方千米、86.9平方千米、200平方千米,德州沉降区最低点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992毫米。(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全省共建立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30处,其中世界级1处、国家级5处,各市、县划定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276处,保护区面积8675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累计治理采空塌陷总面积131.48平方千米,平均恢复治理率达到69.83%;治理露天开采破坏的土地面积127.20平方千米,平均恢复治理率56.

27、12%。矿山废水年处理总量21220.27万立方米,循环利用总量16815.67万立方米,平均循环利用率79.24%。目前全省有煤矸石、粉煤灰制砖厂9座,煤矸石水泥厂10座,煤矸石热电厂27座。2007年累计利用固体废弃物总量4603.62万吨,其中尾矿2207.71万吨,煤矸石1731.47万吨,平均综合利用率为63.59%。矿山土地复垦率45.61%,矿山复垦绿化率5.49%。(3)矿山地质环境趋势据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矿山废水年产生量相对稳定;煤矸石堆存量将逐年减少,但其它矿山废渣、尾矿年排放量会随着矿山持续开采而增加;煤炭开采的深度增大,塌陷面积增长可能趋于缓慢,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程

28、度将加剧,恢复治理难度增大;鲁西、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范围仍将逐年扩大;矿山采掘引发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仍可能发生。5.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相对滞后基础性地质工作缺乏创新,技术手段单一;某些重要成矿区内的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偏低,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少,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2)矿产开发集约化程度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小型矿山和小矿数量多,分别占全省矿山总数的74.45%和16.33%,而大型和中型矿山仅占9.22%。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尤其是石膏、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等矿产,

29、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仍较为突出。(3)资源利用率较低,仍存在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部分矿山企业,包括少数大型矿山采选水平、综合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仍较低。尤其是多层、厚层石膏矿,其实际开采回采率只有可采储量的24左右;煤炭资源的资源利用率在30%左右。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率低,有些共(伴)生矿产未充分综合回收。(4)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采矿造成的土地、植被、山体破坏及次生的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滑坡、泥(渣)石流、山体开裂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局部地区因地下水开采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引发海(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环境问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5)矿业法规

30、及矿政管理尚存在薄弱环节矿产开发管理、监督等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探矿权人占而不探、矿山企业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手段和措施;矿政管理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五)供需保障程度1.主要矿产供需形势(1)石油、天然气:按近期开采能力和保有储量预测,石油储量可满足78年开采需要。“十一五”期间原油产量基本平稳,但是石油供需的紧张程度会进一步提高。据预测,2010、2015、2020年原油年需求量分别为4900万吨(约折成品油约3000万吨)、6000万吨(约折成品油3700万吨)、7000万吨(约折成品油4320万吨)。 “十一五”期间天然气需求呈现某

31、些方面快速发展特征,省内产量规模和需求缺口将逐步扩大。随着供需缺口的日益加大,天然气对外依赖性将逐步提高,2010、2015、2020年天然气年需求量分别为70亿立方米、110亿立方米、150亿立方米。省内天然气产量年仅12亿立方米左右。(2)煤炭: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山东省煤炭产量控制在15000万吨,按此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1.3计算,保有储量尚可服务30年。“十一五”时期煤炭生产规模虽稳步提高,但供需缺口将逐步加大。据山东省统计年鉴资料,2007年一次性能源标煤消费量31268.48万吨,预测2010、2015、2020年煤炭年需求量分别为42000万吨、500

32、00万吨、55000万吨。(3)地热:山东省地热资源储量较大,而目前开发规模较小。预测全省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相当于108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时期,在常规能源供需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铁矿:2007年铁矿石产量1564万吨(折标矿912万吨),消费量(标矿)4841万吨,省内铁矿石产量仅为消费量的18.83%。铁矿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多属贫矿,开发利用难度大,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仍将进一步提升。据预测,2010年全省铁矿石产量2100万吨(折标矿1240万吨),消费量(标矿)6000万吨;2015年铁矿石产量2300万吨(折标矿1360万吨),消费量(标矿)650

33、0万吨; 2020年铁矿石产量2500万吨(折标矿1480万吨),消费量(标矿)约7000万吨。80%的铁矿石需依靠外省调入或进口。 (5)金矿:按2007年50.39吨黄金生产能力,保有金矿储量仅能满足6年左右的生产需求,2010年以前金矿储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根据全省黄金行业需求量的统计数据,预测2010年黄金产量为60吨,2015年黄金产量约为70吨,2020年黄金产量约为75吨左右。(6)石膏:山东石膏资源比较丰富,能满足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速度的提升,对石膏需求的规模持续增加。2007年开采量748万吨,石膏板产量为5.43亿平方米。石膏生产量大于需求

34、量,应控制产量。(7)矿盐:山东矿盐产量居全国第一,生产量大于需求量,应控制矿盐产量。山东矿盐资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需求。(8)地下水:全省共查明地下水水源地123处,其中大型42处,中型57处;全省可开采资源总量(矿化度M2g/L)125.52亿立方米/年,根据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07年),2007年地下水开采总量101.98亿立方米,开采程度81.25%。2保证程度(1)保证程度较高,能够满足需求的矿产。主要有煤、石墨、滑石、石膏、菱镁矿、玻璃用硅质原料、饰面石材、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熔剂灰岩、矿盐等,查明资源储量较丰富,矿石质量好,为我省优势矿产。石墨、滑石、饰面石材等是我省传统出口创

35、汇矿产品。(2)保证程度低,需求有缺口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金、金刚石、耐火粘土、重晶石等。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等在未来10年中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自给程度明显下降,将不得不依赖省外调入或进口保证需求。金矿找矿前景良好,加大勘查力度,可大幅度提升资源保证程度。(3)短缺或稀缺矿产。主要有铜、铅、锌、钛、锰、钴、钨、钼、银、铝土矿、轻稀土矿(氧化物)等金属矿产和硫铁矿、磷矿、钾盐、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铜、铅、锌等矿产成矿条件差,探明储量少,今后也难以有大的突破;硫、磷、钾是我省短缺矿产,虽然探明储量较多,但属贫矿,开发条件差,目前尚难开发利用。以上矿产将长期依靠省外调入或进口。我省

36、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拥有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根据矿山保有储量和生产能力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省除煤、石膏、石灰岩、矿盐外,其余大宗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金、铁、铜、铅、锌、铝土矿、硫铁矿、磷矿、钾盐等均不能满足需求。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部署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控矿产资

37、源开发总量,优化矿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矿业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1.鼓励勘查,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加强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突出煤、铁、金等重要矿产的勘查、深部找矿和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增加地质勘查投入,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实现找矿新突破,保障老矿山的资源接续,提高资源保障程度。2合理开发,保护环境坚持综合评价、科学开采、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

38、发总量和开发矿种,引导规模开发、集约经营,提高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坚持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并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产污强度,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保护土地,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稳定发展。3两个市场,立足省内挖掘省内资源潜力,积极吸引省外、国外资金投资勘查和合理开发我省矿产资源;大力开拓“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鼓励到省外、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以弥补我省资源缺口,确保优势矿产和大宗矿产的供给。4依靠科技,持续发展推进地质找矿理论研究与创新,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

39、;开展采、选、冶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攻关,鼓励开采利用难采、难选、难冶矿产,加强共(伴)生矿产的勘查、开采和综合回收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矿业的持续发展。5宏观调控,市场配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业权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和矿业开发秩序。(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开源节流、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提高资源集约、节约

40、利用水平,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22010年近期目标(1)基础地质调查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88928平方千米、水文地质调查85000平方千米、农业地质调查63400平方千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14216平方千米;完成新一轮成矿预测区划,提供成矿远景区1520处;完成全省23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建设和更新一批地质信息数据库,完善地质勘查信息网络。(2)矿产资源勘查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完成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进一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矿产勘查和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可供普查的矿产地5060处、中型以

41、上规模的矿产地30处,查明地热田15处。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石油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煤85亿吨、地热储量321019焦耳、金(金属量)350吨、铁10亿吨、铜(金属)15万吨。完成金、煤、铁等35个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主要矿产资源实行开发总量控制。固体矿产开发总量控制在5.5亿吨左右。煤、铁矿、金矿矿石量和水泥用石灰岩分别控制在15000万吨、2000万吨、1500万吨和15000万吨。调整矿业结构和矿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结构和矿山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规划期内压减矿山总数的30%,矿山总数控制在6500个左右。到2010年和2015年,大中型

42、矿山比例分别达到10.5%和12%以上,使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床)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采、选、冶、加工等结构进一步改善,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2007年基期水平的基础上各提高12个百分点,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达到70%以上。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和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进一步优化,人为地质灾害明显下降。矿山采空塌陷区和露天矿山环境平均治理率达到60%,城市规划区、各类保护区及铁路、重要道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露天采场恢复治理率达

43、到70%;矿坑排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50%,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复垦监测制度。32015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5万基岩出露区区域地质调查、成矿区(带)矿产地质调查和主要城市地质调查,基本完成主要县(市、区)的1:10万地质灾害调查。根据规划期内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成果,新划定一批矿产勘查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储量,增强能源、支柱性

44、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完成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勘查;继续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进一步缓解危机矿山资源枯竭问题。固体矿产开发总量控制在6亿吨左右,其中煤炭15000万吨、金矿矿石量2000万吨、铁矿2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15500万吨;石油产量保持在2600万吨左右。矿山数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压减10%,矿山总数控制在6000个左右。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采空塌陷区和露天矿山平均治理率达到70%,基本实现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完善矿产资源开

45、发利用中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土地复垦率达60%。4.2020年展望目标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对成矿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交一批重要矿产后备基地,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矿产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开发布局更加合理,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矿山综合利用达到较高水平。矿山总数保持在6000个以内;主要矿产开采总量:原油2500万吨左右,原煤控制在15000万吨,铁矿2400万吨,金矿矿石量25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15000万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实现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土

46、地复垦率进一步提高。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根据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强化对区域空间开发秩序的引导,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形成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方针,结合成矿地质条件、资源分布特点统筹全省勘查开发区域布局。(一)鲁东地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4市及潍坊市的东部地区。1.矿产勘查充分挖掘黄金、煤炭以及滑石、石墨等重要矿产的资源潜力,以金为主“攻深找盲”,开展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重点部署在莱州三山岛、莱州焦家-新城、招远玲珑、蓬莱大柳行深部及外围、栖霞亭口、招远-平度、乳山邓格庄-金青顶深部及外围等金矿成矿区;

47、龙口及北部海域的煤、油页岩成矿区;海阳望城-徐家店、平度云山等石墨成矿区,烟台-威海、招远-蓬莱地热区。2.矿产开发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以建设半岛城市群、海洋经济区和沿莱州湾经济区为依托,建成黄金、地下卤水、建材矿产开发基地和打造招远、莱州黄金强市。发展方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加强管理,总量调控”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开采。充分利用本区经济技术条件和大港口的优势,发展对外矿产品贸易,进口本省急需的矿产品。(二)鲁中地区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临沂等5市及潍坊市的西部地区。1.矿产勘查在进一步挖掘煤、铁、金、铜、金刚石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的同时,加大陶瓷、玻璃以及建材原料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重点部署在济阳、临淄煤田外围及深部、莱芜煤田深部、新汶煤田外围及深部、章丘煤田等成煤区,东平-苍峄铁矿成矿带及其该带东南部的深部区,新泰岳家庄、沂南县铜井、苍山、平邑、沂沭断裂带中段等金矿成矿区,邹平火山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