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巴利三藏-《相应部》(4) 六处篇相应 萧式球 译.pdf

上传人:宜品文库 文档编号:708044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381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利三藏-《相应部》(4) 六处篇相应 萧式球 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1页
巴利三藏-《相应部》(4) 六处篇相应 萧式球 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1页
巴利三藏-《相应部》(4) 六处篇相应 萧式球 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1页
巴利三藏-《相应部》(4) 六处篇相应 萧式球 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1页
巴利三藏-《相应部》(4) 六处篇相应 萧式球 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1页
亲,该文档总共3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译巴利经藏相应部相应部(四)(四)六处篇六处篇香港香港萧式球居士萧式球居士译译Buttuo六处相应(四)目录35 六处相应第一无常品.0135 六处相应第二双品.0835 六处相应第三一切品.1635 六处相应第四生法品.3335 六处相应第五无常品.3635 六处相应第六无明品.3735 六处相应第七鹿网品.4435 六处相应第八病品.5435 六处相应第九车匿品.6535 六处相应第十六处品.8735 六处相应第十一安稳品.10235 六处相应第十二世间欲乐品.11335 六处相应第十三居士品.128835 六处相应第十四天湖品.14035 六处相应第十五新旧业品.149935 六处相应

2、第十六爱喜尽品.16035 六处相应第十七重复品.166635 六处相应第十八河流品.18335 六处相应第十九蛇品.19936 受相应第一有偈品.227736 受相应第二闲静处品.238836 受相应第三一百零八法品.25037 女士相应第一品.258837 女士相应第二品.26237 女士相应第三品.26438 阎浮迦相应.268839 娑曼陀迦相应.27640 目犍连相应.27741 质多相应.29042 首长相应.308843 无行相应第一品.34443 无行相应第二品.34544 不解说相应.354135 六处相应第一无常品一内无常之一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

3、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眼是无常的,是无常的就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眼这回事、没有我是眼这回事、没有眼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眼。“耳 “鼻“舌“身“意是无常的,是无常的就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意这回事、没有我是意这回事、没有意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意。“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耳厌离、对鼻厌离、对舌厌离、对身厌离、对意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 生已经尽除,

4、 梵行已经达成, 应要做的已经做完, 没有下一生。 ”二内苦之一“比丘们,眼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眼这回事、没有我是眼这回事、没有眼是一个实我这2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眼。“耳“鼻“舌“身“意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意这回事、没有我是意这回事、没有意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意。“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耳厌离、对鼻厌离、对舌厌离、对身厌离、对意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 生已经尽除, 梵行已经达成, 应要做的已经做完, 没有下一生

5、。 ”三内无我之一“比丘们,眼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眼这回事、没有我是眼这回事、没有眼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眼。“耳“鼻“舌“身“意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意这回事、没有我是意这回事、没有意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意。“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耳厌离、对鼻厌离、对舌厌离、对身厌离、对意厌离,因为厌离3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 生已经尽除, 梵行已经达成, 应要做的已经做完, 没有下一生。 ”四外无常之一“比丘们,色是无常的,是无常的就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

6、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色这回事、没有我是色这回事、没有色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色。“声“香“味“触“法是无常的,是无常的就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法这回事、没有我是法这回事、没有法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法。“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色厌离、对声厌离、对香厌离、对味厌离、对触厌离、对法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 生已经尽除, 梵行已经达成, 应要做的已经做完, 没有下一生。 ”五外苦之一“比丘们,色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色这回事

7、、没有我是色这回事、没有色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色。“声“香“味“触4“法是苦的,是苦的就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法这回事、没有我是法这回事、没有法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法。“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色厌离、对声厌离、对香厌离、对味厌离、对触厌离、对法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 生已经尽除, 梵行已经达成, 应要做的已经做完, 没有下一生。 ”六外无我之一“比丘们,色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色这回事、没有我是色这回事、没有色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

8、实审视色。“声“香“味“触“法是无我的,是无我的就是:没有我拥有法这回事、没有我是法这回事、没有法是一个实我这回事 。应以正慧这样来如实审视法。“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色厌离、对声厌离、对香厌离、对味厌离、对触厌离、对法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 生已经尽除, 梵行已经达成, 应要做的已经做完, 没有下一生。 ”七内无常之二“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眼无常,更遑论现在的眼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5眼没有恋栈,对未来的眼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眼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耳鼻舌身“比丘们

9、,过去和未来的意无常,更遑论现在的意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意没有恋栈,对未来的意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意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八内苦之二“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眼苦,更遑论现在的眼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眼没有恋栈,对未来的眼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眼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耳鼻舌身“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意苦,更遑论现在的意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意没有恋栈,对未来的意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意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九内无我之二“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眼无我,更遑论现在的眼

10、了。6“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眼没有恋栈,对未来的眼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眼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耳鼻舌身“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意无我,更遑论现在的意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意没有恋栈,对未来的意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意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十外无常之二“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色无常,更遑论现在的色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色没有恋栈,对未来的色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色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声香味触“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法无常,更遑论现在的法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

11、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法没有恋栈,对未来的法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法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十一外苦之二7“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色苦,更遑论现在的色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色没有恋栈,对未来的色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色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声香味触“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法苦,更遑论现在的法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法没有恋栈,对未来的法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法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十二外无我之二“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色无我,更遑论现在的色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色没有

12、恋栈,对未来的色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色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声香味触“比丘们,过去和未来的法无我,更遑论现在的法了。“比丘们,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会对过去的法没有恋栈,对未来的法没有爱喜,他进入一条对现在的法厌离、无欲、息灭的道路。”8第一无常品完35 六处相应第二双品十三等正觉之一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当我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我这样想:什么是眼的味、患、离呢?什么是耳的味、患、离呢?什么是鼻的味、患、离呢?什么是舌的味、患、离呢?什么是身的味、患、离呢?

13、什么是意的味、患、离呢?“比丘们,我再这样想:以眼为条件所生起的快乐与喜悦,这就是眼的味;眼是无常的、是苦的、是变坏法,这就是眼的患;清除对眼的爱着,舍弃对眼的爱着,这就是眼的离。“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为条件所生起的快乐与喜悦,这就是意的味;意是无常的、是苦的、是变坏法,这就是意的患;清除对意的爱着,舍弃对意的爱着,这就是意的离。“比丘们,如果我不能如实知道内六处的味、患、离的话,便9不会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比丘们,由于我如实知道内六处的味、患、离,所以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

14、我的智和见生出来了,我有不动摇的心解脱。这是我最后的一生,从此不再受后有。”十四等正觉之二“比丘们,当我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我这样想:什么是色的味、患、离呢?什么是声的味、患、离呢?什么是香的味、患、离呢?什么是味的味、患、离呢?什么是触的味、患、离呢?什么是法的味、患、离呢?“比丘们,我再这样想:以色为条件所生起的快乐与喜悦,这就是色的味;色是无常的、是苦的、是变坏法,这就是色的患;清除对色的爱着,舍弃对色的爱着,这就是色的离。“以声“以香“以味“以触“以法为条件所生起的快乐与喜悦,这就是法的味;法是无常的、是苦的、是变坏法,这就是法的患;清除对法的爱着,舍弃对法的爱着,这就是法的离

15、。“比丘们,如果我不能如实知道外六处的味、患、离的话,便不会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比丘们,由于我如实知道外六处的味、患、离,所以在这个10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我的智和见生出来了,我有不动摇的心解脱。这是我最后的一生,从此不再受后有。”十五味之一“比丘们,我曾经作出修行:了解眼的味,领会眼的味,以智慧善见各种眼的味;了解眼的患,领会眼的患,以智慧善见各种眼的患;了解眼的离,领会眼的离,以智慧善见各种眼的离。“耳“鼻“舌“身“比丘们,我曾经作出修行:了解意的味,领会意的味,以智慧善见各种意的味

16、;了解意的患,领会意的患,以智慧善见各种意的患;了解意的离,领会意的离,以智慧善见各种意的离。“比丘们,如果我不能如实知道内六处的味、患、离的话,便不会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比丘们,由于我如实知道内六处的味、患、离,所以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我的智和见生出来了,我有不动摇的心解脱。这是我最后的一生,从此不再受后有。”十六味之二“比丘们,我曾经作出修行:了解色的味,领会色的味,以智慧善见各种色的味;了解色的患,领会色的患,以智慧善见各种色的患;了解色的离,领会色的离,以智慧善见各种色的离

17、。11“声“香“味“触“比丘们,我曾经作出修行:了解法的味,领会法的味,以智慧善见各种法的味;了解法的患,领会法的患,以智慧善见各种法的患;了解法的离,领会法的离,以智慧善见各种法的离。“比丘们,如果我不能如实知道外六处的味、患、离的话,便不会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比丘们,由于我如实知道外六处的味、患、离,所以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称我是无上等正觉。我的智和见生出来了,我有不动摇的心解脱。这是我最后的一生,从此不再受后有。”十七如果没有之一“比丘们,如果眼没有味,众生是不会对眼贪染的;因为眼有味,所以众

18、生会对眼贪染。“比丘们,如果眼没有患,众生是不应对眼厌离的;因为眼有患,所以众生应对眼厌离。“比丘们,如果眼没有离,众生是不应从眼出离的;因为眼有离,所以众生应从眼出离。耳鼻舌身12“比丘们,如果意没有味,众生是不会对意贪染的;因为意有味,所以众生会对意贪染。“比丘们,如果意没有患,众生是不应对意厌离的;因为意有患,所以众生应对意厌离。“比丘们,如果意没有离,众生是不应从意出离的;因为意有离,所以众生应从意出离。“比丘们,众生不论在天世间的天神、魔罗、梵天,在人世间的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一旦不能以究竟智如实知道什么是内六处的味、患、离,便不能出离、断结、解脱,内心便不能得到自在。“比丘们,

19、众生不论在天世间的天神、魔罗、梵天,在人世间的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一旦能够以究竟智如实知道什么是内六处的味、患、离,便能够出离、断结、解脱,内心便能够得到自在。”十八如果没有之二“比丘们,如果色没有味,众生是不会对色贪染的;因为色有味,所以众生会对色贪染。“比丘们,如果色没有患,众生是不应对色厌离的;因为色有患,所以众生应对色厌离。“比丘们,如果色没有离,众生是不应从色出离的;因为色有离,所以众生应从色出离。声香味触13“比丘们,如果法没有味,众生是不会对法贪染的;因为法有味,所以众生会对法贪染。“比丘们,如果法没有患,众生是不应对法厌离的;因为法有患,所以众生应对法厌离。“比丘们,如果法

20、没有离,众生是不应从法出离的;因为法有离,所以众生应从法出离。“比丘们,众生不论在天世间的天神、魔罗、梵天,在人世间的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一旦不能以究竟智如实知道什么是外六处的味、患、离,便不能出离、断结、解脱,内心便不能得到自在。“比丘们,众生不论在天世间的天神、魔罗、梵天,在人世间的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一旦能够以究竟智如实知道什么是外六处的味、患、离,便能够出离、断结、解脱,内心便能够得到自在。”十九爱喜之一“比丘们,爱喜眼的人就是爱喜苦;爱喜苦的人,我说,他不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爱喜耳“爱喜鼻“爱喜舌“爱喜身“爱喜意的人就是爱喜苦;爱喜苦的人,我说,他不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比

21、丘们, 不爱喜眼的人就是不爱喜苦; 不爱喜苦的人, 我说,他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14“不爱喜耳“不爱喜鼻“不爱喜舌“不爱喜身“不爱喜意的人就是不爱喜苦;不爱喜苦的人,我说,他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二十爱喜之二“比丘们,爱喜色的人就是爱喜苦;爱喜苦的人,我说,他不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爱喜声“爱喜香“爱喜味“爱喜触“爱喜法的人就是爱喜苦;爱喜苦的人,我说,他不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比丘们, 不爱喜色的人就是不爱喜苦; 不爱喜苦的人, 我说,他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不爱喜声“不爱喜香“不爱喜味“不爱喜触“不爱喜法的人就是不爱喜苦;不爱喜苦的人,我说,他能从苦之中解脱出来。”二十一生起之一“比丘们,

22、眼的生起、持续、产生、出现就是苦的生起,病的15持续,老死的出现。“耳“鼻“舌“身“意的生起、持续、产生、出现就是苦的生起,病的持续,老死的出现。“比丘们,眼的息灭、平息、灭除就是苦的息灭,病的平息,老死的灭除。“耳“鼻“舌“身“意的息灭、平息、灭除就是苦的息灭,病的平息,老死的灭除。”二十二生起之二“比丘们,色的生起、持续、产生、出现就是苦的生起,病的持续,老死的出现。“声“香“味“触“法的生起、持续、产生、出现就是苦的生起,病的持续,老死的出现。“比丘们,色的息灭、平息、灭除就是苦的息灭,病的平息,16老死的灭除。“声“香“味“触“法的息灭、平息、灭除就是苦的息灭,病的平息,老死的灭除。”

23、第二双品完35 六处相应第三一切品二十三一切事物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我要对你们说什么是一切事物。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一切事物呢?“眼和色,耳和声,鼻和香,舌和味,身和触,意和法。这就是称为一切事物了。“比丘们,若有人说这十二处不是一切事物,他要宣说另一种17一切事物的话,他只是空说而已。如果问他所说的是什么,他将没有办法解答,还有,他将陷入困恼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道理不是他的范围。”二十四舍弃之一“比丘们,

24、我要对你们说舍弃一切事物的法义。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舍弃一切事物的法义呢?“比丘们,应要舍弃眼,应要舍弃色,应要舍弃眼识,应要舍弃眼触,应要舍弃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舍弃耳,应要舍弃声,应要舍弃耳识,应要舍弃耳触,应要舍弃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舍弃鼻,应要舍弃香,应要舍弃鼻识,应要舍弃鼻触,应要舍弃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舍弃舌,应要舍弃味,应要舍弃舌识,应要舍弃舌触,应要舍弃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舍弃身,应要舍弃触,应要舍弃身识,应要舍弃

25、身触,应要舍弃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舍弃意,应要舍弃法,应要舍弃意识,应要舍弃意触,应要舍弃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这就是舍弃一切事物的法义了。”二十五舍弃之二“比丘们,我要对你们说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一切事物的法义。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18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一切事物的法义呢?“比丘们,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眼,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色,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眼识,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眼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耳,应要以无比

26、智遍知和舍弃声,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耳识,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耳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鼻,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香,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鼻识,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鼻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舌,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味,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舌识,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舌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身,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身识,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身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

27、舍弃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意,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法,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意识,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意触,应要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这就是以无比智遍知和舍弃一切事物的法义了。”二十六遍知之一“比丘们,不知一切事物、不遍知一切事物、贪着一切事物、不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什么是不知一切事物、不遍知一切事物、贪着一切19事物、不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呢?“比丘们,不知眼、不遍知眼、贪着眼、不舍弃眼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色、不遍知色、贪着色、不舍弃色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眼识、不遍

28、知眼识、贪着眼识、不舍弃眼识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眼触、不遍知眼触、贪着眼触、不舍弃眼触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遍知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贪着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舍弃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知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知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知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知意、不遍知意、贪着意、不舍弃意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法、不遍知法、贪着法、不舍弃法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意识、不遍知意识、贪着意

29、识、不舍弃意识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意触、不遍知意触、贪着意触、不舍弃意触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不知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遍知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贪着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舍弃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不知一切事物、不遍知一切事物、贪着一切事物、20不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知一切事物、遍知一切事物、不贪着一切事物、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什么是知一切事物、遍知一切事物、不贪着一切事物、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有能力尽除苦呢?“比丘们,知眼、遍知眼、不贪着眼、舍弃眼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色、遍知

30、色、不贪着色、舍弃色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眼识、遍知眼识、不贪着眼识、舍弃眼识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眼触、遍知眼触、不贪着眼触、舍弃眼触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遍知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贪着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舍弃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知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知舌味舌识舌触 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知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知意、遍知意、不贪着意、舍弃意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法、遍知法、不贪着法、舍弃法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意识、遍

31、知意识、不贪着意识、舍弃意识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意触、遍知意触、不贪着意触、舍弃意触的人,有能力尽除苦;知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遍知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不21贪着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舍弃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的人,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知一切事物、遍知一切事物、不贪着一切事物、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二十七遍知之二“比丘们,不知一切事物、不遍知一切事物、贪着一切事物、不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什么是不知一切事物、不遍知一切事物、贪着一切事物、不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呢?“于眼、色、眼识、眼识所识别的事物不知、不遍知、

32、贪着、不舍弃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于耳、声、耳识、耳识所识别的事物不知、不遍知、贪着、不舍弃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于鼻、香、鼻识、鼻识所识别的事物不知、不遍知、贪着、不舍弃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于舌、味、舌识、舌识所识别的事物不知、不遍知、贪着、不舍弃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于身、触、身识、身识所识别的事物不知、不遍知、贪着、不舍弃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于意、法、意识、意识所识别的事物不知、不遍知、贪着、不舍弃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不知一切事物、不遍知一切事物、贪着一切事物、不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没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知一切事物、遍知一切事物、不贪着一切事物、舍弃一切事物的

33、人,有能力尽除苦。22“比丘们,什么是知一切事物、遍知一切事物、不贪着一切事物、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有能力尽除苦呢?“于眼、色、眼识、眼识所识别的事物知、遍知、不贪着、舍弃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于耳、声、耳识、耳识所识别的事物知、遍知、不贪着、舍弃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于鼻、香、鼻识、鼻识所识别的事物知、遍知、不贪着、舍弃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于舌、味、舌识、舌识所识别的事物知、遍知、不贪着、舍弃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于身、触、身识、身识所识别的事物知、遍知、不贪着、舍弃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于意、法、意识、意识所识别的事物知、遍知、不贪着、舍弃的人,有能力尽除苦。“比丘们,知一切事物、遍知一切

34、事物、不贪着一切事物、舍弃一切事物的人,有能力尽除苦。”二十八燃烧有一次,世尊和一千位比丘一起住在伽耶城的伽耶尸沙山。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一切事物在燃烧。什么是一切事物在燃烧呢?“比丘们,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触在燃烧,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在燃烧。以什么来燃烧呢?我说,以贪欲之火、瞋恚之火、愚痴之火来燃烧,以生、老、死、忧、悲、苦、恼、哀来燃烧。“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23受“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意在燃烧,法在燃烧,意识在燃烧,意触在燃烧,意

35、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在燃烧。以什么来燃烧呢?我说,以贪欲之火、瞋恚之火、愚痴之火来燃烧,以生、老、死、忧、悲、苦、恼、哀来燃烧。“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色厌离,对眼识厌离,对眼触厌离,对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耳厌离,对声厌离,对耳识厌离,对耳触厌离,对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鼻厌离,对香厌离,对鼻识厌离,对鼻触厌离,对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舌厌离,对味厌离,对舌识厌离,对舌触厌离,对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身厌离,对触厌离,对身识厌离,对身触厌离,对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

36、“会对意厌离,对法厌离,对意识厌离,对意触厌离,对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24一种解脱智,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世尊说了以上的话后, 比丘对世尊的说话心感高兴, 满怀欢喜。一千位比丘在这段解说中内心没有执取,从各种漏之中解脱出来。二十九带来暗冥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园松鼠饲喂处。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一切事物带来暗冥。什么是一切事物带来暗冥呢?“比丘们,眼带来暗冥,色带来暗冥,眼识带来暗冥,眼触带来暗冥,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带来暗冥。怎样带来暗冥呢?我

37、说,以生、老、死、忧、悲、苦、恼、哀带来暗冥。“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意带来暗冥,法带来暗冥,意识带来暗冥,意触带来暗冥,意触所生的乐、 苦、 不苦不乐受带来暗冥。 怎样带来暗冥呢?我说,以生、老、死、忧、悲、苦、恼、哀带来暗冥。“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色厌离,对眼识厌离,对眼触厌离,对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25不乐受厌离。“会对耳厌离,对声厌离,对耳识厌离,对耳触厌离,对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

38、鼻厌离,对香厌离,对鼻识厌离,对鼻触厌离,对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舌厌离,对味厌离,对舌识厌离,对舌触厌离,对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身厌离,对触厌离,对身识厌离,对身触厌离,对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意厌离,对法厌离,对意识厌离,对意触厌离,对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三十正确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我

39、要对你们说正确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正确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呢?“比丘们,一位比丘没有我就是眼、我在眼之中、我在眼之外、我拥有眼这些想法。26“没有我就是色、我在色之中、我在色之外、我拥有色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眼识、我在眼识之中、我在眼识之外、我拥有眼识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眼触、我在眼触之中、我在眼触之外、我拥有眼触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我在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中、我在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外、我拥有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这些想法。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

40、的乐、苦、不苦不乐受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身 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没有我就是意、我在意之中、我在意之外、我拥有意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法、我在法之中、我在法之外、我拥有法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意识、我在意识之中、我在意识之外、我拥有意识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意触、我在意触之中、我在意触之外、我拥有意触这些想法。27“没有我就是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我在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中、我在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外、我拥有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一切事物、我在一切事物之中、我在

41、一切事物之外、我拥有一切事物这些想法。“一个这样没有我想的人,会对世间没有任何执取,没有执取便没有挂虑;没有挂虑便亲身体证涅槃,自己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比丘们,这就是正确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了。”三十一确当之一“比丘们,我要对你们说确当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确当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呢?“比丘们,一位比丘没有我就是眼、我在眼之中、我在眼之外、我拥有眼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色、我在色之中、我在色之外、我拥有色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眼识、我在眼识之中、我在眼识之外、我拥有眼

42、识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眼触、我在眼触之中、我在眼触之外、我拥有眼触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我在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中、我在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外、我拥有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这些想法。28“比丘们,这些东西是会改变的。世人视这些会改变的东西为我就是这些东西、我在这些东西之中、我在这些东西之外、我拥有这些东西,就是贪染会改变的有,对有生起爱喜。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没有我就是意、我在意之中、我在意之外、

43、我拥有意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法、我在法之中、我在法之外、我拥有法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意识、我在意识之中、我在意识之外、我拥有意识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意触、我在意触之中、我在意触之外、我拥有意触这些想法。“没有我就是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我在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中、我在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之外、我拥有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这些想法。“比丘们,这些东西是会改变的。世人视这些会改变的东西为我就是这些东西、我在这些东西之中、我在这些东西之外、我拥有这些东西,就是贪染会改变的有,对有生起爱喜。29“比丘们,一个人没有我就是蕴、处、界、我在蕴、处、界之中、我在蕴、处、

44、界之外、我拥有蕴、处、界这些想法,会对世间没有任何执取,没有执取便没有挂虑;没有挂虑便亲身体证涅槃,自己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比丘们,这就是确当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了。”三十二确当之二“比丘们,我要对你们说确当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确当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呢?“比丘们,你们认为怎样,眼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眼,视为我拥有眼、我是眼、眼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色是常

45、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色,视为我拥有色、我是色、色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30“眼识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眼识,视为我拥有眼识、我是眼识、眼识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眼触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眼触,视为我拥有眼触、我是眼触、眼触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是

46、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视为我拥有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我是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31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 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比丘们,你们认为怎样,意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意,视

47、为我拥有意、我是意、意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法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法,视为我拥有法、我是法、法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意识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意识,视为我拥有意识、32我是意识、意识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意触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意触,视为我拥有意触、我是意触、意触是

48、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是常还是无常的呢?”“大德,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是乐还是苦的呢?”“大德,是苦的。”“你们会不会把无常、苦、变坏法的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视为我拥有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我是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是一个实我呢?”“大德,不会。”“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色厌离,对眼识厌离,对眼触厌离,对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耳厌离,对声厌离,对耳识厌离,对耳触厌离,对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鼻厌离,对香厌离,对鼻识厌离,对鼻触

49、厌离,对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33“会对舌厌离,对味厌离,对舌识厌离,对舌触厌离,对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身厌离,对触厌离,对身识厌离,对身触厌离,对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意厌离,对法厌离,对意识厌离,对意触厌离,对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因为厌离而有无欲,因无欲而有解脱,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比丘们,这就是确当根除一切我想的方法了。”第三一切品完35 六处相应第四生法品三十三生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

50、”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一切事物是生法。什么是一切事物是生法呢?“比丘们,眼是生法,色是生法,眼识是生法,眼触是生法,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是生法。“耳声耳识耳触耳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34“鼻香鼻识鼻触鼻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舌味舌识舌触舌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身触身识身触身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意是生法,法是生法,意识是生法,意触是生法,意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是生法。“比丘们, 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 会对眼厌离,对色厌离,对眼识厌离,对眼触厌离,对眼触所生的乐、苦、不苦不乐受厌离。“会对耳厌离,对声厌离,对耳识厌离,对耳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