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巴利三藏-《中部》(3) 萧式球 译.pdf

上传人:宜品文库 文档编号:708053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314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利三藏-《中部》(3) 萧式球 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4页
巴利三藏-《中部》(3) 萧式球 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4页
巴利三藏-《中部》(3) 萧式球 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4页
巴利三藏-《中部》(3) 萧式球 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4页
巴利三藏-《中部》(3) 萧式球 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4页
亲,该文档总共3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译巴利汉译巴利经经藏藏中中 部部(三)(三)后五十篇后五十篇香港香港萧式球萧式球译译目 录目 录101.天湖经. 1102.五与三经. 16103.认为经. 23104.沙摩村经. 28105.善星经. 34106.助益不动摇经.41107.算师目犍连经.45108.防卫大臣目犍连经.50109.大月圆经. 57110.小月圆经. 62111.逐一经. 66112.六种清净经.69113.善人经. 76114.应行不应行经.79115.多种界经. 88116.仙人山经. 94117.大四十经. 97118.出入息念经.104119.身念经. 111120.行与再投生经.121121.小空经.

2、 125122.大空经. 129123.未曾有法经.136124.薄拘罗经.140125.调御地经.143126.浮弥经. 152127.阿那律陀经.157128.污染经. 163129.愚人与智者经.173130.天信使经.185131.当下勤修经.193132.阿难当下勤修经.195133.大迦旃延当下勤修经.198134.罗摩沙迦当下勤修经.202135.小分析业经.206136.大分析业经.212137.分析六处经.220138.分析义理经.227139.分析无诤经.234140.分析界经.242141.分析圣谛经.251142.分析供养经.255143.教化给孤独长者经.260144

3、.教化车匿经.264145.教化富那经.268146.难陀迦教化比丘尼经.271147.小教化罗睺逻经.278148.六层六处经.282149.大六处经.290150.频头城经.294151.化食清净经.297152.修习根经.2991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101.天湖经天湖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人一个名叫天湖的市镇。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 “比丘们,一些沙门婆罗门这样说,他们持这种见解:人们各种乐、苦或不苦不乐的经历,全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以苦行消除旧业,不再产生新业,之后业便不会继续流转。业

4、不会继续流转之后就是业的尽除;因为业得到尽除,所以苦得到尽除;因为苦得到尽除,所以感受得到尽除;因为感受得到尽除,所有苦都将会消除。比丘们,尼干子是这样说的。“比丘们, 尼干子这样说, 我会前往他们那里, 然后对他们说:2尼干子贤友们,听说你们的主张是这样的,这是真的吗?“比丘们,如果他们答是,我便会对他们说: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能否知道,自己有过去生还是没有过去生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能否知道,自己过去生有做恶业还是没有做恶业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能否知道,自己过去生做过什么样的恶业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能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苦已经消除

5、,有多少苦还待消除,还要消除多少苦才能将所有苦消除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能否知道,怎样在现生之中舍弃不善法、奉行善法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听你们所说,你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过去生还是没有过去生;不知道自己过去生有做恶业还是没有做恶业;不知道自己过去生做过什么样的恶业; 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苦已经消除,有多少苦还待消除,还要消除多少苦才能将所有苦消除;不知道怎样在现生之中舍弃不善法、奉行善法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宣说 “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 这种主张是不适当的。“ 尼干子贤友们, 如果你们知道自己有过去生还是没有过去生;知道自己过去生有做恶业还是没有做恶业;知

6、道自己过去生做过什么样的恶业; 知道自己有多少苦已经消除, 有多少苦还待消除,还要消除多少苦才能将所有苦消除; 知道怎样在现生之中舍弃不善3法、奉行善法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宣说“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这种主张才是适当的。“ 尼干子贤友们,就正如一个中了箭的人,那支箭涂上了剧毒,他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他的亲友找来一位医生为他治疗箭伤,那个医生用刀为他切割伤口,他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那个医生用探针为他探查箭患,他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那个医生为他拔箭,他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那个医生用药物为他敷伤口,他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过了一些时候,他的伤患愈合了,没有

7、病痛,身体舒畅、自在,行动自如,可以随心所欲到处走。他心想:“之前我中了毒箭,我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我的亲友找来一位医生为我治疗箭伤,那个医生用刀为我切割伤口,我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那个医生用探针为我探查箭患,我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那个医生为我拔箭,我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那个医生用药物为我敷伤口,我因此而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现在我的伤患愈合了, 没有病痛, 身体舒畅、 自在, 行动自如, 可以随心所欲到处走。 ”“ 尼干子贤友们,同样地,如果你们知道自己有过去生还是没有过去生;知道自己过去生有做恶业还是没有做恶业;知道自己过去生做过什么样的恶业;知道自己有多少

8、苦已经消除,有多少苦还待消除,还要消除多少苦才能将所有苦消除;知道怎样在现生之中舍弃不善法、奉行善法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宣说“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这种主张才是适当的。“ 尼干子贤友们, 由于你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过去生还是没有过去生;不知道自己过去生有做恶业还是没有做恶业;不知道自己过去生做过什么样的恶业;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苦已经消除,有多少苦还待消除,还要消除多少苦才能将所有苦消除;不知道怎样在4现生之中舍弃不善法、奉行善法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宣说“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这种主张是不适当的。“比丘们,当我说了这番话后,他们或会这样对我说:贤友,尼乾陀若提子是一位全知者、全见者;

9、无论行走、站立、睡觉、睡醒,这种无所不知的知见都一直常在,保持不失。他对我们说:“弟子贤友们,你们过去做了恶业,以严厉的苦行把这些恶业消除吧!在现生约束身、约束口、约束意,之后便不会产生恶业!以苦行消除旧业,不再产生新业,之后业便不会继续流转。业不会继续流转之后就是业的尽除;因为业得到尽除,所以苦得到尽除;因为苦得到尽除,所以感受得到尽除;因为感受得到尽除,所有苦都将会消除。”我们喜欢这套教义,接受这套教义;我们对尼乾陀若提子的说话心感高兴。“比丘们,当尼干子说了这番话后,我会对他们这样说:尼干子贤友们,有五种东西当下会发现不一定是对的。这五种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敬信、信愿、传统、推想、所受持的

10、见。尼干子贤友们,这五种东西当下会发现不一定是对的。你们对老师所说到的过去带着什么样的敬信,带着什么样的信愿,带着什么样的传统,带着什么样的推想,带着什么样的见呢?“比丘们,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便看不见他们当中有任何如法的答辩。“比丘们,再者,我会对他们说: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认为怎样,在你们剧烈修行,剧烈精勤的时候,是否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你们不剧烈修行,不剧烈精勤的时候,是否不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呢?“ 乔答摩贤友,在我们剧烈修行,剧烈精勤的时候,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我们不剧烈修行,不剧烈精勤的时候,不会5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 尼干子贤友们,听你们所说,在你们剧烈修行,剧烈精

11、勤的时候,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你们不剧烈修行,不剧烈精勤的时候,不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宣说“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这种主张是不适当的。“ 尼干子贤友们,如果在你们剧烈修行,剧烈精勤的时候,会持续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你们不剧烈修行,不剧烈精勤的时候,也会持续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宣说“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这种主张才是适当的。“ 尼干子贤友们,在你们剧烈修行,剧烈精勤的时候,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在你们不剧烈修行,不剧烈精勤的时候,不会领受剧烈、刺骨的苦受。你们剧烈修行、剧烈精勤而为自己亲身带来剧烈、刺骨的苦受,全是因为无明、无

12、智、迷痴,主张“人们各种乐所有苦都将会消除”所导致的结果。“比丘们,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也是看不见他们当中有任何如法的答辩。“比丘们,再者,我会对他们说: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些现生领受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来生领受呢?“ 贤友,不能。“ 那些来生领受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现生领受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些带来乐受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带来苦受呢?“ 贤友,不能。6“ 那些带来苦受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带来乐受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些成熟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不成熟呢

13、?“ 贤友,不能。“ 那些不成熟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成熟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些领受很多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领受很少呢?“ 贤友,不能。“ 那些领受很少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领受很多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些要领受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不用领受呢?“ 贤友,不能。“ 那些不用领受的业,能否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要领受呢?“ 贤友,不能。“ 尼干子贤友们,听你们所说,那些现生领受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来生领受;那些来生领受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现生领受;那些

14、带来乐受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带来苦受;那些带来苦受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 使它变成带来乐受; 那些成熟的业, 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7使它变成不成熟;那些不成熟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成熟;那些领受很多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领受很少;那些领受很少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领受很多;那些要领受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不用领受;那些不用领受的业,不能通过修行或精勤,使它变成要领受在这样的情形下,尼干子的修行是没有果报的,尼干子的精勤是没有果报的。“比丘们,这就是尼干子的主张。尼干子的主张有十处受人如法谴责的地方。“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

15、全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那么,尼干子过往生一定是常做恶业,所以现在领受这种剧烈、刺骨的苦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大自在天化现而来的,那么,尼干子一定是由邪恶的大自在天所化现,所以现在领受这种剧烈、刺骨的苦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际遇而来的,那么,尼干子一定是碰上很坏的际遇,所以现在领受这种剧烈、刺骨的苦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出身而来的,那么,尼干子一定是出身不好,所以现在领受这种剧烈、刺骨的苦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现生的行为而来的,那么,尼干子一定是现生做了恶行,所以现在领受这种剧烈、刺骨的苦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

16、全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尼干子便会受人谴责; 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尼干子依然受人谴责。8“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大自在天化现而来的,尼干子便会受人谴责;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大自在天化现而来的,尼干子依然受人谴责。“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际遇而来的,尼干子便会受人谴责;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际遇而来的,尼干子依然受人谴责。“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出身而来的,尼干子便会受人谴责;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出身而来的,尼干子依然受人谴责。“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现生的行为而来的,尼干子便会受人谴责; 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

17、乐不是因现生的行为而来的,尼干子依然受人谴责。“比丘们,这就是尼干子的主张。尼干子的主张有这十处受人如法谴责的地方。“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没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没有果报的。“比丘们,什么修行有果报,什么精勤有果报呢?“比丘们,一位比丘不会因苦而令到自己受污损;不会放弃如法所带来的乐,但也不会沉醉在这些乐之中。他知道:以苦为因缘使我精勤修行,精勤修行为我带来无欲;以苦为因缘使我修习舍心,修习舍心为我带来无欲。他以苦为因缘而精勤修行,精勤修行为他带来无欲;他这样精勤修行。他以苦为因缘而修习舍心,修习舍心为他带来无欲; 他这样修习舍心。 他以苦为因缘而精勤修行,精勤修行为他带来无欲,这时候苦便会枯竭;

18、他以苦为因缘而修习舍心,修习舍心为他带来无欲,这时候苦便会枯竭。“比丘们,就正如一个人喜欢、心爱、热爱、热恋一个女士,如果看见那个女士跟另一个男士站在一起说话、一起谈笑、一起大9笑比丘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个人看见之后会否生起忧、悲、苦、恼、哀呢?”“大德,会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德,那个人喜欢、心爱、热爱、热恋一个女士,如果看见那个女士跟另一个男士站在一起说话、一起谈笑、一起大笑,是一定会生起忧、悲、苦、恼、哀的。”“比丘们,但是,如果那个人心想:我喜欢、心爱、热爱、热恋这个女士,在我看见这个女士跟另一个男士站在一起说话、一起谈笑、一起大笑,是一定会生起忧、悲、苦、恼、哀的。让我舍弃对这个女士

19、的爱恋吧。于是,他舍弃对这个女士的爱恋。过了一些时候,当他看见那个女士跟另一个男士站在一起说话、一起谈笑、一起大笑比丘们,你们认为怎样,那个人看见之后会否生起忧、悲、苦、恼、哀呢?”“大德,不会。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德,那个人对那个女士无欲,如果看见那个女士跟另一个男士站在一起说话、一起谈笑、一起大笑,是不会生起忧、悲、苦、恼、哀的。”“比丘们,同样地,一位比丘不会因苦而令到自己受污损;不会放弃如法所带来的乐,但也不会沉醉在这些乐之中。他知道:以苦为因缘使我精勤修行,精勤修行为我带来无欲;以苦为因缘使我修习舍心,修习舍心为我带来无欲。他以苦为因缘而精勤修行,精勤修行为他带来无欲;他这样精勤修行。

20、他以苦为因缘而修习舍心,修习舍心为他带来无欲;他这样修习舍心。他以苦为因缘而精勤修行,精勤修行为他带来无欲,这时候苦便会枯竭;他以苦为因缘而修习舍心,修习舍心为他带来无欲,这时候苦便会枯竭。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比丘们,再者,一位比丘这样反思:当我安住在乐之中的时候,不善法会增加而善法会减少,当我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时,10不善法会减少而善法会增加。让我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吧。他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他精勤所带来的苦使他不善法减少而善法增加。过了一些时候,他不用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位比丘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已经取得了果证,因此不用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了。

21、“比丘们,就正如箭匠燃点两个火把将箭杆烧热来锻直,箭杆锻直了, 过了一些时候, 他不用再燃点两个火把将箭杆烧热来锻直。这是什么原因呢?箭杆已经锻直了, 之后他不用再燃点两个火把将箭杆烧热来锻直。“比丘们,同样地,一位比丘这样反思:当我安住在乐之中的时候, 不善法会增加而善法会减少, 当我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时,不善法会减少而善法会增加。让我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吧。他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他精勤所带来的苦使他不善法减少而善法增加。过了一些时候,他不用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位比丘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已经取得了果证,因此不用作出会带来苦的精勤了。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

22、报的。“比丘们,再者, 如来出现于世上, 是一位阿罗汉等正觉 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者天人师佛世尊;亲身证得无比智,然后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说法义;所说的法义开首、中间、结尾都是善美的,有意义、有好的言辞、圆满、清净、开示梵行。“居士或出身于各种种姓的人听了这些法义之后, 对如来生起了敬信;有了这份敬信,他这样反思: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碍,是尘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旷的地方那样没有障碍。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圆满、清净、如螺那样洁白的梵行之中。让我剃掉头发和胡11须,穿着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吧。后来,他舍弃所有财富,舍弃所有亲属,剃掉头

23、发和胡须,穿着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他成为一位出家人,具有比丘的修学和比丘的正命。他舍弃杀生、远离杀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对所有生命都有悲悯心。他舍弃偷盗、远离偷盗,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取,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要; 有一个不偷盗的清净心。 他舍弃非梵行, 他是一个梵行者,远离性行为这世俗的行为。他舍弃妄语、远离妄语,他说真话、只说真话、诚实、可信赖、说话没有前后不一。他舍弃两舌、远离两舌、不会说离间别人的话,他帮助分裂的得到复合、喜欢和合、景仰和合、欣乐和合、说使人和合的话。他舍弃恶口、远离恶口,无论他说什么,都柔和、悦耳、和蔼、亲切、有礼、令人欢喜、令人心悦。他舍弃绮语

24、、远离绮语,他说适时的话、真实的话、有意义的话、和法有关的话、和律有关的话、有价值的话,他在适当的时候说话,说话有道理,适可而止,对人有益。“他远离损害种子和植物的行为;他一天只吃一餐,过了中午不吃东西,远离非时食;远离观看跳舞、唱歌、奏乐、表演;远离花环、香水、膏油、饰物;远离豪华的大床;远离接受金银钱财;远离接受谷物;远离接受生肉;远离接受妇女;远离接受仆人;远离接受禽畜;远离接受农田;远离替人做信使;远离做买卖;远离欺骗的量秤;远离贿赂、欺骗、诈骗;远离伤害、杀害、捆绑、拦劫、抢掠。“他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 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 无论去哪里,都只是和衣钵随行。就正如雀鸟和它的羽翼,无论雀

25、鸟飞去哪里,都只是和双翼随行。同样地,一位比丘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无论去哪里,都只是和衣钵随行。他具有圣者之12戒蕴,亲身体验没有过失之乐。“他在眼看到色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眼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眼根,守护眼根,修习眼根律仪。“他在耳听到声之后“他在鼻嗅到香之后“他在舌尝到味之后“他在身感到触之后“他在意想到法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意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意根,守护意根,修习意根律仪。他具有圣者之根律仪,亲身体验无染之乐。“他在往还的时候,对往还有觉知;在向前观望、向

26、周围观望的时候,对向前观望、向周围观望有觉知;在屈伸身体的时候,对屈伸身体有觉知; 在穿衣持钵的时候, 对穿衣持钵有觉知; 在饮食、咀嚼、感受味觉的时候,对饮食、咀嚼、感受味觉有觉知;在大便、小便的时候,对大便、小便有觉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觉、睡醒、说话、静默的时候,对行走、站立、坐下、睡觉、睡醒、说话、静默有觉知。“他具有圣者之戒蕴、圣者之根律仪、圣者之念和觉知,居住在丛林、树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旷野、草堆等远离的住处之中。 他在化食完毕, 吃过食物后返回, 然后盘腿坐下来,竖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系念的地方。“他舍弃世上的贪欲,超越贪欲;内心清除了贪欲。“他舍弃瞋恚,

27、心中没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悯所有众生;内心清除了瞋恚。13“他舍弃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觉知;内心清除了昏睡。“他舍弃掉悔,没有激荡,有一个内里平静的心;内心清除了掉悔。“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没有疑惑;内心清除了对善法的疑惑。“他舍弃使内心污秽、使智慧软弱的五盖,内心离开了五欲、离开了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由离开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初禅。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比丘们,再者,一位比丘平息了觉和观,内里平伏、内心安住一境,没有觉、没有观,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二禅。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比丘们,再者,一位比

28、丘保持舍心,对喜没有贪着,有念和觉知,通过身体来体会乐圣者说:这人有舍,有念,安住在乐之中。 他进入了三禅。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比丘们,再者,一位比丘灭除了苦和乐,喜和恼在之前已经消失,没有苦、没有乐,有舍、念、清净;他进入了四禅。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当他的内心有定、清净、明晰、没有斑点、没有污染、柔软、受驾驭、安住、不动摇时,把心导向宿命智。他能忆起过去无数生的事情不论一生、两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论无数的成劫、无数的坏劫、无数的成坏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么姓名,什么种族,什么种姓,吃什么食物,体会什么苦与乐,寿命有多长,死后

29、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么姓名,什么14种族,什么种姓,吃什么食物,体会什么苦与乐,寿命有多长,死后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能忆起过去无数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当他的内心有定、清净、明晰、没有斑点、没有污染、柔软、受驾驭、安住、不动摇时,把心导向众生生死智。他以清净及超于常人的天眼,看见众生怎样死后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业使众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种姓或低种姓、善趣或恶趣的地方投生这些众生由于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责难圣者,怀有邪见,做出由邪见所驱动的业,因此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那些众生由于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

30、善行,称赞圣者,怀有正见,做出由正见所驱动的业,因此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比丘们,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这种精勤是有果报的。“当他的内心有定、清净、明晰、没有斑点、没有污染、柔软、受驾驭、安住、不动摇时,把心导向漏尽智。他如实知道什么是苦,如实知道什么是苦集,如实知道什么是苦灭,如实知道什么是苦灭之道;他如实知道什么是漏,如实知道什么是漏集,如实知道什么是漏灭,如实知道什么是漏灭之道。当他有了以上的知见时,心便从欲漏、有漏、无明漏之中解脱出来。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他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 比丘们, 这种修行是有果报的, 这种精勤是有

31、果报的。“比丘们,这就是如来的主张。如来的主张有十处受人如法赞扬的地方。“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那么, 如来过往生一定是常做善业, 所以现在领受这种无漏的乐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大自在天化现而来的,那么,如来一定是由吉祥的大自在天所化现,所以现在领受这15种无漏的乐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际遇而来的,那么,如来一定是碰上善美的际遇,所以现在领受这种无漏的乐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出身而来的,那么,如来一定是出身善美,所以现在领受这种无漏的乐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现生的行为而来的,那么,如来一定是现

32、生做了善行,所以现在领受这种无漏的乐受。“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如来便会受人赞扬; 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过往生所做而来的,如来依然受人赞扬。“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大自在天化现而来的,如来便会受人赞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大自在天化现而来的,如来依然受人赞扬。“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际遇而来的,如来便会受人赞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际遇而来的,如来依然受人赞扬。“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出身而来的,如来便会受人赞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出身而来的,如来依然受人赞扬。“比丘们,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全是因现生的

33、行为而来的,如来便会受人赞扬; 如果众生所受的苦与乐不是因现生的行为而来的,如来依然受人赞扬。“比丘们,这就是如来的主张。如来的主张有这十处受人如法赞扬的地方。”世尊说了以上的话后, 比丘对世尊的说话心感高兴, 满怀欢喜。天湖经16102.五与三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一些沙门婆罗门对将来作出推测,宣说各种不同的见解。“一些沙门婆罗门说, 命终之后, 这个我不会坏灭, 还有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说, 命终之后, 这个我不会坏灭, 没有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

34、非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说,众生命终之后便会断灭,什么也没有,不再存在。“一些沙门婆罗门说,现生得涅槃。“以上有一种类别宣说,命终之后,有一个我不会坏灭;有一种类别宣说,众生命终之后便会断灭,什么也没有,不再存在;有一种类别宣说,现生得涅槃。就是这样,五种见解可以变成三种类别,三种类别可以变成五种见解。“比丘们,在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想的沙门婆罗门当中,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想,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想,没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17还有想,既有色身也没有色身。“一

35、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想,既不是有色身也不是没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单一的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各种不同的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很少的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无量的想。“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超越了想,以识作为我的根基。“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超越了想,这个我无法计量,恒常不动。“比丘们,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当中不超越想的,便在色想、无色想、单一的想、各种不同

36、的想等宣说是究极的清净、最高、无上;乃至在他们当中超越想的,便宣说以无所有处为无法计量,恒常不动。 如来知道, 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 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在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的沙门婆罗门当中,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没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18没有想,既有色身也没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既不是有色身也不是没有色身。“比丘们

37、, 这些沙门婆罗门批评那些宣说命终之后, 这个 “我”不会坏灭,还有想的沙门婆罗门,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说:想如病,想如脓肿,想如中箭。无想才是寂静、幼细的境界。“比丘们,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 。比丘们,任何沙门婆罗门,都没有可能离开色、受、想、行、识而宣说众生的来、去、死亡、出生、成长、成熟、壮大的。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 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 看见出离的方法, 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在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的沙门婆罗门当中,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有色身

38、。“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没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既有色身也没有色身。“一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既不是有色身也不是没有色身。“比丘们, 这些沙门婆罗门批评那些宣说命终之后, 这个 “我”不会坏灭,还有想的沙门婆罗门;也批评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的沙门婆罗门。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说:想如病,想如脓肿,想如中箭;说无想的人是一种迷痴。非想非非想才是寂静、幼细的境界。“比丘们,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19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 。比丘们

39、,任何沙门婆罗门宣说怎样取得非想非非想处时,都说,过多见、闻、觉、知的行,是会妨碍取得非想非非想处的。比丘们,人们都说,不能以一般的行来取得非想非非想处,只能以细微的行来取得非想非非想处。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在那些宣说众生命终之后便会断灭,什么也没有,不再存在的沙门婆罗门,会批评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还有想的沙门婆罗门;也批评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没有想的沙门婆罗门;也批评那些宣说命终之后,这个“我”不会坏灭,非想非非想的沙门婆罗门。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说:所有这些沙

40、门婆罗门贤者都贪着将来,而说下一生我将会这样,下一生我将会那样。就正如一些商人去做买卖时心想:“之后我会这样,之后我会得到这些东西。”同样地,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就像譬喻中的商人那样,说下一生我将会这样,下一生我将会那样。“比丘们, 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宣说众生命终之后便会断灭,什么也没有,不再存在 ,如来知道,他们对自身怖畏,对自身怨嫌,因此随着自身来奔走,随着自身来转。就正如一只狗被皮带绑在坚实的木桩或坚实的柱上,它只会随着桩柱来奔走,随着桩柱来转。同样地,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对自身怖畏,对自身怨嫌,因此随着自身来奔走, 随着自身来转。 如来知道, 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

41、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任何沙门婆罗门对将来作出推测,宣说各种不同的见解,都不出这五处地方。20“比丘们,一些沙门婆罗门对过去作出推测,宣说各种不同的见解。“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是常。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是断。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既是常也是断。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既不是常也不是断。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有边。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没有边。只

42、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既有边也没有边。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既不是有边也不是没有边。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 我和世间有单一的想。 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有各种不同的想。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 我和世间有很少的想。 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 我和世间有无量的想。 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21“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唯乐无苦。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

43、“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唯苦无乐。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有乐有苦。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沙门婆罗门说,我和世间无乐无苦。只有这才是真谛,其余都是没有意义的。“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说以上的见解,持以上的见解,只是出于敬信、信愿、传统、推想、所受持的见,除此之外,他们是没有可能具有清净、明晰的智的。“比丘们,当那些沙门婆罗门贤者没有亲身得到清净、明晰的智的时候, 便只有片面的偏见。 他们解说所取着的见解。 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一些沙门婆

44、罗门放舍有关过去的见,放舍有关将来的见,不倾于所有贪欲的结缚,取得离和喜并安住于中 1。他们心想:我取得了离和喜并安住于中。这才是寂静、幼细的境界。他们的离和喜消失了。当离和喜息灭的时候,忧便会生起;当忧息灭的时候,离和喜便会生起。“比丘们,就正如阳光弥漫大地的时候,地上便没有暗影;地上有暗影的时候,阳光便没有弥漫大地。同样地,当离和喜息灭的时候,忧便会生起;当忧息灭的时候,离和喜便会生起。比丘们,这些沙门婆罗门取得离和喜并安住于中。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22“比丘们,一些沙门婆罗门放舍有关过去的见,放舍有关将

45、来的见,不倾于所有贪欲的结缚,超越了离和喜,取得心灵的乐并安住于中 2。 他们心想: 我取得了心灵的乐并安住于中。 这才是寂静、幼细的境界。他们心灵的乐消失了。当心灵的乐息灭的时候,离和喜便会生起;当离和喜息灭的时候,心灵的乐便会生起。“比丘们,就正如阳光弥漫大地的时候,地上便没有暗影;地上有暗影的时候,阳光便没有弥漫大地。同样地,当心灵的乐息灭的时候,离和喜便会生起;当离和喜息灭的时候,心灵的乐便会生起。 比丘们, 这些沙门婆罗门取得心灵的乐并安住于中。 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一些沙门婆罗门放舍有关

46、过去的见,放舍有关将来的见,不倾于所有贪欲的结缚,超越了离和喜,超越了心灵的乐,取得不苦不乐受并安住于中 3。 他们心想: 我取得了不苦不乐受并安住于中。这才是寂静、幼细的境界。他们的不苦不乐受消失了。当不苦不乐受息灭的时候,心灵的乐便会生起;当心灵的乐息灭的时候,不苦不乐受便会生起。“比丘们,就正如阳光弥漫大地的时候,地上便没有暗影;地上有暗影的时候,阳光便没有弥漫大地。同样地,当不苦不乐受息灭的时候,心灵的乐便会生起;当心灵的乐息灭的时候,不苦不乐受便会生起。 比丘们, 这些沙门婆罗门取得不苦不乐受并安住于中。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

47、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一些沙门婆罗门放舍有关过去的见,放舍有关将来的见,不倾于所有贪欲的结缚,超越了离和喜,超越了心灵的乐,超越了不苦不乐受。但他们视这份寂静为我 ,视我得到寂灭,23对这境界执取。比丘们,这些沙门婆罗门所说的虽像涅槃的途径,但不论是对有关过去的见有执取;或对有关将来的见有执取;或对贪欲的结缚有执取;或对离和喜有执取;或对心灵的乐有执取;或对不苦不乐受有执取;或以至视这份寂静为我 ,视我得到寂灭,对这境界执取这些沙门婆罗门贤者都是在解说执取的教义。如来知道,所有这些行都是粗的,这是可以平息这些行的。如来知道怎样平息这些行,看见出离的方法,超越了这些行。“比丘们,如

48、来觉悟无上寂静的道路,如实知六触入处的集、灭、味、患、离,然后得到没有执取的解脱。“比丘们,如来觉悟了这无上寂静的道路,如实知六触入处的集、灭、味、患、离,然后得到没有执取的解脱。”世尊说了以上的话后, 比丘对世尊的说话心感高兴, 满怀欢喜。五与三经完-1 这是初禅与二禅的心境。2 这是三禅的心境。3 这是四禅的心境。103.认为经认为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拘尸那罗的献祭密林。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说:“比丘们,你们认为我怎么样乔答摩沙门是为了得到衣服的原因而说法,或是为了得到食物的原因而说法,或是为24了得到住处的原因而说法, 或是为了得到

49、有福报的后有的原因而说法吗?”“大德,我们认为世尊不是为了得到衣服的原因而说法,不是为了得到食物的原因而说法,不是为了得到住处的原因而说法,不是为了得到有福报的后有的原因而说法。”“比丘们,听你们所说,我不是为了得到衣服的原因而说法,不是为了得到食物的原因而说法,不是为了得到住处的原因而说法,不是为了得到有福报的后有的原因而说法。那么你们认为我是为了什么原因而说法呢?”“大德,我们认为世尊有悲悯心,为众生的利益着想,出于悲悯而说法。”“比丘们,听你们所说,我有悲悯心,为众生的利益着想,出于悲悯而说法。比丘们,我从无比智所证得的法已对你们宣说,这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

50、正道。你们所有人应要和洽、融洽、没有争执地在当中修学。“比丘们, 当你们和洽、 融洽、 没有争执地在法义当中修学时,可能会有两位比丘对法义有不同的讲说而争执。如果你们心想:这些尊者的义理和言辞都不符法义。这时你们应在己方找一位资深的说法比丘,前往他那里,然后对他说:有些尊者的义理和言辞都不符法义。 应要让他们知道, 他们的义理和言辞怎样不符法义;不要让他们生起争执。之后在对方找一位资深的说法比丘,前往他那里,然后对他说:有些尊者的义理和言辞都不符法义。应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义理和言辞怎样不符法义;不要让他们生起争执。这样做的话,他们便知道哪些东西是学习错误的,在知道后便能如实讲说法和律。“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