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乡土中国|黄靖怡,等:乡村宗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状和问题——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宗祠调研报告

2024-10-09 19:59:07   |  328 人气

WKNZFB

作者简介

黄靖怡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周婷婷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苏佳茵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位于珠三角核心地带,是广府文化的中心区域。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三水区境内共调查登记了不可移动文物228处。而这其中,包括了当地乡村中大大小小的广府宗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的能工巧匠将中国传统古建筑与当地的民俗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宗祠这样集合各广府手工艺术大成的艺术作品。本次调研选取10座明清时期的广府宗祠作为研究对象,分布在五个村落内,分别为江根村、岗头村、大旗头村、望岗村和宝月村,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内。

一、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宗祠是岭南地区的家族记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正在进行的家族史的舞台。宗祠见证了明清时期宗族文化的兴盛,也要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

宗祠的艺术语言是站在宗族的立场上才得以成型的,处处凝聚着家族精神。明清华南宗族的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国家礼仪改变并向地方社会渗透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1]“庄重吉庆”是宗祠设计的重点。设计者们借助建筑作为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巧用心思,细细营造。种种“讲究”的背后,是虔诚的信仰和期待。

建筑营造的第一步,是建筑的选址。《淮南子》中有言:“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建筑包含的人地关系,其实正是“气运”的体现。本次的调研的10座建筑,都面朝水域,无一例外。江根村的五显庙坐落于昆都山麓,居高临下,正对三江汇流处。大旗头村的振威将军祠等三座建筑,均面对村中自然形成的水塘。望岗村的两座黄氏宗祠,均面朝河塘。岗头村的梁士诒生祠,位于梁士诒故居内部,情况较为特殊,并未依仗天然水体,而是在园中引入村中的河流,制造人工水体。即使村中景观经历百年更迭,宗祠选址的优越性依然突出。村中族人对于宗祠的敬意也非同一般,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宗祠一般都会作为村中禁地,以求保持清净,不惊扰祖先安宁。在采访中,我们更了解到望岗村村民口口相传的一桩传说:黄氏宗祠前有一民居残迹,本来有人居住。然而这家人搬入后,祸事不断,甚至有人丁因意外死亡。匆匆迁出,拆毁民房,这才得以安息。

五显庙门口正对的三江汇流

梁士诒生祠的人造水池

如果说选址是最纯粹的寻求吉祥,形制就是封建社会中区分等级,烘托庄严气象的重要标志。宗祠的营建往往倾尽全族之力,装潢华美,而门面又是整个宗祠建筑中最为醒目的地方。本次调研选取的10座建筑,形制相似。大部分采用了岭南建筑特有的镬耳山墙。也有少数是普通的三角的山尖山墙。能采用镬耳山墙的建筑,等级一般较高,营造更为精心。

三水区的广府宗祠,综合运用了灰雕、木雕、陶塑和年画等多种装饰,具有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本次调研的10座建筑,均采用对称布局,尽显均衡之美。当我们由远及近,走近建筑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的一条花脊,大多采用对称设计。两旁各有博古纹、云纹的装饰。花脊设计复杂,许多元素在狭长的空间内排开,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卷轴画。写实的花鸟鱼虫、凝练的祥瑞符号,以砖雕的形式立体地呈现出来。

而随着我们走近,视角的再变化又会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回屋檐。祠堂门前一般有一对柱立于檐下。柱础直径较柱身更大,向上收窄。柱身都为素面,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柱顶有一结构引人注目,就是如图片所示的石雕,向屋檐外突出,对柱顶空间的利用可谓巧妙。有些石雕结构立体,无论是立于檐外,还是走入檐下,皆有石雕中人物正对观者作笑脸盈盈状。

而人们来到门口,又有新的装饰出现。除了常规古建筑会有的牌匾之外,广府祠堂的门板还会绘制年画,牌匾上方还会有图画。

如果我们稍稍侧目,工匠的巧思也绝不会让我们的目光落空。房梁上的木雕涂饰金漆,金碧辉煌。这里的木雕的表现内容,多以人物连环画为主,兼之有花草、瑞兽,层层叠叠,妙趣横生。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妙手,用砖雕、灰雕、木雕和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塑造了广府文化的烈火烹油的富贵气象。不似紫禁皇城的威严宏大,也不似江南水乡的风流娴雅,广府建筑是独具有自己的审美体系的。

二、祠堂在当代乡村的困境

宗祠在当代乡村的衰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宗族叙事的重要性的减小。数据表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乡村人口数量从6.7亿减少到5.1亿 。以236.3万个村庄计算,平均每个村庄的人口数量大约为216人。[2]乡村人口的减少致使扎根于小农社会的宗族文化逐渐式微,宗祠作为宗族叙事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冲击。当代乡村还需要祠堂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董磊明论证,公共活动的减少、公共空间的萎缩使得村庄社区的集体记忆衰弱。一个社群集体记忆的强度,直接影响着社群的认同。而这种情况则必然导致文化主体性的消亡。[3]脱离了原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后,人们不再理解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砖雕所传递的喜庆吉祥的寓意,这些艺术作品也会走向消亡。

宗祠建筑在当代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人照管而导致的年久失修。在我们走访的五个自然村中,江根村、宝月村和大旗头村对建筑做了较为完备的修复保护。其余两个村落内的建筑,即使建筑外立着相关单位的保护标识,然而依然处于无人照看的处境。缺少适当的维修,不仅会使建筑原有的审美价值遭到削弱,更会影响到后续的修复使用。在日常的使用中,宗祠本身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就已被大大削弱。如今的祠堂,只有在极少数的日子(如清明、红白喜事)会作为村人集中的地点开放,大多数时候处于空置的状态。“重文保”固然有其进步的地方,但后续的“轻使用”也显然不是祠堂保护的最佳策略。使用率的下降,人们鲜少再把目光放回到这些祠堂身上,换来的就是遗忘。

总体来看,三水区境内的宗祠的保护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发掘利用的空间还很大。如何在新时代传承祠堂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课题。转变祠堂的社会功能,唤醒人们对乡土文化的热情。激发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使宗祠建筑中的木雕、砖雕、年画重现光彩。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宗祠活化传承保护策略

在当前我国大力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亟待被重新认识,乡土文化振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中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4] 进入当代,祠堂作为乡土文化和乡土文明的载体,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宗祠这一传统公共空间,就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激发宗祠古建筑的当代活力,发挥宗祠的文化功能,需要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承保护策略。

一是要发掘宗祠建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展现祠堂建筑的艺术魅力。广府非遗手工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宗祠是这些手工作品放置的原生空间。积极建设“祠堂+文化”,寻找潜在受众,发挥文化市场的潜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短视频、手绘等方式唤起大众对宗祠艺术的兴趣,由外向内推动乡土文化复兴。同时,政府要完善文化产业机制,规范经营管理,使宗祠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三水区宝月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以六祖慧能这一历史名人为中心,整合宗祠、庙宇、古村,打造特色文化街区。趣味盎然而又富有历史厚度的宝月文化街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和市场两大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宗祠就能脱离在当前乡村振兴中坐“冷板凳”的尴尬局面。

二是要灵活利用宗祠空间,与当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联系,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当前,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显著增高,与乡土文化复兴的趋势不谋而合。宗祠承载着广府文化中尊老爱幼、积极进取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乡土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宗祠再利用入手,合理规划宗祠空间,丰富当地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宗祠作为公共空间,更可以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正面作用。岗头村的梁士诒生祠,维修后曾承担起海天书屋等公益功能,与周围的村广场、村史馆一起构建出村民的活动空间。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不善,梁士诒生祠并没有做好长期的规划。在短暂的热闹后,还是归于寂静。

三是要建立宗祠文化资源数字化体系,搜集整理包括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建筑构件等方面的资料,形成管理、开发、利用的一条龙机制。数字化资源的完善,不仅方便政府的保护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对宗祠的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拉近宗祠文化与大众的距离。目前,国内的已有了大量同类数字化资源,比如故宫博物院的“紫禁城365”和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结合最新的VR技术,让大众“身临其境”,感受乡土文化氛围,复兴优秀传统文化。

三江奔流,岁月悠悠,一座又一座宗祠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岭南大地的生命故事。有的仍香火不绝,人来人往,有的在时间蹉跎,不复繁盛。走进它们,倾听它们,分秒在砖瓦之间跳动。进入新时代,乡土的发展走上了全新的道路。宗祠不应只是守望者,更要成为参与者。活化传承宗祠资源,让新时代的乡土故事也有根可依,让新时代的乡村居民也有根可寻。

参考文献

[1]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

[3]董磊明:《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拓展》,《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4] 陈波:《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

注:本文荣获第三届“记录乡土中国”暨2023-2024寒假大学生民俗文化社会调查活动优秀奖

  

本推文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中原民俗


中原民俗公众号编辑团队

指导老师:彭恒礼

主编:朱鹏 周波

副主编:时天封 郭双 黄杉杉    

编辑:沙晨迪 孔维泽 卢颖 苏晓静 赵欣 张洁 刘心悦 丁可 栗静冉 魏鹏翔 郑峥 任宏超 

联系方式:2968729635@qq.com

本期编辑:时天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3级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原件地址:记录乡土中国|黄靖怡,等:乡村宗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状和问题——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宗祠调研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上一篇:美构建亚太军事维修网络

下一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理论逻辑、国际借鉴与实践路径探究
收藏
相关资源
施工企业信息化能力剖析.pptx 施工企业信息化能力剖析.pptx
方程式默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程式默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程的根与零点定理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程的根与零点定理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程应用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方程应用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方向与位置--北师大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向与位置--北师大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程(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程(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方差优质课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方差优质课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方差第1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ppt 方差第1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ppt
热门资讯
Lily日常英语
广东籍55名现任省部级高官,梅州9位,河源3位!
1921:交通大学董事会
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拜登执政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走向
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
书到用时方恨少,积少成多随手来! 知识积累—每天都要!
他是大名鼎鼎的“广州好迪之父”,24岁开厂,32岁建起大型日化集团,在家乡投资兴建大美妆产业园!
世界各国国旗大全(包括233个国家与地区)
香港虚拟银行与传统银行有何不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其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