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1 号 学院国际大厦 18 层 -第 1 页 浙江省 2005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苗族妇女典型的装束是( )。 A.双排扣子上衣,花筒裙 B.右衽无领上衣,鸡毛裙 C.左襟大褂,八幅罗裙 D.短上衣,百褶裙 2.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种类繁多,因性别、年龄及穿着场合而异,其中中年男子 参加正式仪式时穿的带有家徽的和服叫( )。 A.振袖 B.留袖 C.纹衫 D.带包 3.( )是
2、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大约 56 米长,不经剪裁,直接穿着,是目前印度流 行最广的服装之一。 A.莎丽 B.绰尼 C.莎尔瓦 D.克米兹 4.喜欢饮“咂酒”的少数民族是( )。 A.彝族 B.苗族 C.瑶族 D.羌族 5.( )的干鲜奶酪世界闻名,有“奶酪王国”之称。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俄罗斯 6.我国西北、华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住房样式是( )。 A.四合院 B.围楼 C.窑洞 D.“一颗印” 7.属于侗族交通设施的是( )。 A.溜索 B.风雨桥 C.竹索桥 D.牛皮船 8.坎儿井是( )的地下灌溉工程。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京族 D.毛南族 9.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是以
3、( )为代表的。 A.陶器工艺 B.青铜工艺 C.石器工艺 D.玉器工艺 10.骨质瓷是( )对世界瓷器的贡献。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1.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下列哪个民族禁食狗肉?( ) A.满族 B.朝鲜族 C.壮族 D.哈萨克族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1 号 学院国际大厦 18 层 -第 2 页 12.( )是在每年 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它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 A.圣诞节 B.复活节 C.感恩节 D.万圣节 13.广泛流行于陕西的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的一种民歌是( )。 A.花儿 B.小调 C.号子 D.信天游 14.男女双方结婚时
4、,男方无须准备聘礼,而由女方担负结婚时所用的一切费用的是( ) 。 A.德国 B.南非 C.印度尼西亚 D.巴西 15.下列各少数民族中不信奉萨满教的是( )。 A.满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土家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6.中外民俗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B.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C.民俗的稳定性与民俗的变异性 D.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E.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17.在漫长的历史的累积下,我国各民族的饮食
5、民俗形成了一定的惯制,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A.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 B.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 C.礼仪饮食惯制 D.信仰上的饮食惯制 E.宴席饮食惯制 18.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有( )。 A.鄂伦春族 B.蒙古族 C.涅夫赫族 D.澳大利亚土人 E.爱斯基摩人 19.美国工艺品的特点是( )。 A.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B.色彩绚丽多变 C.充满幽默感和娱乐性 D.注重材料的机理效果 E.风格前卫 20.民间谚语的特点有( )。 A.哲理性 B.训诫性 C.形象性 D.通俗性 E.音韵和谐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1.民俗一词是英文_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
6、姆斯于 1846 年创用的。 22.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丧礼用的和服通常分为_、准丧服和略式丧服。 23.总体看来,民俗主要有五种功能,即教化功能、规范功能、_、审美功能和维系 功能。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1 号 学院国际大厦 18 层 -第 3 页 24.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_、菜肴和饮料的配置方式。 25.历史上,汉族有男子_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的规定。 26.原始的、传统的农业民俗大体包括了生产工具民俗、_和相应的人文仪式习俗。 27.“不违农时”和“_”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原则。 28.真正能够代表美国音乐精粹的是美国阿巴拉契亚山村民创造的_。 29._斗牛竞技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和名副其实的“斗牛王国” 。 30.世界三大主要宗教是佛教、_和基督教。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31.交通民俗 32.工艺美术民俗 五、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3.简述人类饮食民俗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34.试述我国稻作信仰民俗。 35.什么是宗教信仰?具有哪些特征? 36.简述丧葬礼仪民俗的功能。 六、论述题(每小题 11 分,共 22 分) 37.试分析人类居住民俗的形成过程。 38.试分析岁时节日民俗形成和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