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1.pdf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62348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6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解析(2008年)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策略 套期的预期: 套期工具的公 允价值或现金 流量变动利得 被套期项目公 允价值或现金 流量变动损失 抵销 20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一、套期与套期会计概念 在套期开始时有正式记录,包括对套期关系及企业 进行此项套期行为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描述; 该套期可有效地抵消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并与 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一致; 对于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必须可能发生,且存在 最终影响净收益的现金流量风险; 套期的有效性可以可靠计量; 应对套期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且确保套期在整个报 告期内均有效。 运用套期会计 的条件 2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二、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指定 其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

2、对于“被套期项目”的、用于规避被套期项目引起的风险的工具 衍生工具通常可以作为套期工具。例外情况是:无法有 效地对冲被套期项目风险的衍生工具不能作为套期工具 。 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通常不能作为套期工 具。例外情况是:被套期风险为外汇风险时,某些非衍 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可以作为套期工具 。 只有涉及报告主体以外的主体的工具(含符合条件 的衍生工具或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 才能作为套期工具 。 套期工具的基本条件 套期工具 套期工具的 指定原则 关于套期工具 2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二、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指定 因具有风险敞口而被指定为套期活动对象 的资产、负债、确

3、定性承诺或预期交易 具有特定被套期风险的项目可作为被套期项目。 衍生工具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但对于外购的、嵌在另一项金融工具(主合同) 中的期权,如果其与主合同存在紧密关系,且混合工具没有被指定为以公允价 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则可以作为被套期项目。 某些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作为被套期项目。对于信用风险或外汇风险,企业可 以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被套期项目,而对于利率风险或提前还款风险,则不 可以作为被套期项目。 在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时,只有涉及报告主体以外的主体的资产、负债、确定 承诺或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 被套期项目 被套期项目的指定原则 关于被套期项目 23高

4、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三、套期关系的种类 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确定承诺的公允价值 变动风险所作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 变动风险所作的套期 对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享有的份额所面 临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24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例1:债券 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 规避已持有资产或 已承担负债的损失 规避未来现金流出量的增大 或流入量的减少带来的损失 固定利率债券 (已确认资产或负债) 浮动利率债券 (已确认资产或负债) 例2:存货 库存已有 (已确认资产) 预期购入 (预期交易) 避险重点 公允价值套期与现金流量套期的比较 2

5、5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l 套期有效性: 通过套期工具抵消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的程度. 套期有效性的意义: 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性和在整个报告期内均有效的套期行为,才能 认定套期关系成立,进而采用套期会计程序; 对符合有效性标准的套期行为中套期无效部分的未实现损益,按常规会 计程序进行处理. 套期有效的实质: 套期保值效应 四、套期有效性问题 套期有效性的评价: IAS39:对有效的套期关系,被套期项目的可预期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 应几乎全部为套期工具的相应变动所抵消,且实际结果应在80%125%的范 围内. 主要条款比较法 比率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26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6、非衍生金融资产金融负债通常 不能作为套期工具; 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某些非 衍生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可以 作为套期工具。 利 得 或 损 失 当 期 损 益 套 期 工 具 衍生工具 非衍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 (一)公允价值套期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外币借款用来对同种外币 结算的(销售)确定承诺进 行套期 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规避 外汇风险的套期工具 五、套期会计处理规范 利 得 或 损 失 当 期 损 益 27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的被套期项目还包括: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 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7、 利 得 或 损 失 当 期 损 益 被 套 期 项 目 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 (一)公允价值套期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28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一)公允价值套期终止运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该套期不再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 法的条件 企业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 指定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之一,则终止运用 套期工具展期或被另一项套期 工具替换时,展期或替换是企 业正式书面文件所载明的套期 策略组成部分的,不作为已到 期或合同终止处理。 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 合同终止或已行使 29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中国一家出口商于205年11月3日向一家美国进口商销售一批商 品,售价为100 000,购

8、销合同订明购货方应于206年2月1日支 付货款。 中国出口商于205年11月3日与外汇经纪银行签订一项按90天远 期汇率向银行卖出100 000的远期外汇合约,以避免这笔应收账 款可能承受的外汇变动风险。 有关汇率如下: 例2 公允价值套期 205年11月3日即期汇率: 1=¥8.35 205年11月3日90天远期汇率:1=¥8.2 205年12月31日即期汇率: 1=¥8.3 206年2月1日即期汇率: 1=¥8.14 该出口商将期汇合约用于外币应收款套期保值的账务处理 30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日期内容 理 205年11月3日 售商品借:收款美元 835 000 :主 收入 835 000

9、205年11月3日 期合 ,指定套期 关系,确 水益 借:被套期目收美元款 835 000 :收款美元 835 000 借:收期合款人民 820 000 套期益* 15 000 :套期工具付期合款美元 835 000 205年12月31日确被套期 目和套期工具 的公允价 益 借:套期益 5 000 :被套期目收美元款 5 000 借:套期工具付期合款美元 5 000 :套期益 5 000 206年2月1日确被套期 目和套期工具 的公允价 益 借:套期益 16 000 :被套期目收美元款 16 000 借:套期工具付期合款美元 16 000 :套期益 16 000 收回款借:行存款美元 814

10、000 :被套期目收美元款 814 000 履行期合借:套期工具付期合款美元 814 000 :行存款美元 814 000 借:行存款人民 820 000 :收期合款人民 820 000 3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套期损益 套期工具 应付美元期汇合约款 835000835000 应收账款 美元户 主营业务收入 50005000 被套期项目银行存款 835000 835000 应收人民币期汇合约款 820000 贴水15000 8350005000 5000 1600016000 16000 16000 美元户 814000 814000 820000 人民币户 820000 美元户 814000

11、 814000 3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套期工具的 利得或损失 A 当期损益 所有者权益取E与F两者孰低 有效部分 B 无效部分 C 等于A与B之差 E: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绝对数) F:被套期项目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绝对数) (二)现金流量套期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的初始确认 初始计量确认 注意: 3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二)现金流量套期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的后续处理要求 应区别以下三种第 1 页 共 4 页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密封线密封线 潍坊医学院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试题(十)潍坊医学院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试题(十) 得分得分 评卷人评卷人 一、填

12、空题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15 分)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的失血量超过_,临床表现为_。 2甲亢病人的眼征主要分为_和_两类。 3型呼吸衰竭病人给氧的原则是_。 4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主要表现是_。 5. 痛风的特征性损害为_。 6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_、_结缔组织病。 7肝性脑病是_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8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 和 。 9容易出现 ABO 血型不合的母婴血型为 ,婴儿血型为 。 10能无意识地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的月龄是 。 得分得分 评卷人评卷人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二、判断正误(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15 分,将下列各题正

13、确的用表分,将下列各题正确的用表 示,错误的用表示,并将其填入下表内)示,错误的用表示,并将其填入下表内) 1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主要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 3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之一是症状性低血压。 4缺铁性贫血是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包括骨髓系和淋巴系)的恶性疾病。 6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该人一定是结核病人。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肺 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左心室扩张和(或)肥厚。 8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持久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

14、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 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9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在心尖部可闻低调的隆隆样收缩期杂音。 10诊断心律失常最有价值的依据是心超声心动图。 得分得分 评卷人评卷人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小题,每题每题 1 分分,共计共计 20 分,从分,从 A、B、C、 D、E 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表格内)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表格内) 题号题号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总分总分 核分人核分人 得分得分 第 2 页 共 4 页 1.小儿各系统器官发育最早的是 A.生殖系统 B.神经系统 C.淋巴系统 D.脂肪组织 E.肌肉组织 2.上部量

15、和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 A. 9 岁 B. 10 岁 C. 11 岁 D.12 岁 E.13 岁 3按计划免疫程序 6 个月婴儿已接种过的免疫制剂是 A.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麻疹疫苗 B.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 C.乙肝疫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E.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 4小儿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A. 口服法 B. 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静脉滴注 E. 灌肠 5预防婴儿喂哺后溢乳应 A. 给口服维生素 B B.肌肉注射阿托品 C.口服吗叮啉 D.喂哺后竖抱婴儿,轻拍后背 E.在喂哺后立即右

16、侧卧位半小时 6一腹泻患儿,7 个月,入院时精神差,营养不良,臀部皮肤潮红,有大片糜烂或表皮脱落,并有 较多脓性分泌物,黄色,腥臭。此患儿的护理哪项不妥 A.勤洗臀部,不兜尿布 B.洗净臀部后涂滑石粉 C. 可用红外线照射 D.温度许可时将臀部暴露于阳光下 E. 局部可涂 0.5%新霉素氧化锌糊剂 73- 6 个月小儿佝偻病时骨骼系统改变较易出现 A手镯、脚镯征 B.胸廓畸形 C.下肢畸形 D.颅骨软化 E. 方颅 83 个月龄以内婴儿应添加的辅食是 A.果汁 B.米糊 C.蛋黄 D.菜泥 E.肉末 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需用至 A.症状消失 B.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C.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正

17、常 D.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用 2 个月 E.肝脾肿大消失 10小儿 2 个多月,面色发黄,RBC. 31012/L, HB. 110g/L,状态好,应考虑 A生理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1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A恶心、呕吐 B头痛、乏力 C黄视 D手足抽搐 绿视 12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是 A起病多为暴发性或急性 B发热呈稽留热 C关节痛并伴畸形 D内脏损害中以肾损害最多见 日光不会加重皮肤损害 13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往往是 A贫血 B发热 C出血 D胸骨疼痛 感染 14血液系统疾病中,可能会出现

18、潜在感染,其主要原因是 A贫血 B血液成分的异常导致各脏器受损 C营养不良 D白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 缺氧 15心绞痛病人下列哪项护理不当? A据病情合理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 B做好心理护理 C饮食宜清淡 D使用止痛剂使疼痛减轻到能忍耐程度 避免饮食过饱 16对无糖尿病、无靶器官损害的 1 级高血压患者最先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使用一种降压药物 B.两种降压药物联合 C.合理膳食、减轻体重、适当运动 D.禁用高胆固醇食物 E应用利尿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第 3 页 共 4 页 17患者,女性,38 岁。患肝硬化病史 5 年,近日昏迷,请问患者需禁忌何食物? A糖类葡萄糖 B脂肪类植物油 C蛋白质鸡蛋、肉 D维生素水果 高钙食物 18肾盂肾炎区别于膀胱炎的是 A发热程度 B有无脓尿 C尿中有无白细胞管型 D菌尿 有无腰痛 19在国内,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以下列哪项为最常见 A胆道疾病 B暴饮暴食 C急性传染病 D大量饮酒 高脂饮食 20贫血患者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是 A疲乏、无力、气短 B呼吸困难 C头晕 D心悸 眼花 21下列哪项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A突然发作 B突然中止 C心律绝对规则 D心率在 150250 次/分 EQRS 波群的时限0

20、.12s 2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柳氮磺胺砒啶 C黄连素 D氟哌酸 灭滴灵 23.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有 A胃溃疡 B上消化道出血 C溃疡性结肠炎 D肝硬化 E肝性脑病 24. 某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典型夜间腹痛 2 年,近 1 个月疼痛节律性消失,变为餐后腹痛伴呕吐, 吐出隔夜宿食,应考虑并发 A大出血 B慢性穿孔 C急性穿孔 D幽门梗阻 癌变 25糖尿病患者注射普通胰岛素后 2 小时,自述心悸、头晕、出汗、疲乏,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合适 的是 A有条件者立即查血糖 B通知医生,等待执行医嘱 C嘱病人口服糖果 D必要时静注 高渗糖 进食食物 26 长期氧疗是

21、指一昼夜持续吸氧_以上, 吸入氧浓度在 25%- 30%, 使 PaO2上升到_ 以上的一种氧疗方法。 A12h、6.8Kpa B12h、8Kpa C24h、6.8Kpa D24h、8Kpa 12h、10Kpa 27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鉴别下列最有价值的是 A腹痛的规律 B粪潜血试验 C有无夜间痛 D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腹痛的部 位 2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重要体征是 A消瘦 B手、舌震颤 C甲状腺肿大并可闻及血管杂音 D突眼 多汗 29李女士,56 岁。患糖尿病 2 年,李女士请教护士自己所患糖尿病的类型。请告诉李女士下列各 项中型、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区别是 A发病年龄不同 B发生酸中毒的倾向不同

22、 C胰岛素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 D血糖 稳定性不同 治疗方法不同 30区别再障与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B血液白细胞数的多少 C外周血中有无原始及幼稚细胞 D骨髓增生情况 血液红细胞数的多少 得分得分 评卷人评卷人 五、简答题(每小题五、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简述缺铁性贫血病人注射铁剂的注意事项。 第 4 页 共 4 页 2简述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原则。 3简述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并发症。 4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5简述足月新生儿 2 0 1 3 年第 1 期 中图分类号 G 2 1 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3、1 0 0 9 5 3 2 2(2 0 1 3 ) 0 1 0 0 5 5 - 3 2 0 1 2 年 8 月 1 0 日发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一场持枪 抢劫杀人案, 使潜伏 8 年, 在重庆、 长沙、 南京等地屡次作案 的犯罪嫌疑人周克华身份曝光。随着公安部 A 级通缉令的 发布, 周克华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各路媒体铺天盖 地的报道中, 虽不乏相对客观和严谨的报道, 但也有相当一 部分报道陷入犯罪新闻报道误区, 使得解析相关报道、 反思 犯罪新闻的传播伦理更具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 犯罪新闻及其报道对象 新闻报道是表述为受众所关注的最新事实的社会信 息。所谓犯罪新闻报道, 是指表述

24、受众关注的、 与犯罪活动 有关的最新事实的社会信息。 其中,“与犯罪活动有关” 是犯 罪新闻报道内容上的特殊性,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法制新闻 报道、 社会新闻报道的特殊性所在。 犯罪新闻报道的对象不 仅包括依法构成犯罪的活动,更指向大量可能与犯罪有关 的事实, 且不限于此。笔者认为, 犯罪新闻报道的对象包括 犯罪行为及其前因后果、 司法活动、 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内 容, 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核心层, 即 “与犯罪有关的最新事实” 。 犯罪 活动通常具有较强的冲突性和反常性, 因而成为 “新闻的富 矿” 。 由于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以及新闻媒体监督社会的功 能, 对某一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

25、 传播者不可能等到司法机 关判决后才进行报道, 而总是力图在第一时间切入, 对事件 发展进行跟踪报道。因此, 媒体关注的对象首先是 “与犯罪 有关的最新事实” ,这些事实构成犯罪新闻报道的基本内 容。第二层次为相关层, 即 “与犯罪事实的侦察、 起诉、 审判 等司法活动相关的事实” 。 第三层次是延伸层, 指 “因犯罪事 实及相关司法活动引发的社会后果及社会反响” 。其中, 相 关层和延伸层虽然不是犯罪新闻报道的必要内容,但当案 情复杂、 重大或犯罪嫌疑人、 受害人等身份特殊时, 相关司 法活动和媒体报道往往比犯罪事实本身更引人瞩目。 二、 周克华案相关报道凸显犯罪新闻报道若干误区 从周克华案

26、发后近一个月间全国各主要媒体对该案的 报道来看, 主要存在六大误区, 折射出我国犯罪新闻报道中 普遍存在的失范现象。 1 . 美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及个人形象, 有鼓励和 刺激犯罪之嫌。 重庆 “8 1 0“抢劫杀人案后, 网友用网络射击游戏术语 “爆头” 一词描述周克华的作案特征, 冠以 “爆头哥” 的称 谓。2 0 1 2 年 8 月 3 0 日, 笔者在百度搜索 “爆头哥” 一词, 有 7 4 2 万条检索结果。其中,更有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直接以 “爆头哥” 来称呼周克华。比如, “爆头哥” 重庆再次犯下血 案 荷枪实弹, 搜山捉拿 “爆头哥” 南京 “爆头哥” 在重庆 持枪抢劫 等。该

27、称呼漫不经心地用网络游戏术语描述现 实血案, 不无调侃地将凶残的犯罪嫌疑人呼之为 “哥” , 透 出对无辜受害者生命尊严的漠视, 对犯罪嫌疑人的美化和 同情。对一般公众而言, 犯这种善恶观念模糊的错误情有 可原, 但对负有舆论导向之责的媒体而言, 应尊重生命, 鞭 挞罪行, 防止不当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意使用 “爆头 哥” 这一称谓折射出媒体价值观、 善恶观和新闻伦理规范 方面的缺失。 对周克华这样一个血案累累的犯罪嫌疑人,公众何以 产生如此是非不分的蒙昧态度?我们在反思导致这一现象 的深层社会原因时, 不能忽略媒体 “英雄化犯罪嫌疑人” 所 带来的负面效果。 2 0 1 2 年 8 月

28、1 3 日, 在重庆警方投入大量 警力全力缉捕周克华之际, 央视 法治在线 记者报道:“根 据目击群众说, 周克华在对一男一女开了两枪后, 从地上捡 【作者简介】 徐琼,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 付翔,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律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 风险社会背景下犯罪新闻的传播规范研究 成果之一。 犯罪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与传播伦理 基于周克华案相关报道的分析 徐琼付翔 【内容提要】 本文以周克华案的相关报道为例, 对当前犯罪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若干误区进行解析, 指出犯罪新闻报 道应遵守合法获取新闻素材, 恪守无罪推定原则,

29、 不刺激不鼓励犯罪, 不得泄密, 不渲染血腥与暴力, 不传播恐慌, 尊重犯罪 嫌疑人、 被告人、 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利等传播伦理规范。本文认为, 有必要将传播伦理教育列入新闻学教育的核心, 让人文关怀和法治意识引领传媒界对犯罪新闻事件给予人性的、 理性的、 建设性的观照与解读。 【关键词】 犯罪新闻报道; 误区; 传播失范; 传播伦理 热点透视F o c u s 5 5 2 0 1 3 年第 1 期 起装有 2 5 万元现金的大包,起身时还对群众微微一笑, 才 沿着人行道以一般的速度跑开,几十秒后一名银行保安从 银行追出, 同时高喊 “站住! 抓住他! ” , 周克华听到后竟然回 身迎着保

30、安跑去, 快接近时举枪向保安射击, 此后周克华不 紧不慢地将枪放进了装有 2 5 万元现金的包中, 然后跑步离 开现场。” 此处对周克华犯罪过程的描述刻画了一个胆大 妄为、 沉着冷静的匪徒形象, 被多家媒体以 重庆抢劫案目 击者称嫌犯作案过程 “不紧不慢” 为题加以转载, 为其平添 了不少传奇色彩, 引来网民关注。据统计, 腾讯论坛的该主 题帖参与者共 8 4 9 1人。 其中, 网民杰哥引述了上述文字, 评 论说 “周哥, 好样的。要是你杀的是贪官就好了, 随便搞一 个, 最少也有个千百万。杀她们太无辜了” 。该帖获得 1 0 4 2 人支持, 支持率达 1 2 . 2 % , 而参与该主题

31、的网民中批评警方 无能的高达 4 5 . 1 % 。可见, 公众虽不赞同周克华抢劫杀人 行为, 但部分人对其作案手法、 沉着的心态颇为赞赏, 甚至 对其寄予“惩治贪官” 的 “厚望” , 而对警方则持怀疑、 批评、 贬低态度。尽管受众对文本的解读有多种复杂的心理和社 会背景, 但不可否认, 报道内容是引起受众认知、 态度和情 感变化的直接动因之一。 此外,还有不少报道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周克华在和工 友赌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 “淡定” ,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 非凡心理素质的肯定, 无形中美化了犯罪嫌疑人的形象, 很 容易激发一些人的仿效心理。 2 . 用 “杀人狂”“魔头” 之类的情绪化词语指称犯

32、罪嫌疑 人, 凸显媒体法治意识不足。 报道恶性犯罪事件时, 一些传媒人很容易受到义愤等 情绪的牵引, 字里行间流露出极强的情绪化色彩, 有意无 意将犯罪嫌疑人妖魔化。类似问题, 在我国犯罪新闻报道 中屡见不鲜。有关报道中, 不少直接将周克华称为 “杀人 狂” 、“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嗜血屠夫” 等, 而没有使用规范 的法律用语犯罪嫌疑人,或采用相对客观的用语 “凶手”“枪手” 等。比如 周克华案五大未解谜团: 为何由人 变魔 一文中, 多次将周克华指为 “妖魔” :“家庭、 邻居、 同 学、 工友并没有明显刺激他成魔成妖的动因” ,“从缅甸 当雇佣军回来后, 他彻彻底底变成了魔” 。 在

33、周克华拼图 一文中, 记者试图 “从周克华的亲友口中, 寻找他成长经历 的只言片语,一点一点拼凑起一个杀人狂漫长而黑暗的成 长路径。” 陈力丹教授曾撰文指出,狂魔的说法是没有确定性的 情绪化用词, 犯罪新闻报道用词要科学、 严谨, 特别在涉及 法律问题时, 不能感情用事, 禁止使用不恰当的形容词和副 词。对犯罪新闻报道中涉及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传媒 应该采用规范的法律用语, 这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 更重要 的是一种法治意识的体现。记者在报道犯罪新闻时要秉持 公正的立场, 要有较强的法治意识, 理性和客观报道事实, 避免过度情绪化。 3 . 过度描述犯罪过程、 手段和细节, 有损受害者人格

34、尊严及其亲属的感情, 更为模仿性犯罪提供了蓝本。 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 往往对犯罪过程、 手段及一些细节进行过于详尽的描述或渲染,不仅严重侵 害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及其家属的情感,也极易为模仿型 犯罪提供模板。比如, 央视 法治在线 栏目 8 月 2 2 日播出 了几段周克华事先到银行周围踩点的视频,指出其不进银 行, 而是透过玻璃寻找并锁定取款人, 然后慢慢靠近, 突然 袭击, 一枪毙命, 并不时换装等犯罪细节。8 月 1 4 日晚, 央 视 新闻 1 + 1 节目对某刑侦专家的专访中, 披露了周克华 平时如何伪装自己等诸多细节。 4 . 对犯罪行为的简单归因和不当归因, 可能成为

35、类似 犯罪的诱因之一。 犯罪动机历来是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周克华本 人被击毙, 更为此类话题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总的看来, 有关报道对周的犯罪动机主要归结为三种:一是报复社会 说。持此观点的媒体,有的直接援引周母及周克华邻居的 话, 称周犯下连环血案的原因 “可能是受了委屈报复社会” 。 比较隐晦的表达则侧重于描述周克华早期入伍不成、致富 不成等生活经历, 暗示物质生活贫困、 社会底层上升渠道狭 窄是其犯罪的社会根源。 二是单纯谋财说。 有媒体直接采用 专家的说法, 认为周克华作案属于 “目标型” 犯罪, 就是为了 抢钱, 而不是毫无特定目标地以整个社会为敌。三是复杂 原因说。有报道认为,

36、 除了对金钱的贪婪之外, 周也有敌视 社会和漠视人命的报复性动机, 甚至还可能有其他动机。 其 犯罪行为可能是长期低自尊状态的过度补偿行为,还可能 与其性格孤僻、 迷恋枪支等因素有关。 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可能有多种原因, 对具体案件 归因时, 应格外谨慎。一些媒体将周克华的犯罪动机简单 归因为 “报复社会”“单纯谋财” 值得反思。进行犯罪归因 时, 首先要避免将犯罪动机扩大化, 上升为各种 “社会问 题”“体制问题”“社会不公” 等, 以免引起公众对犯罪行为 的同情或认可, 为一些人发泄负面情绪提供心理诱导。其 次, 要综合考虑导致犯罪行为的多种原因, 避免将犯罪原 因简单归结为某一种具体原

37、因。尤其是在其犯罪动机无法 得到确认的情况下, 力陈单一理由很难服众, 反而有损媒 体公信力。 5 . 未经同意, 公开犯罪嫌疑人家人的身份、 照片及隐私 情况, 在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暗示他们与犯罪有关联。 随着周克华真实身份的曝光, 周的家人、 周的前妻及其 家人、 周的女友及其家人都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为挖 猛料、 揭内幕, 一些媒体毫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合法权 利, 屡屡进行侵入性采访和诱导式采访, 挖掘并发布了不少 与案件无关的、 涉及隐私或有损其人格尊严的信息和图片。 在周母 “始终用扇子遮住面部” 的情况下,华商报 记者不 顾其人格尊严, 苦苦追问周克华的相关信息, 还当场

38、向老人 传达了周的死讯, 毫无恻隐之心地描述周母 “至少怔了 2 0 秒, 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 的痛苦画面。还有记者旁敲 侧击, 从周克华的邻居、 一位 7 0 多岁的老婆婆处打探得周 克华父母结合以及婚后家庭生活等隐私, 公诸于众。 有部分 报道用了化名,但仍有一些报道公开了周克华父母的真实 姓名和住址。不少媒体还大幅刊登周克华女友的生活照和 艺术照, 抖落其病史, 炒作二人的情史。 更有甚者, 在周克华 女友被警方审讯期间, 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 不少媒体 就引用警方消息, 称 “周克华有个 军师 女友, 每次行动前, 他都会跟女友讨论路线和计划” 。 我国 刑事诉讼法 第 1

39、2 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 判决, 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 据调查, 该女系周克华在 热点透视F o c u s 5 6 2 0 1 3 年第 1 期 南京 “1 6 ” 案件后才认识的。 此后, 周克华只做过一个案子, 即重庆 “8 1 0 ” 抢劫杀人案, 其女友是否参与犯罪预谋尚未 可知, 岂能轻率地称之为 “军师” , 参与过周克华的 “每次行 动” ? 来自司法机关的信息, 一般而言属于权威信息源, 即便 如此, 也要根据情况进行仔细甄别, 不能轻率引用。这一据 称来自警方的说法本身存在显而易见的漏洞,却依然被多 家媒体引用, 折射出众多媒体法治观念、 质疑精神和自律意 识

40、的缺失, 属典型的媒介审判。 6 . 发布死亡、 暴力与血腥的高清图片, 不加妥善处理。 周克华被击毙后,很多媒体发布了未经任何处理的现 场高清照片。在网易 周克华涉枪案回顾 图片专题中, 有 4 张图片出现了遇害者遗体。图片虽然对遇害者的面部进行 了遮挡、 打马赛克等模糊化处理, 但画面之血腥、 死难者之 痛苦情况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充满暴力、 血腥和死亡的 图片确实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但展现歹徒的 凶残是否一定要用遇害者的遗体为证?表达锄奸除恶之情 是否一定要用歹徒的尸体示众? 受众真的需要或希望, 更重 要的是应该看到这些画面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不加处理地发布血腥和死难图

41、片, 不仅 是对逝者尊严和隐私的冒犯,也严重伤害了遇难者家属的 感情, 同时构成对公众的冒犯。即使周克华罪当伏法, 也不 得剥夺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权利和尊严。 正因为此, 美 国政府宁愿饱受外界对本 拉登是否真死的质疑, 也不愿公 布其尸体照片。 三、 犯罪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从当前犯罪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来看,除坚持真实、 客观、 公正、 准确等基本传播规范外, 传媒应恪守以下伦理 规范。 1 . 合法获取新闻素材 合法采集新闻是世界传媒界普遍遵循的基本伦理准 则。 法律是记者采访活动不可逾越的底线。 记者并不因其职 业的特殊而被赋予某种凌驾于一般公民之上的特权。具体 到不同国家和地区,

42、违法采集新闻的界定虽然有所不同, 但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避免非法闯入他人住宅或其他隐私 权保护的场合, 如医院病房、 宾馆房间等公共场所的私人空 间。记者不得帮助、 教唆和指引犯罪, 不得鼓励、 煽动犯罪, 即所谓 “钓鱼采访” 。 有些记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 不惜假 扮毒品贩子、 文物贩子、 嫖客、 行贿者, 直接参与或引诱犯 罪, 不仅违背了职业伦理, 也触犯了相关法律。 此外, 除非涉 及重大公共利益且无任何公开、 合法途径可获得真实信息, 不得滥用偷拍偷录。 2 . 恪守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是国际司法界和传播界公认的犯罪新闻 报道原则。 所谓无罪推定, 即在依法判决犯罪嫌疑人

43、或被告 人有罪之前, 应假定其是无罪的。 该原则要求传媒在报道中 注意反映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意见,避免对其进行有偏 见的描述或有罪推断, 避免媒介审判。此外, 因存在大量犯 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最终被宣告无罪的情况, 为审慎起见, 除 非权威的消息来源 (执法者) 有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依据, 不能在媒体上披露未被正式指控的被告人或未被通缉的犯 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3 . 不鼓励与刺激犯罪 鼓励、 刺激犯罪是犯罪新闻报道的大忌。 西方犯罪学家 的研究表明, 媒体报道和模仿犯罪之间虽然没有直接联系, 但媒体对罪案的报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某些已有犯 罪倾向的人, 更加确认犯罪的正当性与可行性。根

44、据 1 9 8 9 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部分应取缔出版物认定 标准的暂行规定 ,“描写罪犯形象, 足以引起青少年对罪犯 的同情或赞赏” ;“正面肯定抢劫、 偷窃、 诈骗等具有犯罪性 质的行为的” , 都属于报道暴力、 犯罪行为不当。此外, 可能 鼓励与刺激犯罪的行为包括:将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行为 英雄化、 美化、 神秘化、 悲情化; 过于详尽地描写犯罪过程、 犯罪手段、 犯罪细节; 滥用 “犯罪重建” 的方式报道犯罪, 过 于追求戏剧化和耸动效果, 忽视准确性; 采访劫持人质案件 时刺激劫持者危及人质安全; 将犯罪原因简单归因为 “报复 社会”“体制原因” 等。因此, 在报道凶杀、 犯罪内容时, 媒体 要有正确的善恶判断, 坚持客观报道, 对犯罪手段、 犯罪细 节的报道要适可而止。 4 . 不得泄密 犯罪新闻报道中泄密包括泄露刑事侦查秘密、审判秘 密、 当事人隐私以及依法不能泄露的其他信息。 美国广播电 视新闻制作人协会在其 伦理原则 中规定, 媒体报道要极 其谨慎, 不能泄露官方的搜捕计划, 影响侦查、 抓捕的进行, 要始终假定人质劫持者、持枪歹徒或恐怖分子有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