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无锡市).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30150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无锡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无锡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无锡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无锡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无锡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5.240 L 67 DB3202 无锡市地方标准 DB3202/T 10012018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4 发布 2019 - 01 - 01 实施 无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202/T 1001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智能制造水平评价模型 . 1 3.1 模型构成 . 1 3.2 等级 . 2 3.3 能力要素 . 2 3.4 模型应用 . 3 4 基础级(一级) . 3 4.1 能力管理 . 3 4.2 人员 . 4 4.3 资源 . 4 4

2、.4 技术 . 4 4.5 制造 . 5 4.5.1 概述 . 5 4.5.2 设计 . 5 4.5.3 生产 . 5 4.5.4 物流 . 6 4.5.5 销售 . 7 4.5.6 服务 . 7 5 拓展级(二级) . 8 5.1 能力管理 . 8 5.2 人员 . 8 5.3 资源 . 9 5.4 技术 . 9 5.5 制造 . 10 5.5.1 概述 . 10 5.5.2 设计 . 10 5.5.3 生产 . 11 5.5.4 物流 . 12 5.5.5 销售 . 12 5.5.6 服务 . 13 6 引领级(三级) . 13 6.1 能力管理 . 13 DB3202/T 1001201

3、8 II 6.2 人员 . 14 6.3 资源 . 14 6.4 技术 . 15 6.5 制造 . 15 6.5.1 概述 . 15 6.5.2 设计 . 15 6.5.3 生产 . 16 6.5.4 物流 . 17 6.5.5 销售 . 18 6.5.6 服务 . 18 参考文献 . 19 DB3202/T 1001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江南大学、江苏极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天奇自动化

4、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秀明、周平、杨梦培、王程安、张星星、周文栋、戴可为、刘华民、李士杰、唐晓旭、潘卓、徐杰、焦提兵、周晔珺、郭大宏、李新。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202/T 10012018 IV 引 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无锡市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 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全市智能制造发展,促进制造

5、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生态, 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制定了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为无锡市企业智能工厂评价、智能车间诊断等提供标准规范支持。 DB3202/T 10012018 1 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无锡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模型,包括等级、能力要素和要求,规定了能力要素在不同等级下应满足的要求。 本标准适

6、用于对流程型制造企业和离散型制造企业识别、 规划和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水平的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智能制造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2.2 智能制造能力 capability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企业在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过程中所拥有的技术、方法、服务等的综合体。 3 智能制造水

7、平评价模型 3.1 模型构成 本模型由等级、能力要素、要求和关键指标构成,如图1所示。每个等级规定了企业在能力管理、人员、技术、资源和制造方面的要求。等级反映了企业不同阶段的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能力要素给出了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升的关键方面, 要求规定了能力要素在不同等级下应满足的具体条件, 关键指标是评价智能制造能力的关键参数。 DB3202/T 10012018 2 图1 模型构成 3.2 等级 3.2.1 本模型定义了逐步提升的三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为基础级(一级)、拓展级(二级)和引领级(三级) ,较高的等级涵盖了低等级的要求,等级的提升应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实现。等级如图 2 所示。 图2

8、等级 3.2.2 基础级(一级):企业制定智能制造战略规划,具备人员和软硬件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业务环节(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信息化管理。 3.2.3 拓展级(二级):企业在覆盖的业务领域(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并取得成效,实现对业务的优化。 3.2.4 引领级(三级):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跨业务的集成和整合,基于模型驱动业务优化,有可能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3.3 能力要素 能力要素包括制造、人员、资源和技术,如图3所示,人员包括岗位结构、人员技能2个能力域;资源包括工业软件、装备、网络和平台4个能力域;技术包括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应用技术和信

9、息安全技术3个能力域;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5个能力域,并进一步分解为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优化、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环保管理、能源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15个能力子域;能力管理包括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能力子域进行裁剪。 DB3202/T 10012018 3 图3 模型框架 3.4 模型应用 本模型可用作: a) 诊断的工具; b) 改进的方法; c) 决策分析的依据。 4 基础级(一级) 4.1 能力管理 能力管理的基础级要求见表1。 表1 能力管理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10、 策划 a)企业战略应包含智能制造相关战略; b) 应对智能制造进行规划, 至少包括了单个项目级规划,并由企业副总以上级别分管智能制造推进工作; c)策划如何管理并持续改进智能制造能力,建立自评估机制。 a)企业战略中包括智能制造相关内容; b)智能制造项目方案; c)智能制造推进负责人,副总以上级别; d)自评估机制。 实施 a)企业应编制智能制造的实施计划; b)形成实施记录。 a)智能制造实施计划; b)实施记录。 DB3202/T 10012018 4 表1(续)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检查 a)定期评审智能制造关键指标,以确保智能制造能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b)检查各项指标的完成情

11、况。 注:可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自评估 a)自评估报告; b)指标检查记录。 改进 建立智能制造能力管理改进机制,及时修正能力管理中的缺陷。 无 4.2 人员 人员能力要素包括岗位结构、人员技能2个能力域。人员的基础级要求见表2。 表2 人员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岗位结构 a)企业内部确定了实施智能制造相关工作的职能部门、人员编制规划及领导者; b)建立智能制造人员能力的发展规划。 a)智能制造推进部门; b)分管智能制造的领导者; c)人力资源配置与规划。 人员技能 a)确定了从事智能制造相关工作的人员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员工依据经验能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b

12、)建立智能制造人员培训体系、绩效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机制。 a)岗位说明书、任职要求; b)培训制度、考核制度。 4.3 资源 资源包括工业软件、装备、网络、平台4个能力域。资源的基础级要求见表3。 表3 资源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工业软件 企业在部分或单一环节使用了工业软件 与软件功能匹配的使用手册 装备 企业在关键工序开始使用数字化、自动化装备 与数字化、 自动化装备功能匹配的使用手册 网络 企业实现了部分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的网络覆盖 初步构建了办公网和生产网 平台 无要求 无 4.4 技术 技术包括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3个能力域。技术的基础级要求见表4。

13、 表4 技术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数据获取技术 a)已形成数据获取初步规划; b)能够手动采集获取数据,在业务环节局部应用自动数据采集技术,实时获取数据。 a)数据自动采集率; b)数据获取规划。 DB3202/T 10012018 5 表4(续)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数据应用技术 a)已形成数据应用规划; b)能够对已有数据进行规范管理; c)能够利用离散数据及已有部分系统数据进行人工分析,提供基础决策依据。 a)数据挖掘利用率; b)数据应用规划。 信息安全技术 a)已制定并落实工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b)已成立工业信息安全协调小组; c)应针对关键工业控制系统,定期开

14、展工业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 a)工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b)工业信息安全协调小组; c)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的评估记录。 4.5 制造 4.5.1 概述 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5个能力域。制造的基础级要求见4.5.24.5.6。 4.5.2 设计 设计能力域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优化三个能力子域。设计的基础级要求见表5。 表5 设计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产品设计 a)根据产品设计规范,开展二维或三维产品设计,对产品进行设计验证; b)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人工实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间协同; d) 基于用户需求和产品设计经验, 开展产品设计和更新优化迭代。

15、a) 标准、 规范、 制度及其应用有效性; b)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覆盖范围; c)协同设计的过程文档; d)产品设计输入文档。 工艺设计 a)建立基于设计经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b)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开展物理性的工艺验证; c)人工实现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间协同; d)建立并执行管理制度,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检索、查阅文档。 a)标准、规范及其应用有效性; b)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覆盖范围; c)物理性工艺验证记录; d)协同设计过程文档; e)工艺文档管理制度及使用有效性。 工艺优化 a)应具有工艺规程管理规范; b)基于工艺数据、人工经验进行工艺优化。 a)工艺规程电子台账; b)工艺

16、优化案例。 4.5.3 生产 生产能力域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和能源管理7个能力子域。生产的基础级要求见表6。 DB3202/T 10012018 6 表6 生产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采购 a)应建立采购计划与执行的标准流程规范; b)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准确记录采购业务执行过程中订单、收货、发票、账款等信息; c)应建立供应商管理规范; d)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商的寻源和评价。 a)采购计划与执行制度/规范; b)采购业务流程电子记录; c)供应商管理规范; d)供应商评价标准。 计划与调度 a) 应基于销售订单和销售预测等基础信息

17、, 编制主生产计划; b) 应基于主生产计划进行调度排产, 编制详细生产作业计划; c)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人工调度。 a)主计划和详细生产计划; b)主计划和详细生产计划更新频次。 生产作业 a)应编制标准化工艺控制及生产作业文件并在现场贯彻实施; b)生产过程关键信息可自动采集并实现异常报警。 a)工艺控制文件; b)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c)现场实施有效性; d)关键信息数据采集覆盖率 (可采集数与总数的比值)。 设备管理 a)采用设备故障后运维管理模式,通过人工或手持仪器开展设备点巡检,发现设备异常; b)采用预防性设备管理技术,能够科学制定设备维护周期; c)能够根据故障类型,依据人工

18、经验实现检维修过程管理和故障消缺。 a)设备点巡检覆盖率(点检覆盖设备占所有设备比率); b)预防性维护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a)建立了企业质量管理机制和流程; b)质量管理覆盖了从采购,生产到检验的各个环节; c)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质量检验检测数据; d)对于国家强制要求的零部件实现可追溯。 a)质量管理机制和流程; b)质量检测数据电子台账; c) 强制要求零部件可追溯, 应 100%满足。 能源管理 a)应建立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b)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所有能源介质的计量和数据采集; c)能源管理应覆盖能源计划、能源运行调度、能源统计等环节。 a)能源管理制度; b)能源数据电子台账;

19、 c)能源管理的覆盖率。 安全管理 a)应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和流程; b)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员工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 a)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和流程; b)员工职业健康相关记录; c)安全活动、安全作业相关记录。 环保管理 a)应建立企业环保管理制度和流程; b)应实现废水、废气、固废、空气质量、噪声等环境监测点数据收集和规范化管理。 a)企业环保管理制度和流程文档; b)环境监测点台账。 4.5.4 物流 物流能力域包括仓储与配送和运输管理2个能力子域。物流的基础级要求见表7。 DB3202/T 10012018 7 表7 物流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仓储与配送 a)应制定仓

20、储(罐区)管理规范,实现出入库管理、盘点和安全库存; b)应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生产线和作业计划制定配送计划,实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定时定量配送。 a)仓储管理制度和规范; b)仓储、配送业务流程电子记录。 运输管理 a)应制定运输管理规范,实现运输各流程环节规范、安全管理; b)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管理订单信息,并根据订单信息和经验,制定运输计划并进行调度管理; c)应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运输全程关键节点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实现关键节点信息跟踪。 a)运输管理制度和规范; b)运输管理业务关键节点信息电子汇总记录。 4.5.5 销售 销售能力域包括销售管理能力子域。销售的基础级要求

21、见表8。 表8 销售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销售管理 a)应基于市场信息和销售历史数据进行人工预测,制定销售计划; b)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销售计划、分销计划、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分销商和客户信息管理,进行客户关系维护。 a)市场信息和销售历史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记录; b)销售相关信息的管理文档; c)客户关系维护记录。 4.5.6 服务 服务能力域包括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2个能力子域。服务的基础级要求见表9。 表9 服务的基础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客户服务 a)应有客户服务知识库及规范化服务体系,应制定客户信息收集、处理的规范和流程; b)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

22、客户服务信息的记录与统计; c)设立客户反馈渠道,建立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实现客户服务闭环管理。 a)客户服务规范文件; b)客户信息统计的电子文档及分析图表; c)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 d)客户满意度; e)客户投诉有效处理率。 产品服务 a)应有规范化产品运维知识库,提供现场服务和远程指导服务; b)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产品服务管理,可对产品故障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把统计结果反馈给相关的业务环节。 a)产品运维标准化手册; b)产品运维服务信息统计的电子文档。 DB3202/T 10012018 8 5 拓展级(二级) 5.1 能力管理 能力管理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0。 表10 能力管理的拓

23、展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策划 a)企业应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建立推行智能制造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以支持智能制造的实施; b)应对智能制造进行整体策划,围绕人员、资源、技术和制造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形成组织级智能制造能力管理计划; c)应建立与智能制造能力策划相适应的能力指标体系; d)建立智能制造能力管理计划和能力指标体系的考核办法及考核准则。 a)智能制造专项规划; b)有推行智能制造的独立团队和管理制度; c)能力管理计划的适宜性和完整性; d)能力指标体系的适宜性和完整性; e)考核办法和准则。 实施 a)智能制造能力管理实施计划和方案应覆盖人员、资源、技术和制造四要素,包括

24、具体的任务、责任人、日程安排以及预期的目标或结果; b)对能力管理实施计划进行过程监督考核,确保智能制造能力提升过程的实施可追溯。 a)智能制造能力管理实施计划; b)实施过程的记录; c)实施计划的监督考核记录。 检查 a)企业应定期评审智能制造项目推进的达标情况; b)跟踪和监督智能制造能力管理计划及实施计划执行情况; c)检查能力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落实情况。 a)评审记录、评审报告; b)跟踪监督记录及效果反馈; c)指标检查记录。 改进 a)对智能制造能力管理实施计划的执行有偏差的部分进行总结分析; b)形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c)对未达标的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报告或记录; d

25、)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措施,制定智能制造能力改进计划。 a)总结分析报告; b)纠正预防措施; c)不符合和未达标报告; d)智能制造能力改进计划。 5.2 人员 人员包括岗位结构、人员技能2个能力域。人员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1。 表11 人员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岗位结构 a)根据智能制造相关的工作任务分析与工作设计,制定各岗位职责; b)对岗位结构和岗位职责的适宜性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c)建立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储备计划以适应组织发展智能制造的需要。 a)智能制造岗位设计; b)组织结构和岗位结构评价机制。 DB3202/T 10012018 9 表11(续) 能力域 要求 关

26、键指标 人员技能 a)应建立智能制造相关的知识体系或培训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行业知识; b)应确保员工已获取与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相匹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保存从业资质证书,并评价与岗位要求的满足程度; c)应制定适宜的持续教育措施,及时有效的使员工获取新的技能和资格,以适应企业的变更和调整。 a)知识体系; b)培训计划; c)人员技能的评价记录。 5.3 资源 资源包括工业软件、装备、网络、平台4个能力域。资源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2。 表12 资源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工业软件 围绕企业所覆盖的业务环节(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 ,应提供所覆盖业务范围的软

27、件资源,包括产品研发类软件、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类软件和经营管理类软件等。 a)软件使用日志记录等; b)软件使用效果的自评估报告; c)软件对业务的覆盖占比; d)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装备 a)企业关键工序全面使用数字化、自动化装备; b)数控装备基本实现人机交互; c)企业在关键工序实现设备互联互通,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 a)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b)可人机交互装备与数字化装备总数占比; c)数字化装备联网率。 网络 应通过有线网络(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等手段实现生产区域网络的全面覆盖。 网络已覆盖所有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 平台 必要时,企业应构建平台实现工业 APP 之间

28、的数据交互 注:“必要时”指企业有5个以上信息系统使用,且信息系统之间存在频率较高的数据交互 a)统一集成平台的使用情况; b)各工业 APP 之间的数据调用情况。 5.4 技术 技术包括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3个能力域。技术的要求见表13。 表13 技术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数据获取技术 a)能够应用二维码、条形码、RFID 等技术,实现数据半自动化采集; b)能够通过实时传感探测技术,实现关键制造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 a)数据半自动采集率; b)数据自动化采集率。 DB3202/T 10012018 10 表13(续)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数据应用技术

29、 a) 能够综合利用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结构化、 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b)能够综合利用信息系统数据,通过人工经验模型、基础算法模型实现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展示。 a)数据挖掘利用率; b)规范管理数据占比。 信息安全技术 a)工业主机安装工业防病毒软件,并对工业主机进行安全配置和补丁管理; b)工业控制网络边界具有边界防护能力; c)对工业控制设备的远程访问进行安全管理和加固。 a)工业主机已安装防病毒软件并有安全配置管理记录; b)工业防火墙、网闸等安全隔离设备; c)远程访问管理制度。 5.5 制造 5.5.1 概述 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5个能力域。制造的拓展级

30、要求见5.5.25.5.6。 5.5.2 设计 设计能力域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优化三个能力子域。设计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4。 表14 设计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产品设计 a)产品设计中包含制造工艺等参数,并实现部分产品数字化虚拟验证; b)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仿真分析; c)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之间协同,优化产品可制造性; d)基于市场反馈及用户需求数据,开展产品设计和更新优化迭代。 a) 参数化产品设计 (制造工艺相关参数、要求); b)产品设计仿真覆盖程度 (外观、结构、性能等); c)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软件应用覆盖程度; d) 产品设

31、计、 工艺设计协同信息化系统; e)反馈数据、需求数据的丰富程度。 工艺设计 a)采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实现部分工艺设计规范检验; b)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部分工艺设计采用虚拟仿真验证,实现工艺设计的数字化交付; c)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协同,优化产品可制造性; d)建立工艺文档管理系统,覆盖工艺文件创建、发布、变更等全过程。 a)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规范符合性检查; b)工艺设计数字化交付比例; c)工艺设计虚拟仿真占比(仿真数与总数的比值); d)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协同信息化系统; e) 工艺文档管理系统的完整性, 有效性。 工艺优化 a)应建立工艺优化知识库; b)

32、建立部分单元的工艺优化模型,根据工艺状态数据信息,提供优化方案。 a)工艺优化知识库; b)工艺优化模型设计说明书; c)工艺优化运行记录。 DB3202/T 10012018 11 5.5.3 生产 生产能力域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和能源管理7个能力子域。生产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5。 表15 生产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采购 a)应通过信息系统,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生成采购计划,并管理和追踪采购执行全过程; b)应通过信息系统,建立包含质量、交付、成本等要素的供应商可量化评价机制。 a)信息系统测试报告; b)采购环节内部数据交互记录;

33、c)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 计划与调度 a)应基于多重约束条件(如销售订单,销售预测,工厂产能,供应商供货等)编制生产计划并持续更新; b)应基于企业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生产提前期等约束条件,实现计算机系统调度。 a)生产计划约束条件数量; b)生产计划更新频次; c)生产调度系统; d)实际生产计划符合度(衡量实际生产和生产计划的偏差) 。 生产作业 a)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下发工艺文件、工艺配方、作业指导书等到生产现场用于指导控制自动化和人工生产; b)对生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并实现关键部件,关键工艺可追溯。 a)工艺文件及控制方法在现场实施的自动化保障程度和有效性; b)现场可视化

34、监控系统; c) 关键部件, 关键工艺可追溯覆盖率 (可追溯数与总数的比值)。 设备管理 a)应用基于状态的设备管理模式,通过在线监测技术,开展远程诊断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的诊断分析,指导开展针对性运维; b)应用预测性设备管理模式,实现设备状态的预测性分析预警,指导开展设备预测性维护,可提前给出运维建议; c)能够依据设备故障状态,关联备件、检修标准等、检修人员等自动生成工单,实现检维护闭环管理。 a)设备在线监测覆盖率; b)设备故障维护闭环率; c)预测性维护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a)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产品研发和售后产品数据的管理; b)宜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设备,实现异常报警;

35、c)实现重点零部件的可追溯,至少实现批次可追溯。 a)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b)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设备应用占比; c)重点零部件批次追溯实现率。 能源管理 a)主要能源介质产耗数据实现自动采集; b)对能源输送、存储、转化、使用等各环节实现全面在线监控; c)进行能源使用和生产活动匹配,并实现能源调度; d)建立能源评价和能源优化模型,实现能源产生,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分析、平衡并预测。 a)主要能源介质自动数采率; b)能源运行调度系统设计说明书; c)能源调度记录; d)能源评价和能源优化模型设计说明书; e)能源全过程分析、平衡、预测记录。 DB3202/T 10012018 12 表15(续

36、)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安全管理 a)建立安全作业和职业健康等知识库; b)安全作业管理与安全管理知识库及相关业务实现集成,实现作业过程的规范管控、作业安全提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c)应用职业健康数据分析,进行职业危害预防。 a)安全管理知识库(具备检索、更新、优化等功能); b)安全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说明书; c)安全作业过程记录; d)职业健康分析记录。 环保管理 a)应实现环保数据的全面自动采集; b) 应实现环保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控、 报警及可视化分析; c)信息系统覆盖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 a)环保数据的自动采集率; b)环保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37、 5.5.4 物流 物流能力域包括仓储与配送和运输管理两个能力子域。物流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6。 表16 物流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仓储与配送 a)应实现仓储(罐区)、运输管理过程信息数字化; b)应通过仓储(罐区) 配送管理系统实现货物库位分配、出入库顺序、移库及配送计划、调度等的管理; c)应基于数字化仓储(罐区) 、配送设备和仓储(罐区)配送管理系统的集成,根据实际生产计划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实现关键件及时配送。 a)信息系统测试报告; b)仓储、配送环节内部数据交互记录; c)知识规模及应用情况; d)仓储配送业务流程/环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 e)关键绩效指标(KPI

38、)体系(配送周期、差错损失率、空间利用率等) 。 运输管理 a)应通过信息系统, 实现运输订单信息管理、 运输计划、调度管理、车辆状态及驾驶员管理等; b)应实现运输管理系统与仓储管理系统集成,整合出入库和运输过程; c)应实现运输全程关键节点信息自动反馈至信息系统。 a)信息系统测试报告; b)运输管理与仓储配送环节数据交互记录; c)知识规模及应用情况; d)运输管理业务全流程关键节点信息自动反馈、汇总记录; e)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差错损失率、运输效率等) 。 5.5.5 销售 销售能力域包括销售管理能力子域,销售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7。 DB3202/T 10012018 13

39、表17 销售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销售管理 a)应根据销售预测模型,生成销售计划; b)企业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将所有销售方式进行统一管理; c)应与生产系统集成,实现客户需求预测和客户实际需求拉动生产、采购和物流计划,应与仓储管理系统集成,整合销售和产品仓储业务; d)必要时,应实现产品从下单到收货的全过程状态可视化。 a)市场分析预测模型; b)预测准确率; c)统一的销售管理平台; d)销售系统可与生产系统进行信息传递; e)销售系统可与仓储系统进行信息传递。 5.5.6 服务 服务能力域包括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两个能力子域,服务的拓展级要求见表18。

40、 表18 服务的拓展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客户服务 a)有多种渠道的服务方式,并进行平台化管理,为客户提供实时服务; b)应对客户服务信息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实现精准客服 a)统一的客户服务管理平台; b)客户服务数据分析模型。 产品服务 a)应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产品故障知识库和维护方法知识库,服务人员可根据知识库进行现场服务和远程指导服务; b)必要时,产品宜具有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功能。 a)产品服务系统; b)产品运维知识库(具备检索、更新、优化等功能) ; c)产品具有智能芯片(具备数据采集、存储等功能) ; d)产品具有网络通信功能。 6 引领级(三级) 6.1 能力管理

41、能力管理的引领级要求见表19。 表19 能力管理的引领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策划 a)建立智能制造战略的更新制度和方法,定期对智能制造战略与智能制造实施推进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战略进行更新; b)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定期对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进行策划和完善,并根据策划结果对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 c)策划改进智能制造能力管理计划和能力指标体系的评审机制,持续量化评价智能制造关键要素发展提升以及指标的达成情况。 a)战略更新制度; b)组织结构的优化; c)能力管理计划和能力指标体系的定期评审记录。 DB3202/T 10012018 14 表19(续) 能力子域 要求 关

42、键指标 实施 a)企业应根据整体策划制定组织级和项目级的实施计划,有关键的时间点、人员分工和交付物要求; b)按照智能制造能力策划实施管理活动,确保智能制造能力管理和智能制造推进过程的可追溯,实施结果可计量和可评估; c) 对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优化改善。 a)组织级和项目级实施计划; b)智能制造实施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偏差; c)智能制造项目实施过程的可追溯。 检查 a) 建立测量和分析智能制造能力管理计划实施情况的模型和方法,对智能制造项目实施的风险以及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的过程进行预测和分析; b)测量和分析各项要素关键指标达成情况,并形成关键指标改进提升的知识库。

43、 a)智能制造项目实施风险预测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b)改进知识库。 改进 a)基于量化分析的方法,建立与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目标一致的智能制造能力改进机制; b)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项目实施风险、各要素指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改进计划并实施。 a)智能制造能力改进机制和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b)改进计划。 6.2 人员 人员包括岗位结构、人员技能2个能力域。人员的引领级要求见表20。 表20 人员的引领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岗位结构 a)基于智能制造新模式和管理需要进行岗位设计和优化; b)基于岗位结构评估结果,建立优化岗位结构的机制,优化内容至少包括组织结构、岗位

44、结构、人员数量。 a)岗位结构评价记录; b)岗位结构优化机制。 人员技能 a)应用典型技能知识库,自动给出培训建议,实现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实现与岗位要求的最佳匹配; b)建立量化评价人员技能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智能制造业务需求建立测评模型,实现人员技能和业务需求的最佳匹配; c)组织具备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员工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a)人员培训系统、技能知识库; b)人员知识指标体系; c)人员知识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d)创新激励机制。 6.3 资源 资源包括工业软件、装备、网络、平台4个能力域。资源的引领级要求见表21。 DB3202/T 10012018 15 表21 资

45、源的引领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工业软件 企业应提供企业内和企业间协同集成软件 各工业软件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效率 装备 关键工序数字化、自动化装备实现自主自适应功能 自主自适应的装备与数字化装备总数占比 网络 a)企业应建立分布式工业控制网络,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敏捷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编排能力; b)基于柔性制造、自组织生产的需求,各网络设备进行网络资源调度和业务分发,实现工厂网络的柔性灵活组网。 网络的自愈性 平台 a)构建或应用工业云平台实现数据管理、信息处理分析和智能决策,打通上下游供应链; b)在异构设备接入、产品创新、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供应链优化以及产品精准营

46、销等重点环节,通过工业云平台实现内部和外部的数据整合和决策,宜形成基于平台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 a)云平台自主知识产权或云平台租赁合同; b)云平台使用效果评估报告。 6.4 技术 技术包括获取技术、数据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3个能力域。技术的引领级要求见表22。 表22 技术的引领级要求 能力域 要求 关键指标 数据获取技术 通过先进传感技术,实现制造各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 数据自动采集率 数据应用技术 a)基于大数据架构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存储管理; b)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各类型算法模型,预测制造各环节状态,为制造运行维护活动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c)基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 AI

47、技术,实现业务环节自优化。 a)预测性技术应用情况; b)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记录。 信息安全技术 a)应确保数据中心访问的安全性,抵御通信协议攻击等恶意安全威胁; b)工业控制网络具有主动发现恶意行为的能力; c)应对工业控制设备、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性进行离线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安全防护。 a)数据中心、工业云平台访问的安全加固措施; b)生产网、办公网安全防护措施; c)设备的安全性离线测试记录和报告。 6.5 制造 6.5.1 概述 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5个能力域。制造的引领级要求见6.5.26.5.6。 6.5.2 设计 DB3202/T 10012018 16 设计

48、能力域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优化三个能力子域。设计的引领级要求见表23。 表23 设计的引领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产品设计 a)开展产品模块化设计,实现高效开发,实现大部分产品设计虚拟仿真验证; b)采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标准库和经验知识库,部分产品实现自动化设计; c)实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协同,并向相关业务环节(质量,物流等)延伸,提升早期质量和物流友好性;按需开展供应商(或客户)协同设计; d)基于丰富的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数据,挖掘潜在市场机会,开展产品设计和优化迭代。 a)典型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占比(模块化零部件数与总零部件数的比值) ;

49、 b)虚拟仿真验证占比(虚拟仿真验证数与 需验证总数的比值) ; c)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d)产品设计标准库、知识库; e)自动化设计占比。 工艺设计 a)实现设计规范和知识库的融合; b)部分工艺设计实现自动化,广泛应用虚拟制造验证; c) 实现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制造环节的数据共享和整体协同; d)实现工艺文件管理和工艺开发,制造生产系统的集成整合。 a)工艺设计自动化占比; b)虚拟制造验证占比; c) 工艺文件的系统化交付和传递有效性。 工艺优化 a)具有完整的工艺的三维数字化仿真模型,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模拟; b)具有工艺实时优化模型,在关键工艺实现在线运行。 a)工艺实

50、时优化模型设计说明书; b)三维数字化模拟仿真环境; c)现场优化应用报告和运行记录。 6.5.3 生产 生产能力域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和能源管理7个能力子域。生产的引领级要求见表24。 表24 生产的引领级要求 能力子域 要求 关键指标 采购 a)应实现企业采购业务与供应商管理、生产、仓储物流等系统的的全面集成,实现市场需求、设计、生产、质量、库存等信息全面共享,实现采购计划与执行流程的自动协同和优化; b)应建立供应商能力评价模型,通过数学模型优化,实现供应商评价及自主匹配、优化选择。 a)采购相关业务流程间数据交互记录; b)采购全业务流程/环节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