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docx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69313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分离定律(第1课时)u 教学目标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3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4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u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教学难点】1对分

2、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2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u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遗传的认识曾经很肤浅,一些传统学者基本认同“混合遗传学说”,即具有黑与白性状的亲代在简单融合后得到了具有灰性状的子代。但是,孟德尔等科学家观察生物的许多遗传现象后,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其中,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子一代全开紫花,并不是亲代的紫色与白色融合后的“淡紫色”。那么,你想知道孟德尔是如何研究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新知讲解】(一)孟德尔的简介【教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孟德尔的生平资料。哪位同学能把你收集整理的孟德尔的生平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呢?【学生】分享

3、自己搜集的孟德尔的资料。【教师】给予肯定并进行总结。(建议使用资源:【生物世界】孟德尔的生平简介)(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教师】孟德尔是从一粒粒小小的豌豆里来揭开了生命的奥秘,那么豌豆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使孟德尔名垂青史呢?【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课件展示豌豆的花,讲述豌豆的花是两性花即雌雄同株,但豌豆花在未开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受粉,即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学生】听讲,理解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豌豆其后代全是纯种。【教师总结】自花授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异花授粉:两朵花之间的授粉过程;闭花授粉:花在未开放时,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

4、,传粉后花瓣才展开,即开花。 【教师】课件展示豌豆茎的高度、花的位置、种子的颜色、种子的形状、子叶颜色、种皮颜色、豆荚颜色及形状等,明确相对性状的概念,总结出豌豆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性状。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幻灯片展示: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教师简要介绍)【学生】回答,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教师】那么,我们人之间存在哪些相对性状呢? 【学生】有耳垂和无耳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卷发与直发等。 教师总结: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仅适用于豌豆,对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教师】根据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5、那么要如何进行杂交实验,进行研究和分析呢? 【学生】先找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它在后代中的表现。 【教师】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他对每一对性状分别进行了研究。孟德尔在豌豆的多个性状中,首先选择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它在后代中的表现,进而发现了一条重要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下面我们以花色为例来说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的实验过程。幻灯片展示: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教师】杂交,就是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教师】自然状态下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也就是说在花还没有开放之前,就已经进行了授粉过程。要进行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学生】阅读课本P14,尝试用自己

6、的语言概括人工异花传粉过程? 【教师】介绍传粉过程。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点:1未成熟的母本; 2在花朵外套袋; 3取成熟的花粉。 【教师】那么关于孟德尔的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有何意义呢?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用纯种的紫花豌豆和纯种的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讲述正交和反交的关系),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紫花豌豆的。之所以正交反交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造成干扰。(这里需要讲清楚F1代的紫花豌豆是亲本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后长出来的植株,因为不讲清楚的话后面的F2,F3代学生就很容易弄混了,不知道到底是那一代了)幻灯片展示: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

7、的杂交实验。 【教师】子一代为什么全是紫花的,白花性状哪去了?(总结相关概念)【学生】略。【教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紫花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紫花也有白花。【教师】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紫花和白花,这说明了白花在子一代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达出来。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紫花;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白花。孟德尔还发现,在F2中,705株开紫花,224株开白花,两者的比例大致为3:1。这种在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幻灯片展示: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杂交实

8、验(F2代)。 【教师】这个3:1的数据并不是偶然,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F2也出现性状分离,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比例接近于3:1,孟德尔还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的研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果3:1 幻灯片展示:孟德尔做的豌豆7对相对形状的杂交试验的结果。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为何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呢?为何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 呢?【学生】阅读课本P16P17相关内容,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有哪些?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能推断出F1表现出高茎的原因吗?纯合高茎亲本DD和纯合矮茎亲本dd杂交产生杂合子F1(Dd),

9、F1体细胞中的D为显性遗传因子,d为隐性遗传因子,所以F1表现出显性遗传因子(D)控制的高茎性状。2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遗传行为使F2产生怎样的结果?F1在形成生殖细胞时,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D型和d型雄配子,也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D型和d型雌配子。F1自花授粉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而且结合的概率相等。因此由F1自交获得的F2产生三种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即DD、Dd和dd,植株分别表现为高茎、高茎和矮茎。如果F2植株的数量足够多,那么,高茎和矮茎的两种豌豆在数量上的比约为3:1,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和dd的三种豌豆在数量上的比约为1:2:1。【教师】你能用遗传图表示

10、上述过程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孟德尔开展的以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的杂交实验即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被后来的科学家表述为分离定律,即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四)分离假设的验证【教师】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到底是不是正确呢?要怎么验证呢?孟德尔在解释分离现象时其核心内容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杂合子F1(Dd)产生配子时,可形成两种分别含有D、

11、d的配子,其比例为1:1,只要验证这一点就可以了。但配子类型及比例是看不见的,要怎么验证呢?【学生】讨论交流:测交【教师】对,只要将F1(Dd)与隐性纯合子dd进行杂交就可以了,F1 产生的两种配子D、d配子数目相等,隐性亲本只产生d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达出来,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 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那么它们如何进行测交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教师下去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找一位同学来黑板上写出测交过程及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然后进行讲解。事实上,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也是如

12、此,在得到的166株后代种,87株是高茎的,79株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 【课堂小结】一对相对性状的假说-演绎法分析。(建议使用资源【知识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假说-演绎法分析。)【课堂检测】1如果一株红果番茄的花(RR),接受了一株黄果番茄的花粉(rr),那么在红果番茄上结 的果是( A ) A红色 B黄色C红黄相间 D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 2某人是双眼皮(此为显性性状,用A表示),但是她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那么她的基因组成为( C ) AAa Baa CAA DAA 或 Aa3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B ) ADD DdBDD dd CDd Dd DDd dd4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