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朋友圈32天短视频剧本.pdf

上传人:changyecao 文档编号:3807606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朋友圈32天短视频剧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朋友圈32天短视频剧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朋友圈32天短视频剧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朋友圈32天短视频剧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朋友圈32天短视频剧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事,求田问 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 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 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 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 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 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 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 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 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

2、何颜 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 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 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 时

3、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 实现的忧惧。 3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 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 明什么? 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张翰 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 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 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可是祖国仍处在飘摇 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 痛苦心情。 3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 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 明什么?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 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思考

4、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 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 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仇恨、激愤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 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5、)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仇恨、激愤 思考 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 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仇恨、激愤 为国为民 思考 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 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仇恨、激愤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思

6、考 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 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思考 下片: 下片小结 下片: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下片小结 下片: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为国为民 下片小结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 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 出漂泊南方、渴望

7、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归纳总结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 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 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 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 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归纳总结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 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 虚捐少壮年” 陆游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 刻成的;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 蘸着血和泪

8、涂抹而成的。当他再也没有机会 奔走沙场,只能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 声声悲愤的呼喊 梁衡 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那是一个秋风 萧瑟的日子,一位满腹雄心壮志的词人, 登上建康赏心亭的高台,眺望着北方大片 被金人铁蹄践踏的国土,心中感慨万千, 深情的吟诵 再读课文 1、背诵默写全词。 2、读辛弃疾课外诗词。 作业 金额合计:yen;87000金额大写:捌万柒仟元整注:1、表中数量为双方结算根本按照,以实际到现场水泥为准。甲方可按照现场实际需要,按照工程进度提早向乙方发出变更通知,按实际需要对合同商定数量进展调整,乙方应予执行。但数量的调整幅度不得大于合同商定数量的10%,超过合同总数的10%的数

9、量变更,双方必须签订补充合同。2、表中单价均为到交货地点的落地价,包括必要的货价、运输费、装卸费、未列明的,甲方认为已包括在单价内。3、合同期内,基准价是否调整按以下1 种方式商定:(1)表中所列基准价为基准价(2)其他商定4、乙方供应的水泥必须是合同商定消费厂家的产品,合同未商定的,乙方可自主决定消费厂家。第二条 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及质保期:乙方供应的水泥物质除必须满足上述的国家标准外,如甲方在本合同附件中附有详细技术规格书,乙方应完全满足技术规格书中详细要求。乙方供应的水泥质保期为:以材料到场出具检测合格报告、证明产品合格止 第三条 交货前检验1、交货时,乙方应出具一份证明物质符合合同规定

10、的检验证书,此证书将作为付款和运营交接的初步证据,但不作为有关规格、数量或重量的最终检验定论。乙方检验的结果和细节应附在检验证书后面。2、甲方有权参加在交货之前对物质的检验与测试。乙方应在水泥物质检验前三个工作日通知甲方,假设甲方提出参加要求,乙方应免费提供工作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必要的技术材料、检测工具和仪器。第四条 包装和标记1、乙方提供的全部水泥物质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袋装,包装不散捆,不回收,且包装需适应运输、装卸、防潮、防雨、防震、等需要,确保物质平安无损运抵合同商定地点。2、包装、标记和附随证件,须符合国家、行业规定以及甲方合理要求。3、由于物资包装不当或采取防范措施不充分致使物资损坏或

11、丧失时,乙方应承担修理、更换及赔偿。因乙方缘故造成合同物资的误运,乙方应承担由此发生的额外费用。第五条 运输和保险1、乙方负责物质运抵甲方指定地点的运输和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2、运输方式汽车运输 3、物质运输途中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乙方承担。第六条 交货时间、方式及地点按以下第1 种方式:1、乙方收到甲方下达的书面打算后,在2 个工作日内负责将合同项下全部物质送达甲方指定地点,甲方指定地点按以下第1 中方式确定:(1)详细地址:南昌长途汽车西站附近 甲方指定收货人:舒伟杰(2)甲方在书面打算中予以明确。第七条 验收1、物质运抵交货地点后,甲方应按乙方提供的发物资质清单对到货数量、外观、规格型号

12、、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进展核对查验。乙方应随车向甲方提供该批水泥保证书等相技术材料。2、货到现场甲方应进展现场取样试验,如任何被检验或测试的物质不能满足技术规格的要求,甲方可以回绝接受该物质并及时通知乙方进展处理。乙方对试验结果有异议的,甲乙双方可共同到省级技术鉴定部门认定。乙方应及时更换被回绝的物质,并承担部分检验费用。3、物质经历收合格后,甲方向乙方出具验收单据。此验收合格的单据不作为断定物资质量的按照。4、甲方出具验收单据后,物质所有权转移给甲方,但并不解除乙方对其物质应负的质量责任。5、甲方在物质到达最终目的地后,对物资进展检验、测试,及必要时回绝接受物资的权利将不会由于物资在从乙方消

13、费厂启运前通过了乙方或其代表的检验、测试和认可而遭到限制或放弃。 第八条 结算与支付:1、本合同没有预付款。2、货到现场验收合格,按以下第1 种方式结算:怀古咏史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怀古咏史诗】 【概念】 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 或抒发沧桑变化之怀。 【代表】 【唐】 杜牧 【宋】 陆游 【宋】辛 弃疾 【元】张 养浩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n)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n) 螺髻( j )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lio) ,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14、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 q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wn)英雄泪!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 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 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 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 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

15、入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 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 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 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 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 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 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 下一首水龙吟词。 【解题】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 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 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

16、一座亭台。据 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 )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 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n;髻,音j。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 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 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

17、喻,空有一身才华, 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o。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 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 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季鹰:张翰, 字季鹰。 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曾向刘备抱怨陈登 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 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

18、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 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 风雨,一半相妨”。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 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 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 的感慨。 倩:请托。读音qng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揾:wn。擦 拭。 唐宋词中的“凭栏”意象探究: “凭栏”意象在唐宋词作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有其 必然性:受传统心理影响, 也有栏

19、杆的时空特性的因 素,还与时代有关。凭栏意象在词中有一些普遍特征 :时间久,形象孤,气氛静。凭栏具有深刻的文学审 美价值,它代表了愁、恨、销魂、神伤, 而词本身 就是感伤文学, 凭栏是这种感伤的良好载体,它形 象雅致, 意境深远, 可以说是词这种民族艺术瑰宝 上的一颗明珠。 【上阕总结】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 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借景抒情 )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 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表现爱国 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侧重于写景,兼写 由景物引起无穷的思绪。但“登临意”的具 体内容并没有明说,于是词的下片就扣着 “登临意”三

20、字去展开抒情和议论。(过渡 承上启下) 【赏析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翻译:别提家乡的鲈鱼精细味美,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 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家乡没有? 【 典故一】 这两句照应上片的“江南游子”一句,用了西晋张翰思 乡的典故。季鹰是张翰的字。张翰是吴地人,在洛阳做官,见秋 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鲙,于是辞官归家。 【典故分析】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的是说,家乡的美味让人思念,但现在南 北分裂,尽管秋风起了,自己思乡心切,却是有家难归。 辛弃疾用此典同张季鹰比较,“季鹰归未?”是用提问语气, 既呼应了前面的“游子”,抒发了深挚的乡思,又呼应了“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

21、簪螺髻”三句,表明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 和复国报仇的愿望,同时也暗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 愤。值此国难之时,自己的抱负是为国立功,不要学张翰辞官回 乡! 【赏析典故】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翻译: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 气的刘备。 【典故二】 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 交结英雄,而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 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 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 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 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

22、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 下。” 【典故分析】 “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之辞。这三句字面上的意思 是,自己如果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恐怕应该没脸去见刘备那样才气 盖世的英雄。辛弃疾用此典是进一步申明自己回家乡,既不是像张季 鹰为了吃鲈鱼,也不像许汜是为了求田问舍。 【赏析典故】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翻译: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的国家而忧愁,光阴虚度连 树都这样老了! 【典故三】 “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 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 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 高

23、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典故分析】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 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 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 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 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阙总结】 下阙: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为国 为民 正面 反面 【写作主题探究】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 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 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

24、偷 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词牌名词的字数有一定,这是曲 与词最重要的区别。 曲无入声,入声已入派“三声”,以平、上、去、分平仄,有些 曲牌不仅要分平仄,还要分“上、去”声;词以“平、上、去、入”分 平仄个别词牌如满江红只能用入声押韵。 曲的韵脚密,甚至句句押韵,平仄互押常见,且一韵到底;词 的韵脚疏,仅少数词牌可转韵或平仄互押。 曲牌可叠用,不同的曲牌还可连用,如“带过曲”“套曲”;词牌只 能单用。 从语言上看,曲十分口语化,通俗清新,甚至曲牌的名称都非 常俗;词比较典雅庄重。 怀古咏 史诗 课堂训 练: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25、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 度作答)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忧国伤时 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 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 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 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 对比鲜 明, 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 厌恶之情。 西塞山怀古 刘禹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期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濬(jn)楼船下益州: 王濬, 西晋名将。益州, 晋时郡治, 在今成都。当时晋武帝谋伐吴, 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灭亡的历史。四海为家:指全国统一。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颈联和尾联,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字既有符合地理形势,由上游向 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 思。 “收”字甀9眀9礀9紀9笀9缀9脀9茀9蔀9蜀9褀9謀9贀9輀9鈀9錀9销9需9餀9鬀9鴀9鼀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